•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帝王艺术家的盛装舞步梦

    时间:2020-03-18 08:02: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秋天,长安城内发生了一件大事。左丞相张说联合文武百官上书,一致要求将玄宗生日(每年八月五日)设为千秋节。唐玄宗得知,大悦,并宣布,休假三日,与民同乐。

    八月五日当天,村社作寿酒宴乐,长安城内热烈隆重,节目颇多。唐玄宗先在花萼楼宴请百官,后于勤政楼广场观看舞马、高竿等百技,庆祝第一个“千秋节”的到来。其时,勤政楼前,身穿金甲绣袍的四军甲士陈仗而立,张列旗帜;太常设乐,声震长安,在音乐的伴随下,众多彩衣乐人纷纷上场,布列开来。紧随其后的是山车、旱船、走索、丸剑、杂技、角抵、百戏,大象、犀牛、舞马,场面十分壮观。

    喝寿酒,观百戏,君臣以诗对唱,从夜晚至黎明,通宵达旦。群臣拜寿自不必说,倡导人张说更是拿出毕生绝活,连作《开元乐章十九首》、《舞马词六首》以助节日之兴。

    盛宴当天,除开唐玄宗这位主角,勤政楼还诞生了一群冉冉新星,那就是舞姿优雅、驯顺温良的舞马。看那奋首鼓尾的舞马,踩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一会在三层高床上旋转如飞;一会腾空而下,口衔金杯,面向皇上,曲膝作跪拜状;一会烂醉如泥,垂头掉尾似是真喝酒了一般。

    后人每每读及张说写下的“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一句时,总恨不得穿越回唐朝,亲眼目睹舞马的曼妙姿态,好在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的可能。

    何家村里走出来的盛世

    1970年10月5日,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省公安厅下属的某收容所内,基建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当地基下挖到距地表深约0.8米时,露出一个高0.65米、腹径0.6米的陶瓮。工作人员打开盖子一看,里面竟是一堆闪耀夺目的金银器,紧挨陶瓮西侧,还有一个高0.3米、腹径0.25米的银罐。

    收容所负责人迅速将这一发现告诉给陕西省博物馆,省博物馆当即派人前往现场,经调查得知,陶瓮和银罐均埋藏在活土中。经验告诉他们,其他地方很可能还有文物埋藏。

    果不其然,6天后,在陶瓮北侧约1米处,又发现了一个陶瓮,与第二个陶瓮一起出来的,还有整个大唐盛世的繁华与风采。在这次发掘的1000多件出土文物里,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即在其中。这件皮囊式银壶因其性质特殊、花纹精美备受瞩目。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8.5厘米,造型模仿契丹族储水用的皮囊。壶身为扁圆形,上方一端开有竖筒状小口,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段有三朵花瓣的弓状提梁。

    壶的制作工艺尤为独特,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圈足和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打磨平直,几乎看不出焊缝的痕迹。其实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已有捶揲技术,金银器上也常采用,但基本属于从属地位,唐代金银捶揲技术并非直接脱胎于商周传统,其中许多工艺和方法主要来源于波斯、中亚和拜占庭。

    在何家村出土的带圈足器物中,只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足与器身一次捶击成型,壶底焊接的。刚出土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外底还有墨书“十三两半”,如今墨书已无。银壶通体经抛光处理,舞马、壶盖、弓形提梁等处均鎏金,色彩上黄白辉映,灿烂夺目。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最令人称奇的地方在壶身两面,各装饰了一匹突出于壶面的、金色的、奇异的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錾刻手法上,这两匹马有些许差异。一侧舞马肌肉匀停,錾刻线条清晰流畅;另一侧舞马肌肉略显臃肿,马面部有重复的痕迹,眼与眉骨看不清楚。

    银壶上,马的身躯健硕,长鬃披颈,前肢绷直,后腿弯曲下蹲,口中叼着一只酒杯,脖子上的彩带飘于身后,其上扬的马尾和陶醉的姿势令人过目难忘。闭上眼睛,仿佛观者真能置身在开元十七年那个秋天的勤政楼广场,眼见喝醉酒的舞马娇嗔地向玄宗撒娇。

    一曲倾杯万人看

    马的节奏感极好,既能征战又能跳舞,现代体育项目中难度极高的“盛装马步”即是证明。从史籍上看,中国最早的舞马始自南北朝,当时的吐谷浑人不仅善于培养良马,还擅长驯马。他们把骏马训练得能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故称之为“舞马”。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时,吐谷浑首领拾寅颇受宋国倚重,被加封多种头衔,委以重任。为了表示对宋王朝的感激之情,吐谷浑竭尽全力,投其所好,把驯养的很有灵性、闻乐起舞的舞马作为主要贡物上贡。

