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论战

    时间:2020-09-09 07:51: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网友好评

    Rubyx:总体来说,《武侠》还是值得到电影院看的,故事结局还趁势向广大影迷普及了一下科学知识。

    叮叮:昨天看了这部片子,直到今天,脑子里还全是金城武和甄子丹 !人物太有魅力了。剧情才开始觉得怪怪的,不断吸引你看下去!看下去!是部悬疑侦探片,也是部探讨人性和法的哲理片……PS:武打设计得好酷哦。

    他用科技使武侠片更加完美

    《武侠》对“微观”的解释以及通过画面的展示,都让人有了见所未见的发明创造感。从血管涌动、堵塞,到心脏被挤压后的停止,再到受重击后眼球布满红根、面目狰狞,这种对武功内力等传说的影像形式展现,不就是电影应该做的吗?原来小说中只能用精美文字描写、电影中只能通过人物表情来心领神会的玩意儿,在画面中见到已经算得上出色的一招了。别说陈可辛取巧,这些并不难实现的东西不是没人想到,但毕竟似乎他先用在电影里。也许有人会陈列出电影史上的相似形式,那好吧,加一个不会出错的定语,这种对武功高强人一招致命的具体影像化展示,被陈可辛在华语大片中第一次完美展现了出来。

    他让武侠片的背景更加接地气

    不知道陈可辛算不算是那种一直对“民间”执迷的导演,但至少从《甜蜜蜜》的日常生活和《投名状》粗糙的华丽中,让人看到一种不再大而无当反而融入民间血肉生活的电影叙事。《武侠》将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小镇,从一碗饭、一套干活工具开始讲述,不管是朴实的边陲少数民族的歌咏,还是镇上简单明了的日常生活,陈可辛故意让宏大的“武侠”发生在如此接地气的场景里,肯定是有自己想法的。所谓管中窥豹、小而化之,这些当然都是编导在作品中注入的一种价值观。少了官宦达人和宫殿王侯的背景,让腥风血雨发生在普通百姓的凡庸生活中,这是对华语大片操练已久但却不得要领的一次提升,从华丽到朴实,这做法让故事没有少了可看性,反而更显张力。

    他戳穿武侠片不切实际的侠义

    陈可辛的“颠覆”野心从《投名状》就开始澎湃,那时他要颠覆的是骗人的兄弟情义,对象是经典的英雄片,《武侠》时陈可辛则是怀揣着对武侠片致敬的心理,再来一场戳穿不切实际的盛宴。所以有了科学武侠这种急功近利的词,但其实《武侠》的颠覆只需走到侠之隐的背后人性上的原因,就已经称得上完美。“武侠”这个宏大的标题下,陈可辛注入自己的理解,即“武”之不存在顶级,永远是山外有山,“侠”之局限和永远只能存在于相对而言。甄子丹扮演的刘金喜功夫高得不能再高,他可以从容击毙江湖大盗,但碰见义父七十二地煞教主时就无力对抗;刘金喜在善恶间游走,因为善而暴露身份,又因为恐惧暴露身份而动了斩草除根的杀念,“侠”字此时已飘散得七零八落。

    他展现身轻体正的武侠要义

    “自律”足可以来评价《武侠》,就像这部电影从内容上来讲更应该叫原来的“同谋者”一样,“自律”只是个看上去像样子的总结。陈可辛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自己的世界观,这样才能融通到创作者的自律中。刘金喜说:杀人犯之所以成为杀人犯,也是非他的“自性”,他只是生于杀戮之家,他杀了人,众生都有罪,大家都是同谋者。“众生都有罪”的刻意反复强调,虽在效果上有显得曲高和寡的嫌疑,但正是这一点,使陈可辛回避掉了以往华语大片空洞杀戮、黑暗人性等陷阱,有了空间好好地展现身轻体正的武侠要义。《武侠》的自律使之成为对武侠片传统的成功颠覆样板。

    网友恶评

    张小北:这不是一部武侠片。这是一部民国版《暴力史》。

    轻水H2O:侠是什么?是帮助弱小。而电影里呢?不是表现这个。所以武侠这个名字根本不符,不过为了响亮而已。还有教主死了,另外的属下就不会计较?怎么可能!当观众弱智啊。为了续集也不用这样啊!

    阿拙: 你眼中众神,不过模糊路人;你眼中武侠,不过尽是挣扎。

    回应第1点

    鱼与熊掌两头掉

    回应朱白的所谓“微观”之前,我想说:陈可辛是个成功的商人,这个头衔恐怕要凌驾于导演之上。商人所干的事,不免投机取巧。《武侠》中有太多讨巧之处,汤唯是,窦唯是,王羽是,甄子丹金城武无一不是,而最大的,却有两个,一是创新的科学微观技术,二是保守的甄子丹王羽传统功夫大战,一新一旧,本以为可以关照更多人,于是贪心的陈可辛便把新鲜的鱼和老陈的熊掌放到了一起,便显得风格冲突前后断裂起来,前面大肆渲染的“科学”到了后面几乎提都不再提,这种老旧的片段就是再“微观”又有何用,这反而是贪恋太重的反作用。

    回应第2点

    外来视角的谬误

    毫无疑问,陈可辛的电影从来不是立足传统中国的,他所擅长的是“外来人口看中国”的概念,抛去《甜蜜蜜》不谈,其进入内地后的《如果·爱》、《投名状》、《神奇侠侣》、《武侠》无一不是如此,一方面他并没有能深刻理解这样的文化,比如“兄弟”,比如“武侠”,另一方面又大张旗鼓地反之,这就显得其力薄弱了。朱白说的日常情景就能代表“民间”吗?那还不如看《钢的琴》。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影片有“质”无“感”,如此下来,陈可辛,便只能成为“匠”而不能成为“大师”了。

    回应第3点

    反武侠的伪命题

    我以为如果《东邪西毒》算反武侠的话,其基础,是香港影坛的武侠神话与本身浓厚的底蕴。陈可辛说其“反武侠”,实在反得不是时候,又没那个能力。首先,当下的大环境是传统武侠的消失,无复辉煌,观众盼还来不及,你又能搞出什么武侠背后的新鲜人性本质。其次,《武侠》中实在缺少了那份武侠的底蕴,全片空有其名,却让人找不出半点武侠片的感觉,实在是陈可辛本人对武侠根本就没有情结(他自己承认了的),一个对此类型毫无感情可言的导演拍起此类型片来不免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你只见得他的小聪明,然而对于全片,却显得支离破碎,没有生机,死水一潭了。

    回应第4点

    拾了古人的牙慧

    百余年前英国人曾流行一套《侦探小说十诫》,其第五条即为“角色中不能出现中国人”,现在读来诧异,只因当时英人对华人之想象多似奇门遁甲与茅山道术之类,试想一个完美的密室杀人,最后作者无法解决时,弄个中国人穿墙而走的“真相”岂不大跌眼镜?《武侠》就是这大跌眼镜的证明,有柯南式科学探案,有完美打不败的BOSS,终于编不下去了,于是用一个炸雷劈死BOSS,一了百了,简直比“中国人穿墙而走”还要省心,这样如果成立,则可适用于一切武侠片,这正是故事编不下去的结果,小聪明的陈可辛自以为创造了新思路,其实是拾了百年前的牙慧而已。请问朱白:这叫自律?

    相关热词搜索: 论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