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杂志《北窗》的“北方志向”

    时间:2020-03-28 07:58: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 《北窗》是满铁哈尔滨图书馆在1939年至1944年间发行的双月刊日语杂志,主编竹内正一提出要将《北窗》办成具有“北方志向”的综合性文艺杂志,将研究俄国①和“北满”作为办刊宗旨,刊登了大量有关俄国问题、“满洲文艺”以及日本开拓团的文章。在日伪殖民当局不断强化战时思想控制的背景下,这一杂志最终沦为政治宣传工具。《北窗》之所以具有“北方志向”, 既与主编的个人喜好有关,也受到了哈尔滨原本的风俗土壤的钳制,更是受到了日本政府“北进”战略的影响。通过考察《北窗》的创办过程,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认识日本殖民文化渗透的复杂性及其作用。

    [关键词] “满洲”;《北窗》;综合性刊物

    [中图分类号] K26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01(2015)03-0044-08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中西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20世纪初中东铁路建成之后,俄国文化随着俄国侨民进入哈尔滨。1917年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侨民涌入哈尔滨,其中包括了大量作家、画家、艺术家,哈尔滨也随之成为远东俄侨文学艺术的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整个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的俄国侨民出版了3 447本书籍和182种报纸以及338种杂志[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萧军、萧红等一大批左翼作家聚集到哈尔滨,他们利用各种报刊的文艺副刊,掀起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文艺运动,哈尔滨也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反满抗日”文艺运动的中心。日本帝国主义则对“反满抗日”文艺运动进行了疯狂镇压,查封进步报馆,逮捕左翼作家,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哈尔滨的抗日救亡文艺运动陷入低潮。在进行镇压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一方面通过颁布新闻出版法、组建“弘报协会”等方法控制新闻出版业,另一方面则大力扶植日语报纸杂志,以达到控制舆论、强化殖民文化统治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满铁哈尔滨图书馆于1939年5月开始出版杂志《北窗》②,至1944年3月终刊为止,历时5年,共出版26期。与满铁大连图书馆的《书香》、“奉天”图书馆的《收书月报》相比,《北窗》虽然也刊登一些图书信息以及读书随笔等,但更多的则是文艺类文章,因此与大连的《作文》、“新京”的《满洲浪曼》并称为伪满三大日语文艺杂志。《北窗》先后开辟有文艺时评、翻译、书刊介绍、文艺(创作)、学术研究等主要栏目,刊登有书评、随笔、小说和文艺评论等240余篇,是系统研究1939~1944年期间日本殖民地文化史、知识分子思想史必备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一、创刊的历史背景

    杂志《北窗》的创刊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既是日本殖民文化渗透的结果,也是日本“北进”政策的产物,同时与“北满”日本作家群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即开始觊觎中国东北地区,早在1872年就已经向今天的辽宁省营口市派遣军事和外交人员,收集情报。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辽东半岛和长春至旅顺间的“南满铁路”及其附属地,将“南满”纳入其势力范围。为了强化对占领区的殖民统治,日本先后设立了殖民统治机构——关东都督府(关东厅的前身)、国策公司——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并驻扎了大量的侵略军——关东军。除了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外,日本殖民主义政权还不断进行文化侵略和渗透,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扶植御用报刊,妄图垄断中国东北新闻出版业,进而达到占领舆论宣传阵地的目的。据统计截止1920年代初,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报纸杂志数量达78种之多,其中,仅在哈尔滨一地就先后创办了15种以上的日语、汉语和俄语的报纸杂志[2]。最具代表性的报纸包括日语报纸《哈尔滨日日新闻》、汉语报纸《大北新报》、俄语报纸《哈尔滨时报》除此之外,还有1914年7月创刊的《北满报》(报社社长为木野清一郎)、1919年8月创刊的《北满时报》(报社社长为田中直记)、1915年创刊的《东满通信》(报社社长为安东贞元)等。。这些报纸杂志几乎都获得了满铁的资金支持,或者本身就是满铁旗下的刊物。如《哈尔滨日日新闻》社是1922年在满铁的支持下,《北满洲》(1908年10月5日创刊、报社社长为布施胜治)、《西伯利亚新闻》(1918年12月创刊、报社社长为小勇七郎)、《哈尔滨新闻》(1918年1月创刊、报社社长为近藤义晴)三家报社合并而成;《大北新报》在日本外相内田康哉的支持下,从外务省得到1万日元,从满铁得到5 000日元的创办费,另外满铁每月还支给500日元“作为三年的补助费”;《哈尔滨时报》则是由满铁哈尔滨事务所所长佐美宽尔创办。1932年日军占领哈尔滨之后,一些宣传抗日的中国报社被查封,新闻出版业完全被殖民政权所控制。1935年,日本殖民主义政权以伪满政府的名义收购了中东铁路,更名为“北满铁路”,交满铁经营。中东铁路旗下的中央图书馆也一并被满铁接收,更名为满铁哈尔滨铁路图书馆本馆,而此前满铁在哈尔滨建立的图书馆则更名为哈尔滨铁路图书馆分馆原满铁哈尔滨图书馆是满铁1923年5月1日在哈尔滨埠头区(今道里区)石头街道日本侨民会院内开设的。。1939年5月,满铁哈尔滨图书馆开始出版馆刊《北窗》。可以说,杂志《北窗》的创刊是日本殖民文化渗透政策的延续,也是强化殖民地舆论宣传网络的一种表现。

    《北窗》的主编竹内正一竹内正一,1902年生于大连,192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国文学部,曾就职于“满铁”大连图书馆,与大谷健夫、清木实创办文艺刊物《线》,1932年与青木实、安达义信等创办杂志《文学》,出至第3期改名为《作文》,1939年担任“满铁”哈尔滨图书馆主事,成为图书馆的实际负责人,并创办杂志《北窗》。强调“哈尔滨图书馆的窗户必须向北敞开”[3],试图将杂志办成不受政治干扰,具有“北方志向”的“文化综合杂志”,主张“从文化层面上探讨北满和俄国之间的关系”[4],刊登关于“北满”文化建设的评论、描写“北满”日本移民生活的文学作品,以及介绍俄国(包括苏联)文化艺术的文章。但实际上,满铁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急先锋,创办《北窗》杂志的目的就是要强化殖民文化统治,即一方面研究如何建设具有日本殖民特色的“北满”文化,一方面则是研究沙俄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经验,以利于日本向东北移民。换言之其正是日本“北进”政策的产物。《北窗》创刊之时正是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苏关系日益紧张,边境冲突不断升级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之下,主编竹内正一也积极迎合殖民当局,鼓吹“对苏关系日益紧张,北方正值多事之秋,《北窗》的意义尤为重要”[5]。与此同时,从事对苏情报战的关东军哈尔滨特务机关也对《北窗》表示了极大的“关心”。1944年,哈尔滨特务机关长土居明夫参加了《北窗》杂志社举办的“北方文献恳谈会”,鼓吹文化研究应该为政治服务,要求与会者深入研究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和苏联的文化教育政策,以及俄国人在寒冷地带生活的经验。在日本殖民当局不断强化思想统制的背景下,《北窗》最终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

    相关热词搜索: 志向 杂志 北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