    对此,刘骏十分高兴,不但让王公大臣作舞马赋歌颂,还作舞马歌,让乐府演奏。期间,谢庄捷足先登,才思敏捷,在很短的时间里,作出了洋洋洒洒、文词优雅长达七百多字的《舞马赋应诏》,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舞马的喜爱。

    唐代的马不仅广泛地用于战争、交通、运输、驿传,还大量地用于宫廷社交与娱乐活动。宋《负暄杂录》记载了一则曾使吐蕃人眼花缭乱的舞马表演,唐中宗时,曾设宴款待吐蕃。宴席上,着五色彩丝、配金具马鞍、戴麟首凤翅的舞马,随着音乐的节拍,缓缓入场。当场上响起《饮酒乐》时,舞马以口衔杯,双腿趴下,然后再慢慢起身,见此奇景,吐蕃人大惊。可以想见,唐中宗时,舞马衔杯已是常事。几十年后,唐玄宗又养了一批专门用来表演的舞马,与中宗的舞马相比,这批舞马的名气就大得多了。

    《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在位时,曾命令教坊训练舞马四百匹,分左、右两部分,并为它们取名为“某家宠”或“某家娇”,如有塞外贡献“善马”,也将其牵来与四百匹舞马共同训练。舞马表演之前,乐工需要为其披上锦绣,系上金铃,在鬃毛间缀上明珠。经过一番精心打扮,舞马一登台就可吸引众人的目光。每当为舞马伴奏时,年少而姿色秀美的乐工们身着淡黄衫,腰配文玉带,站立于舞马的左右前后。

    舞台上,随着《倾杯乐》的响起,一匹匹舞马鱼贯入场,小步频迈,步态轻巧,它们奋首鼓尾,纵横应节,时而奔腾,时而旋转,时而双蹄腾空,引颈长嘶。当舞马的表演达到高潮时,又施三层板床(类似于如今的木桌),置于地上,接着由一人骑一马登上“床”面,舞马随着乐曲节拍翩翩起舞,有时还会让壮士将一层的“床”与马一起举起,让人与马悬空表演。舞马在床上,抃转如飞。

    此时,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曲终时,一匹匹健俊的舞马口衔酒杯,踢踏舞动,彩带飘扬,垂头掉尾仿佛酣醉一般。众人也因此陶醉在浓郁的酒香中。

    通常来说,唐玄宗观看舞马表演有固定的时间,即在千秋节(玄宗生日)这一天,具体地点为长安的勤政楼下。释居简《续舞马行》中记载了舞马表演的盛况:“见说开元天宝间,登床百骏俱回旋。一曲倾杯万人看,一顾群空四十万。”观看舞马表演的人数虽有一万,但对于一圈圈旋转的舞马和骑在马背上的演员来说,似有四十万之众,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可惜好景不长,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弃城而逃,留下空荡荡的长安与孤零零的舞马。真可谓是“月窟龙孙四百蹄,骄骧轻步应金鞞。曲终似要君王宠,回望红楼不敢嘶。”

    回望红楼不敢嘶

    由于安禄山曾多次入朝,见过舞马祝寿的盛况,因此入京后,还不忘劫掠数十匹舞马带回范阳,准备为自己上寿,然而寿还没到,舞马又转为田承嗣所得。田承嗣不知舞马的珍贵,将其当战马来用。

    有一天,军中犒赏士卒,吹奏音乐,随着阵阵鼓乐声起,舞马不自禁地翩翩起舞,这可吓坏了养马的士卒们。他们认为这是妖怪作乱,疯一般地用扫帚打舞马,舞马认为这是对自己没跟上节拍的教训,越发舞得抑扬顿挫、尚存故态。士卒们越看越怪,将情况上报给田承嗣。田大惊,“命箠之,甚酷”。没想到,他们打得越狠,舞马跳得越整齐,直至最后一刻,舞马优雅地毙于杖下。

    当时围观群众里有知道舞马身份者,惧于田承嗣的淫威不敢妄言。从此,“舞马之技希矣”,只在墨香里留下些只言片语。为此,宋人徐积将唐玄宗沉溺于观看舞马与安史之乱联系起来,留下一首《舞马诗》:“开元天子太平时,夜舞朝歌意转迷。绣榻尽容麒骥足,锦衣浑盖渥洼泥。才敲画鼓头先奋,不假金鞭势自齐。明日梨园翻酒曲,范阳弋甲满西来。”把唐朝由盛转衰之关键归咎于无辜的舞马。

    可怜这娇俏可爱的舞马,最后竟成了大唐奢靡、不幸的代名词。

    好在1200年后,人们借由舞马衔杯纹银壶重拾盛唐风采的同时,能够从心底里为其正名。如今,作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从不出境展出的国宝级文物之一,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被小心地安放在金银器展厅里一个单独的展柜中,见惯了大起大落的它想必现在已能对周遭宠辱不惊了吧。

    相关热词搜索: 纹银 鎏金 盛装 舞步 帝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