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时间:2020-04-09 12:00: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介绍了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特点,并从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平等关系、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认知因素等方面探讨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依据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笔者在英语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掘学习者的学习潜能,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罗杰斯人本主义;高效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角色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溯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派别,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没有恰当地探讨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等问题,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该学派以人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要研究对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该学派创始人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教育领域,他基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原则,对教育目的、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切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有很多的启示。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特点

    1. 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目的

    罗杰斯指出,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知情合一的人”。他批判了传统的以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教育,认为这种教育只注重人的理智发展,片面训练人的认识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精神世界的知情一体性。这种知情分离的状况与他倡导的“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加以接受,把学生作为具有各种感情、埋藏着大量潜能的一个尚未臻于完善的人”的人本主义观点是相违背的。他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为此,他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主张形成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为教学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其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目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而且要使学生注意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正确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激发自己的潜能,并使人格健康发展。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是作为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的,是“助产士”和“催化剂”。在罗杰斯看来,这一角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二是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三是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校活动与材料;四是维持着一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此外,他还指出成为一个有效“促进者”应具有的态度特征:作一个真实的人,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到表里如一;珍视、接受、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有移情理解的能力,深入理解学生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等。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情感、动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应真正从学生出发,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让学生真正参与。

    3. 以“真实问题”为主的课程内容

    罗杰斯主张学习应该是意义学习,教学内容只有具有个人意义,才能促进学习。“真实问题”也就是学习的对象或者课题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有着个人意义或者个人价值的问题,是与学生有着切身关系的问题。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认为有趣和需要的知识。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整个人都投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自我发起学习,自我评价学习,并且使学生的学习改变其行为、态度乃至个性。

    关于如何引出“真实问题”,罗杰斯认为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从学生中间发掘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与当前的学习课程有关联。比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面对一些在眼前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遭遇那些实际问题。这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才能更好地去感受、去行动,他的智性活动和情感活动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交织在一起并得到提高。

    4. 注重学生“自主评价”的教学评价

    “自主评价”是指学习者担负起考核自己的责任,自己确定评分标准,并实际执行评价,看自己的行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是自己制定和选择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学得怎么样,因此只有自己才能做出最恰当的评价。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习者培养成为成功的语言交际者和跨文化交际者。要掌握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以及在实际交际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学习者必须在交际中习得语言,成为交际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手段,创新教学法,创设或模拟真实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语言学习过程更为有效。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样,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是一种支持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的各种真实问题的组合。罗杰斯认为,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在今天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隔阂,这对学生的意义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真实的问题情境。

    就英语教学而言,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能发现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挑战各种复杂的问题情境。第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各种角色的行为,以便将来在真正问题的情境中得心应手。笔者在认真学习了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教学优势,发挥教学特长,针对以“真实问题”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应用。

    1.充分利用值日生汇报中的新闻播报

    南外英语课堂上每节课前都有值日生汇报这一环节,而高中阶段的值日生汇报都有新闻播报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国际、国内时事,帮助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身边大事,逐步培养“世界灵魂”。在此之后针对新闻内容所做的几分钟评论就是关于“真实问题”的讨论:2014年奥巴马访问亚洲,行程中没有安排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美国第一夫人访华想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国内国际各地区经济因素导致失业问题严重,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等等。所有新闻中涉及到的问题,无论是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都可以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班上有位同学播报了冬奥会的几项特色运动,以及中国运动员在各项运动中所处的位置。看到大家对冬奥会非常感兴趣,第二天,我给大家播放了CNN Student News中关于冬奥会项目中没有women"s ski-jumping的两分钟短片,之后正反双方近似辩论地讨论“没有women"s ski-jumping运动的利弊”令我至今难忘。辩论中学生不仅考虑到运动方面的因素,还有人权、女权方面的因素;不仅讨论了男女平等的问题,还讨论了因男女性别不同导致体质、体貌上的诸多差异。虽然到最后我们都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但这次辩论给了大家一次深入思考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劣势的机会。相信这样的思考对学生未来某一刻的选择会有一点潜移默化的影响。

