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汉语写作如何造就了少数民族的优秀作品

    时间:2020-03-27 07:58: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论文以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揭示汉语写作怎样成就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三个方面的独特价值。1、融文人创作和民间故事、传说蕴涵丰富的神话母题素及民歌为一体,为文学史家和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叙事性文本形态。2、汉语平台上民族文学中所描写的神话及民间传说、习俗地理特征等地方性知识得到了文学性表现,形成了各民族神话的比较机制及诗性智慧的再发现和启示。3、汉语写作的民族文学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认同意义,民族文化身份认同表现为双重性和动态性。他留给我们的思考在于:在汉语写作平台上,民族作家如何才能在坚守民族身份特征的基础上,坚守作家的艺术生命?

    [关键词]汉语写作 少数民族文学

    乌热尔图小说

    民族作家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9)04-0134-08

    在我国,除了汉族人用汉语写作外,还有为数极多的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写作,他们的民族或者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或者有语言也有文字。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国家民委文化司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版)以及互联网的资料,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大致归纳为4类。1、一直有语言有文字的民族13个: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彝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瑶族、哈萨克族、傣族、水族、纳西族。2、曾有语言无文字解放后才有文字的民族有16个:侗族、布依族、哈尼族、黎族、佤族、拉祜族、苗族、景颇族、傈僳族、壮族、土族、白族、独龙族、土家族、羌族、基诺族等民族。3、曾经有语言也有文字,现在则仅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有2个:回族、满族。4、曾经有语言无文字,现在既无语言也无文字的民族有1个:赫哲族。赫哲族没有文字,现在40多岁以下的赫哲族人已不会说民族语,通用汉语。总括如上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情况可以想象,用汉语写作的民族作家和读者将会越来越多。以第7、8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评奖结果为例:第8届有30部获奖,其中少数民族语言作品10部占33%,汉语20部占67%;第七届有55部获奖(含新人新作10部、翻译4部、儿童文学2部),其中少数民族语言作品22部占40%,汉语33部占60%;若不含4部翻译,则有51部获奖,其中少数民族语言18部占35%,汉语33部占55%。可明显看出: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作品获奖数目呈增加趋势;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用汉语写作的作家。

    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写作有诸多复杂原因,有语言没文字也许是最主要的原因。作为既定事实,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写作并被认可的优秀文学作品,其规律和独特价值尚未得到深入研究,笔者有意选取有语言没有文字的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小说作品为个案,深入思考和讨论这一问题。

    一、乌热尔图及其文学作品形态问题

    “在我国,鄂温克族于1958年从历史上的‘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多种称谓,统一为现今的‘鄂温克(Evenki)’族,意为‘从森林走向草原’,人口为30505(2000年全国人口统计):俄罗斯境内的鄂温克族叫‘埃文基’,历史上称‘通古斯’,人口2.5万人。”我国境内的鄂温克族“其中一支集中在呼盟的莫力达瓦旗、布特哈旗、阿荣旗,被称为岭南鄂温克,……另一部分是鄂温克自治旗的那部分。……还有一部分鄂温克,就是敖鲁古雅这部分,被误称为雅库特的。……一些历史学家一九五八年进行调查,认定这部分鄂温克解放初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阶段”。乌热尔图的小说创作就是以敖鲁古雅这部分为主要对象的。鄂温克族使用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个方言。达斡尔族作家李陀在《致乌热尔图》的信中说:鄂温克“虽然有十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传统,却由于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因此一直未能产生以文字语言为表现手段的‘正规’的文学。这使你拿起笔来进行写作时一定感到极其困难。你出身于一个根本没有小说传统的民族。你不得不用汉语写作,向汉族文学和世界各国文学进行广泛的学习和借鉴。”乌热尔图用汉语写作成为鄂温克族第一代的代表性文人作家,进入汉语文化和文学批评视野,在新时期得到全国性的文学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乌热尔图停止了文学创作,转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保护民族文化两方面问题,思考的结果凝聚为系列文化随笔,集中在《呼伦贝尔笔记》(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中。他还实地走访勘查,撰写鄂温克族历史,现已完稿。

    乌热尔图的作品现已被读者及批评界所接受并以“小说”文体称之,如:《一个猎人的恳求》首发在《民族文学》1981年5期;《七叉犄角的公鹿》首发在《民族文学》1982年5期;《琥珀色的篝火》首发在《民族文学》1983年10期……,并获得1981年、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但乌热尔图的作品究竟是纯粹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还是刊物为了刊发需求而将乌热尔图的这些作品放置在短篇小说栏目?这必然牵扯到对乌热尔图作品的文本存在形态问题的思考。对此,黑格尔关于文学文体的历史性发展和衰亡的辩证理解和描述,有独到的本体论和方法论价值可以借用。他在《美学》中讨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体诗的时候认为,每一种文学体式,在正式体式之外一定会有与之性质相似的体式出现,比如史诗,“最简单的史诗表现方式由于抽象的凝缩,是片面的,不完备的。它从具体的世界和丰富多彩而变化无常的现象中挑出某种本身有根由和必要性的东西,用史诗的文字把它集中表现出来”。他称这类史诗为“变种”,这些“变种”有“近代意义的田园诗”;“在英国流行的一种半描绘半抒情的诗,大半取材于自然界和四时节令之类。此外还有多种多样的教科诗,例如物理歌诀、棋艺、钓艺乃至恋爱艺术手册”、“传奇故事和民歌”,“民歌的内容有一部分是史诗的,而表现方式却大半是抒情诗的,所以,既可以属于史诗,也可以属于抒情诗”。虽然东西方文体发展脉络有差异,但规律同一。我以他收在《你让我顺水漂流》、《七叉犄角的公鹿》两部小说集中最能体现乌热尔图创作历程和特点的33个中短篇小说为考察对象,借鉴黑格尔文体观念,分析乌热尔图作品的独特形态及文体特征。

    小说总要讲故事,民间口头叙事类作品也涉及到讲什么和怎样讲的问题。乌热尔图作品以鄂温克族狩猎和驯鹿生活为背景,主要讲述鄂温克人与自然的故事,包括人与熊、鹿、狍子等各种动物的较量、既同一又对立的矛盾,人自身所出现的一些诸如梦境、夜游幻觉等精神乃至自然现象的故事,基本没有鄂温克族以外的世界。他自己说:“这是一个独特、异常狭小的生活区域。”这个生活区域能激发乌热尔图讲故事的欲望,他“觉得描绘那森林中一度封闭的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含有极大的价值,虽然那一切好比昏黄月色下的湖面,仍能给人以久远的想象……”。故事由一位生活在这个社会群体的年轻人来讲,为第一人称叙事,叙事学称之为“同故事叙述”:故事的见证人或者主要参与者。叙述视角平行而非俯视。故事讲述的语气就像存在一个倾听者,这个倾听者或者是人,或者是动物、神灵。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