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新时代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0-09-07 07:53: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新时代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呈现新的特征,存在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工作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管理层次不齐、力量较分散,统战对象的信任感较弱,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尚不健全等。改进的建议是:完善机制体制,提升重要性地位;注重帮助留学归国人员的角色转换;整合多元思想,凝聚一元化共识;充分保障留学归国人员的利益,发挥他们共圆“中国梦”的积极性。

    关键词:留学归来人员;必要性;多元化;管理服务;思想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2-0026-03

    一、新时代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的必要性

    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对象認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且多以第三方立场看问题,因此,激发他们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就显得特别重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基层逐渐成为海外归国人员的聚集地,统战工作要与时俱进,发挥“人才也是生产力”作用。[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形成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达58.48%。[2]针对新的特点、新的问题展开有效的统战工作,越来越显得迫切和必要。其主要内容包括探索建立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相关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探索建立联系无党派人士界,不断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方法。[2]针对新时期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应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多方整合资源,形成包容性广、针对性强、专业性高的工作新局面。

    二、新时代以来高校统战工作者与统战对象留学归国人员的基本特征

    (一)十八大以来,高校教师群体中留学归国人员增多,给高校的统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他们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层次高

    绝大多数进入高校工作的留学归国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相当多具有博士后经历,有些甚至在国外高校获得长聘教职,是本学科专业领域的翘楚。

    2.具有在国外(主要是西方国家)长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历

    留学归国人员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不同程度的认同感。所以,他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理念等,一方面融合了较为明显的中西方特征,另一方面对中西方比较文化研究体会较多,直观感受较深,存在较多的差异思维、对比观念。

    3.国际交往活跃

    他们具备开展国际学术交往的能力,拥有相应的社会资源。部分留学归国人员由于子女教育的现实问题,家庭重心仍然留在国外。“跨国”的家庭背景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带来较多复杂的成分,从面上看,他们的生活轨迹跨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稳定性。

    4.由于生活和工作的重心在高校,对中国的社会特别是中下层群体的现实状况缺少近距离的了解

    高校与社会相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学术领域的认同感更多在于本领域及相关领域,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交集较少。

    5.对于国内高校和学术界的历史形成与现实状况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疏感

    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科研学术的进展,对于国内科研系统和规定要求等方面存有一定的“差距”意识。

    6.对国内某些问题的认识有待引导和纠偏

    对国内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例如官僚作风、腐败、贫富差距增大、房价居高不下等,容易产生有失偏颇的看法和意见。

    7.对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意识强

    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身份结构、学科背景、科研环境与国内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性。他们回国之后,一方面需要不断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学术交流更加频繁,而国内外机构的运行机制、程序相差较大,其间的阻力、问题等,导致他们对机构机制改革、创新的意欲较强,甚至会产生一些观念上的偏差。

    (二)十八大以来,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有以下基本特征

    1.方法多样化,拓展互联网新领域[3]54

    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意识形态特点与非留学归国人员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近距离受教于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受所留学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经济、人种等因素的影响较多。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对于国际意识形态、统一战线,需要拓展新领域,便捷的互联网为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虚拟”空间。互联网成为社会表达的中心和各种思潮聚集之地,具有鲜明的价值统战工作特征,决定了互联网统战工作要在价值领域寻求“最大公约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理性、秩序、稳定、法治、改革[3]64),建立政治共识。[3]57

    2.搭建的网络平台众多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统战工作搭建了多种平台,例如学科建设平台、学科论坛平台、晋升平台、网上参政议政平台、舆论引导平台、学习培训平台、文化交流平台、服务平台、联谊交友平台,等等,对于这些平台的使用率和有效程度的多寡尚待考究。

    3.包容性强

    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对于学校顶层设计、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重点领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多元化思维等,以及不同社会背景、经济背景、学科背景等方面在统战工作中需要有较强的包容性,发挥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和科研学术能力。

    4.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功能不强

    对于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需常抓不懈,面对年轻化、高职称、高智识的留学归国人员群体来说,统战工作者的学识、能力等方面优势不大。对于统战工作者来说,思想工作的沟通层次(上行沟通、平行沟通、下行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模棱两可、思想工作力度和深度不够的困局,同时需要时刻警惕“文化帝国主义”等西方意识形态理念的干扰。

    三、当前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未能形成合力和实现人才资源共享。[4]万立明等在同济大学的调研中认为他们宗教信仰存在态度模糊不清等问题。[5]

    鞠桂平认为辽宁高校统战工作不关注实际问题。[6]周利秋等认为统战工作观念转变难。[7]李传芳等认为地方高校统战工作人员与统战对象存在矛盾。[8]陈晓萍等认为对其群体的使用管理“前紧后松”的不理想状况,人文关怀不到位。[9]江浩岚等指出应提供良好的晋升通道、展示平台及充分的后勤保障。[10]郑青认为需打造以留学归国人员为品牌的团体建设。[11]何晓兵提出1toN模式(一对多),N对N模式(多对多)和舆论引导策略。[12]某些省份高校分类开展统战工作,例如分为思想引导、科研辅助和人文关怀三部分。[13]郭艳认为利用新兴媒体建立网上参政议政平台和舆论引导平台。[14]

