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拨动学生心弦的数学

    时间:2020-06-09 07:57: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人物速描

    周建忠,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书记,浙江省小学品德教学分会副秘书长。先后承担省市级研究课题3项,执教了浙江省“课改巡礼”教学展示课、 “浙派名师”展示课等省市级公开课2 0余节,为人教社、浙教社等版本教材拍摄教学录像课5次,获得浙江省“课改巡礼”教学设计一等奖和校长论坛一等奖,应邀到各地作课程培训、讲座20多次,在《基础教育课程》《小学德育》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6篇,荣获余杭区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党员、杭州市名教师、浙江省春蚕奖等荣誉,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名教师培养人选,杭州市名校长报告团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渴望自己的教学生涯,自己的课堂教学,都能如载歌载舞的水一般灵动、诗意、执著。

    试水

    花开,常在不经意间。我从事品德教学也源于一次偶然。1992年里有段时间,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虑:工作了几年,教学履历上还是一片空白,参加教学比赛屡战屡败,而比我更晚参加工作的师妹们都已经有了“教坛新秀”的桂冠。或许是因为我负责的学校少先队工作成绩尚好,先后获得市、省和全国红旗大队等荣誉,学校便推荐我参加区思想品德课教学比赛。

    我选择了《什么是真正勇敢的行为》一课作尝试。我对品德教学知之甚少,这正好应了“无知者无畏!”那句老话。我听取了指导老师的一些建议,但坚持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重点突出道德能力的培养。我略讲了英雄人物的勇敢案例,重点让学生讨论了“小松冒险捅马蜂窝”的故事。学生通过讨论辨析,总结出了判断是否是“勇敢”行为的两个标准:一是看行为的目的,二是看行为的后果。也许这样的设计还比较少见,也许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道德能力培养的老师不多见,我的课引起了评委们的较大争论:从“目的”和“结果”两个维度去判别是否“勇敢”行为,这样是否科学?鼓励学生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是否合适?这节课在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的把握上是否恰当?

    1993年10月,杭州市品德优质课评比活动在美丽的千岛湖举行,我作为余杭唯一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比赛,执教的还是这节课。时任浙江省品德教研员的汪玫莉老师正巧带着各地市的20多位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也在千岛湖开会,他们临时改变议程来观摩这次活动。或许我的教学真的引发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堂课不仅得了第一名,而且引发了省、市教研员的热烈讨论。后来,浙教版教材在《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一课修订时,也采纳了这次教学研讨的主要成果,不仅修改了案例,更明确要求“真正勇敢的行为,应该具有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因此被大家广为引用。

    这次比赛的成功让我开始关注品德教学,尤其是当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想法和观点需要与教材主张的观点商榷时。“社会转型期如何开展传统道德教育”成为我思考和研究的重点,几次推出的极富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逐渐引起了圈内老师的关注。如教学《不乱花零用钱》,我不再强调教材中“把压岁钱存银行、捐赠希望工程”等标准观点,而是借用市场营销学中学到的“ABC理财法”开展理财教育;教学《保护公民的权利》,我把《法律普及读本》上的案例修改后搬到课堂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分别扮演“被告”“原告”和“法官”进行审理;教学《做一个正直的人》,我们直面“做正直的人吃亏吗”展开讨论:教学《心灵美最可贵》,我们一起探讨别人经常回避的问题: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为什么都这么美丽?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美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和漂亮(英俊)的人在一起……课堂发生了变化,学生也发生了变化。在连续几年的调查中,品德课成为我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一个大三的学生在教师节寄给我的贺卡上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受良多:到现在还记得您上的品德课!

