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怕老婆的隋文帝等

    时间:2020-04-18 07:59: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怕老婆的隋文帝

    怕老婆可不是现代才有的现象,即使是在讲究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怕老婆的人也数不胜数。

    最早载入史册的怕老婆的名人恐怕要数春秋战国时期刺杀吴王僚的勇士专诸了。据说他和人打架的时候,有万夫莫当之勇,可只要妻子一叫,马上就乖乖地回家了。

    历史上怕老婆的皇帝也很多,汉高祖刘邦落魄时候,对他的老婆——也就是后来的吕后言听计从;“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晋惠帝对他的老婆贾南风更是惧畏;最有名的惧内皇帝大概是隋文帝了,虽然史称其独孤皇后“家世贵盛而能谦恭,雅好读书,言事多与隋主意合”,在政治上很有才干。但她却是奇妒无比,以至“帝甚宠惮之”,就是皇帝对她又爱又怕。隋文帝的五子二女都是嫡出,这在封建王朝中不算绝无仅有,也是极为罕见的。由此可见独孤皇后的妒性非同一般。就算独孤皇后处处提防,使“后宫莫敢进御”,可也难免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隋文帝觅得一个空档,偷偷临幸了“有美色”的尉迟迥孙女。独孤皇后发觉后怒不可遏,趁着隋文帝听朝的机会杀死了她。隋文帝非常生气,可是天子一怒,不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而是离家出走:“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连皇帝都不想干了。大臣们慌了,、杨素赶忙追赶,扣马苦谏。好说歹说,闹到半夜,总算把皇帝劝了回来。独孤皇后也知道这回闹大了,痛哭流涕地认错,事情总算平息了。隋文帝的面子是找回来了,可怜的尉迟美人却是白死了。

    皇帝尚且如此,大臣们惧内的就更多了。据说在唐朝时,高官怕老婆是一种常见现象。也许这一方面是因为官员们多受过良好教育,对妻子多敬爱有加,另一方面也和高官的妻族通常颇有势力有关吧。(岳玲)

    “授受不亲”如何规范古人行为

    “男女授受不亲”是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台词。这话的起源很早,《孟子·离娄上》中就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授受”就是给予和接受的意思。“授受不亲”的通俗说法,就是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送东西,最好是“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就是说递送东西应用盛物的竹器“篚”端送,即使没有篚也得把东西放在地上,相互作揖后才能取。

    那么,男女之间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符合“礼”的要求呢?《礼记·曲礼》中是这样规定的:“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这规定很严格,即男女之间不能杂坐,不能用同一个衣架、毛巾、篦梳。叔嫂之间不能随便搭话,庶母不能给洗衣,男女内外有别,连谈话的内容都要被捆(门限)分开。甚至出嫁后返家探亲的姐妹与兄弟之间也不能同席而食。

    其实男女之间的行为规范在华夏民族的早期并不严格。在西周时的中原地区,尚有远古社会遗留的开放风俗,男女可在仲春之月自由相会,尽情欢娱。到了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规定了贵族家礼,强调男女隔离与疏远,严防非夫妇关系的两性有过多的接触。随着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庸,受到封建礼教的诸多束缚,这种情况到了宋代以后尤为严重。

    (叶静)

    黑名单的由来

    黑名单一词来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国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这些学校规定对于犯有不端行为的学生,将其姓名、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即使不是终生臭名昭著,也会使人在相当时间内名誉扫地。学生们对学校的这一规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谨慎,严防越轨行为的发生。

    这个方法被当时一位英国商人借用以惩戒那些时常赊欠不还、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的顾客。

    英国商人把这类顾客的名字开列在黑皮书上,后来又将一些破产者和即将破产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书上。事情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先是商人们争相仿效,继而,各行各业都兴起了黑皮书,不少工厂老板把参加工会的人的名字列在“不予雇佣”栏下。于是,黑名单便在工厂主和商店老板之间秘密地传来传去。

    1950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麦卡伦法案》,同年12月,总统杜鲁门发布命令,宣布美国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正式实行《麦卡伦法案》,他们编制了形形色色的黑名单,按名逮捕和迫害大批进步人士。黑名单的做法由此而固定下来了。(朱伟明)

    古人看病有没有医院

    据汉书记载,公元6年左右,黄河一带瘟疫流行。汉平帝刘衍下令在地方建造房屋,内置各种药品,并配置医生,这也许是我国第一批公立的临时医院。到了隋唐时代,具有一定收容能力、并有相应管理制度的医院已初步形成。如在唐武宗年间,丞相李德裕就曾倡导成立“病坊”。

    到了宋代,医院门类日渐齐全,如出现较早的“福田院”,以佛家世间有“三佛(福)田”之说而取名,是用来收养老、瘫、乞丐的官办慈善医院。北宋末年,各地陆续设立了为贫困病人治疗的“安济坊”,它们都带有救济色彩。南宋时,不少地方设置了供四方宾旅患者疗养的“养济院”。

    元代至元7年(公元1270年)在北京设立的“广惠司”是我国最早的西医院。由于元代版图扩大至欧亚两洲的大部分土地,西人居北京者增多,所以,在北京设西医院以应需要。当时“广惠司”请阿拉伯医生治病。1292年,元代在北京和多伦(内蒙古多伦县)各开设药物院,专卖西药。

    明、清两代出现的“太医院”,设院使、院判、御医吏目、医士、医员等职别,其作用主要为皇室服务。至于下属的医院,仍通称“病坊”。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的医院开始出现了乳母、女使等职称,其作用可能相似于现代医院的护士了。(杨晓光)

    相关热词搜索: 文帝 怕老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