    2.积极挖掘教材以外的补充课程资源

    南外高中英语目前所使用的主要教材是《新概念英语III》和听力教材《Listen In》。根据教材每个单元所涉及的话题,笔者会尽可能找到并截取相关的语音、视频资源以补充或完善教材文字材料的不足和不完整性,以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深入地理解文字材料或者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谈及到居住环境时,师生会一起观看有关环境方面的最新报导或是经典影片中关于环境问题的片段,共同讨论、分析环境污染的缘由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设想未来可能采取什么相关措施以改善人居环境;在谈及到自然、科技方面的话题时,会利用到BBC、Discovery、NG等机构拍摄的各类节目,以期了解到更多更详尽的信息。教师也从学生的讨论和介绍中了解到了同学的课余喜好和他们探索、执著地钻研精神;在谈及到人文、历史方面的话题时,师生会发现班上男女同学之间不同的审美观和对待同样历史事件所持的不同的历史观。这些发现都源于教学中对“真实问题”的思考,也是教学实践的反映。实践不仅是创造性产生的源泉,也成为发展创造性的动力。

    3.有效利用报刊阅读的作业反馈

    南外高中阅读教学中有一项“报刊阅读”课,每周读一份报纸,以21st Century为主。读完后,完成一份读报作业,介绍自己最喜欢或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并写下自己的观点。每周的报刊阅读作业反馈上,笔者都会带领大家分享学生自己写下的关于最近一期报纸上最感兴趣的或最有争议的文章,共同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共同讨论时下热门新闻。这样的讨论,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老师也获益匪浅。正如罗杰斯指出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创造学习的氛围上;教师应创造出这样一种特殊的心理气氛,使学生感到自由和安全,可以任意发挥好奇心,不怕出错和失败,既可以从书本上和老师那里学习,也可以从环境、同学和个人经验中学习。”

    以上提到的实践应用,总结下来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确定情境。教师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探索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并帮助学生澄清和评估问题。

    (3)讨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4)整合问题。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解后,形成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给予支持。

    应用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需注意的几点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从教育目的、从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角色定位、教学中新型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 强调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 重视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也要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被动的位置提到了主动的位置, 让他们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包括学习材料的选取、学习的设计等。他倡导的是一种重视情感体验和交流的个别化的教学途径,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班级教学带来的弊端。但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育者只是顾问、参与者,这样势必会削弱教育者在教育中应起的作用。人际关系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毕竟不是教育的全部,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去体验并获得知识并不能替代书本知识的学习。因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学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应有所选择。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情况下, 笔者认为外语教师要吸收、借鉴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还要结合传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共同构建学校教育。

    2.正确理解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也是课堂良好教学氛围的创造者,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引导者。对于教师而言,重要的是理解这些原则和观念,而不是生搬硬套一个模式。一个将这些原则转变为自身教育理念的教师,一个诚恳的、充满人情味的教师,即便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也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能组织高效的课堂活动,还要承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自信、独立,成为“完整的人”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康布斯在《教师的专业教育》一书中指出:“成功的教学不是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教师能否启迪学生使知识个人化,从而获得意义。”知识在更新,世界在变化,只有培养人格、人性的教育,培养学习策略、方法论的教育才是永恒的、有远见的教育。简言之,就是“授之以渔”的策略,教学生“如何学”而非“学什么”的问题,也即罗杰斯所说的“学会如何学习”。只有通过这种方法, 才会对学生的终身有利, 才能使学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境,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教学应该立足于唤起学生自己生命与自己心灵的对话, 帮助学生成为自己灵魂的工程师, 而不是取而代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除了借助现代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手段,更重要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使其由知识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与促进者。

    参考文献

    Rogers , C. R. Freedom to Learn [M] . Columbus, Ohio : Charles Merril. 1969

    Rogers , C. R. Freedom to Learn [M] . Ohio : Merrill , 1982

    李利平.“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述要”,《现代教育科学》 2004年第五期.

    Richards, C. Jack. Platt , John. Platt , Heidi,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 Z] . 1998:75

    者林,罗晨.“关注成功体验促进二语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三期.

    傅海燕.“再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吉林教育》17/2008

    杨小华.“罗杰斯人本教育思想评述”,《时代教育》8/2008

    尚媛媛,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中学英语高级教师,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