    潜泳

    2000年前后,我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德育研究上。我先后开展了一些课题的研究,如“德育系列化实践研究”“‘四星七节’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等。而对思品教学的研究,却感到有些迷茫,它似乎戴上了一个魔咒——程式化的教学和说教性的观点让老师和学生都趣味索然,而要真正实现突破,却经常找不到“支点”。

    2001年10月,我作为国家“211工程”名教师培养人选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感谢这次培训,我原来只想要一杯水,收获的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檀传宝教授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为我构建起了德育思想框架;鲁洁、肖川、黄向阳、卢家楣等教授的理论和观点,让我大开眼界;皮亚杰、柯尔伯格等德育大师的理论,以及价值澄清理论、体谅关心模式等一系列国外的教育理论,使我受益匪浅。我惭愧地发现,原来德育和品德教学还有这么丰富的理论!眼界有多高,视野就会有多开阔。原来的我正是因为缺乏基础理论的积累,对学校德育和品德教学才很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更不可能对品德教学开展本源性的思考了——就像一个刚刚踏进武馆的人试图演示十八般武艺一样。我找到了自己最明显的不足,于是将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作为自我突破的一个支点。“驯服,抑或张扬:基于发展学生良好品德个性的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我确定了这样一个较大的课题,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改变了过去依赖直觉进行研究的习惯。《张扬良好的品德个性》《德性的外铄与建构》《思想品德的体悟式教学探究》等研究成果也陆续发表在《小学德育》《教学与管理》等刊物上。

    领略过钱江潮水的人,都会惊叹于她的汹涌澎湃。2002年,我校有幸成为了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骨干学校。课改如同钱江潮水一样激扬澎湃,百舸竞流,自当中流击水。这些年,尽管我学习了一些德育和品德教学的基础理论,但是没有经过新课程的实践,怎么会有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呢?于是,作为校长的我做了一个令很多教师都惊讶的决定:我同时教学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和六年级的思想品德,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分析比较三者的异同。课时虽然不多,但是以研究的态度去从事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成为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长期从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老师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放弃驾轻就熟的方法和策略,重新建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就像蚕蛹破茧,破不了茧就得不到新生。经历了这种痛苦的折磨,我有了新的收获,并且把这种收获以课程辅导讲座、论文和教学展示等形式和广大教师分享。

    2004年10月,在浙江省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举行的“课改巡礼”展示活动中,我同时获得了“校长论坛”和“教学设计”两项一等奖。成绩背后是我付出的巨大努力,那段时间正是我校新校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法人代表的我必须保证在第二年的9月1日新校区能如期开学。工程质

    量、建设进度、施工安全、设备采购、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校区教师的招聘、两个校区的管理……我的工作日历上记满了各项事务。虽然我不需要事事亲为,但全局的统筹和最后的决策都需要我审慎地作出。于是,我没有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分,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上度过,剩下的时间则用于学校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我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为这两次重要的展示做必要的准备了。 “放弃吧!”分身乏术的我几乎要作出这样的决定。“我们一起研究,这样你可以省下一部分的精力。”省品德教研员邬冬星老师和区教研员何菊仙老师这样支持、鼓励我。困境之中的牵手让人倍觉温馨,这不仅帮助我顺利地渡过了难关,也成为我专注于品德教学研究的重要精神力量。在责任的驱使下,在和研究团队伙伴的不断磨砺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一些重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得到体现。

    听过我课的老师在博客中说:周老师的课总会有一个新的视角启发我们的思考,而这样的视角常常是我们不曾想到的。依据品德发展“多端性”的理论,寻找一个恰当的视角和学生探讨,顺应人性的发展,让课堂教学看似无痕却又独具匠心,在不知不觉中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是我思考较多的问题。

    我不追求行云流水式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应该呈现学生的幼稚、失败和成长;课堂是学生思考的场所,应该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是学生抉择的场所,应该呈现学生的困惑、痛苦和师生观点的分歧;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该有情感的交融、心灵的碰撞。

    也有老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质疑:你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认知目标是否偏高?学生能理解吗?这样的质疑正好体现了我对一节品德课价值的理解:课堂必须具有发展性——在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这种张力需要超越学生目前的接受能力,有道德提升的可能性,但又不能让学生难以企及。课堂的发展性还体现在学生的差异性方面——在基本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认知发展较快的学生有提升的可能。基于这样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也呈现了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教学《多彩的节日》(人教版五下),在学习和讨论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狂欢节、奔牛节、秋夕节(韩国)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问题1:西班牙的奔牛节上,几乎每次都会有一些人受伤,但是为什么人们还乐此不疲地举行?