    (一)“地毯式”工作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

    以往的统战工作注重“地毯式”的方法,其研究的质量和针对性、有效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调研的真实性、进一步工作的导向性尚有较多模糊区域,对统战对象的本质需求、意识形态、个人风格等未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二)平台管理层次不齐,发挥作用力量较为分散

    国内高校统战工作要么平台太多,造成利用不足、闲置多余的现象;要么平台不足,形成沟通、反馈、参政议政渠道的不畅。

    (三)统战对象的信任感较弱

    高校统战工作者虽在实际工作中较多地涉及人文关怀这一问题,但解决途径和方法的有效性不突出,例如对于国内外高校和学术界的现实状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看法和意见等问题,导致反馈积极性受挫。

    (四)管理载体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针对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特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较易出现限制较多,存在信息泄露、群体反感情绪等问题,进而导致一些单位的统战工作中出现“不敢管”“不想管”的尴尬局面。

    (五)统战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不健全,有待调整、提升和充实

    高校在开展统战工作时,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统战对象上,而对于自身的队伍建设关注较少,投入力度不够,工作侧重分析统战对象的特征、问题,对自身队伍的综合实力、智识等方面提升不够。

    (六)统战工作标准较为模糊,考核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有些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范畴划分不清晰,不少做法是“全盘抓”,却容易导致“全盘散”的状况,因此亟需建立清晰有力的工作标准、量化指标、考核体系。

    四、加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统战工作体制机制

    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性化特征如制度化、合理化、程序化和科层化[3]138,在高校统战工作中应完善和加强。高校统战的重点在于做好留学归国人员群体的工作,这部分群体的鲜明特征是学术生涯,理性化程度高,主要表现在其从事的学科领域如前沿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等,对于人类文明和学科领域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的进步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体现着自身价值。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高校管理体系在科学决策方面应加大留学归国群体的参与力度和深度,实现统战工作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无缝对接。

    (二)注重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角色转换

    首先,保障参政议政的渠道畅通和有效,合理引导高校留学归国人员中的学术带头人、学术权威等群体由“学院人”向社会人的转换,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如逻辑思维能力强、科研学术能力强、创新性高等。他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术科研领域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他们所从事的学科特色、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等,实现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换和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智库作用。其次,影响和带动这部分群体具备统战性,有利于实现“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15]14的深层次转化,促使他们对于国内科研体系管理的“水土不服”“差距”问题,以及国内外学科体系与建设、学术科研机构的运行、程序制度等方面,理性“发声”,帮助合理决策。

    (三)整合多元化思想,凝聚一元化共识

    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有着多元化国际意识形态,他们思想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国际化差异,使得他们对于高校治理体系、学科体系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思虑较多,他们的理性化思维、国际化视野能够提供建设性的国际标准、科学意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形成理性化的共识,能够深度参与、共同创造欣欣向榮、风清气正、宽松活泼的学术自由氛围,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他们自身的优势。此外,有效利用快数据[16]111和新媒体载体,加强对留学归国人员的过程服务与管理,“分类”施策,抓住“少数重点”,同时注重青年留学归国人员的培养体系建设。

    (四)充分保障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利益

    高校统战工作是否有效,与统战对象是否信任和依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利益诉求和保障工作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点,对于他们的具体利益与要求应承担一定的责任,确保其思想、生活上的稳定性。例如有部分群体的跨国家庭生活轨迹和国际化频繁交流,使他们不断需要在国内外法律、政治、经济、风俗、教育等差异间进行调整切换,摩擦与模糊并存的局面时常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高校统战工作在确保他们利益的同时,要不断地发挥“纠偏”的功能,在创新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新格局上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海兵.从高校基层视觉看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DB/OL].中国致公党.2016-09-29.

    http:///lltd/201609/t20160929_34087.htm.

    [2]海归梦,中国梦——中国最大留学人才“归国潮”启示录[DB/OL].新华社.2017-11-07.

    http:///xinwen/2017-11/07/content_5237674.htm.

    [3]陈明明,肖存良.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4]张晓雁,代琚,张徽.地方高等院校归国留学人员管理机制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7(10).

    [5]萬立明,李蕾.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思考——基于同济大学的调研分析[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6]鞠桂平.辽宁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5).

    [7]周利秋,刘畅,张铁.人才强国视域下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

    [8]李传芳,陈全胜.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

    [9]陈晓萍,史明霞,刘小峰.新形势下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探微[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10]江浩岚,杜梅.新形势下上海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

    [11]郑青.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

    [12]何晓兵.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工作路径创新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

    [13]陈晓红,于文龙.湖南省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湖南省10所高校的调研分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

    [14]郭艳.利用新兴媒体推进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研究[J].科教文汇,2016(7).

    [15]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16]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统战(群工)部.同心携手,共筑梦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孟祥韵(1984—),女,河南省舞钢市人,单位为中山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相关热词搜索: 归国 新时代 高校 统战工作 人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