    问题2:国外的节日和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会不一样?

    问题3: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节日的习俗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否还有共同的地方?

    问题4: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国外的节日也流传到了中国。你知道哪些节日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民族独特的节日活动,懂得节日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生活态度,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感受人类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知道节日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欢乐和友谊,还带给人们对生活的信仰和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浙教版五下),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看一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外国品牌商品分别是哪儿生产的?

    (2)这么多的外国品牌商品也是“中国制造”,你有什么感想?

    (3)当中国品牌有了自己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那我们的品牌也会走入世界,所以我们不仅需要“中国制造”,还需要“中国创造”。(课件演示联想电脑的简要发展历程: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功赞助了2008年夏季的北京奥运会。)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张力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量的增加——让学生从多个领域了解经济全球化现象;质的提升一思考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生活等的影响;视角的转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外包服务、加工制造。通过教学,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深度等都有了质的提升,对经济全球化现象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当你对生活无所需求的时候,你可能真会一无所有;当你对生活过于奢求时,又很可能成为童话《渔夫和金鱼》中那对可怜的老人。20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生活终须目标,事业终须努力,平淡中终须学会享受快乐。

    我常对年轻的同事们说起那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尽管很多人都不赞成,但是对我来说却很适用。在师范学校的毕业留言册上,我的一位同学给我写道: “凭你的智力,应取得的成绩远不止这些!”她也许早就忘记了曾经写过什么,我却一直铭记在心,有时甚至成为我告诫自己、提示老师的一句黑色幽默:你,浪费了你的智力!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我也许永远做不到如此的超然,但我希望如水一般,润泽学生,润泽自己。

    专家印象:

    邬冬星(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品德教研员):

    独特的思考,多维度的探索,周建忠老师的教学不断探寻和实践着他素尚的品德课程要“学会独立思考,启迪生活智慧”的理念。和谐自然的教学过程,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恰到好处的教学引领,让他逐渐形成了大气开放的教学风格。他是一个执着的实践者,在繁忙的学校管理之余潜心于教学;他是一个勤奋的研究者,不倦地笔耕,不断地探讨教学理论和艺术;他也是热心的指导者,悉心和热爱品德课程教学的老师商讨。

    黄黎明(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钱塘外国语学校校长):

    他的魅力来自于他的热情与执着:作为一所名校的校长,不仅以自己对事业的热爱,以自身的影响力,带动全校教工稳步走向改革之路,而且在自己钟爱的品德学科执着地追求,在教改的风口浪尖上激流勇进。他的魅力来自于他的勇气和智慧: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他所作的讲座,总是那么前沿,他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听后总能得到启示与思索。他的魅力还来自于他的谦逊和亲和力:他的公开课,总能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知,一起动情,一起深思……总有那种难忘和回味。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徐向阳

    “魅力人物”栏目征稿启事

    为展现品德课程魅力,反映课改实施情况,积极推广品德课程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实践经验,本刊教学版于2009年推出“魅力人物”系列专栏,现向广太读者征稿,要求如下:

    1、结合具体教研教学工作,介绍对品德课程的理念认识和实践经验,突出个人教研或教学风格,注重以事实说话,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稿件形式不拘,以第一人称自述或第三人称介绍均可,可参照以下主要内容:人物速描(简要介绍个人情况,200字以内)、个性档案(本人教学风格、对品德课程的独特理解、对品德教师或教研员形象的定位等,200字以内)、魅力自述(结合课例研究和个人专业成长之路介绍自己的教研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4000字左右)、专家印象(可自组两名专家的推荐或点评,200字左右)。

    3、提供一张人物照片,图像像素要求达到印刷水平,人物站姿坐姿均可,背景尽量简单。

    4、相关材料请发至以下邮箱:jiaoxue2006@126,com。来稿时请注明“魅力人物”栏目字样。

    更正:本刊2009年第2期关于“品德课程常态课的教学研究”征稿启事中,投稿邮箱应为jiaoxue2006@126.com,特此更正,敬请读者注意。

    相关热词搜索: 拨动 心弦 数学 学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