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作文题解与例析

    时间:2020-09-30 07:57: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作文题目

    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

    2、将白拟的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文中不可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4、不少于600字。

    思路解析

    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的中考作文题有很浓厚的文化气息,文题以“节日”作为中心词,为考生提供了二个写作的角度。

    其一是“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这个角度应侧重写说明性的文章,对于那些民俗知识积累丰富的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写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可以写放鞭炮、贴大红春联用来“除”掉“夕”的故事、“饺子”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取新旧年“交”在“子”时之际等风俗;还可以写元宵节为何吃元宵;端午节为何包粽子、赛龙舟;当然还可以写西方过圣诞节时为何会有圣诞树和圣诞老人……但选择这个角度的同学要注意,你应该写的是“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重点介绍一个,有的同学在写文章时把每一年所有节日的风俗全写了一遍,就不够切题了。还要注意的是,同学们所写的节日来历风俗应该是正确的,不可任由自己瞎编乱造。

    第二个角度是“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这个角度侧重写记叙文。记叙文是初中生最常见的也是训练最多的一种文体;同学们在文章中描写某个节日如何难忘并不难。但是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注意审题,文题要求要么写中国的传统节日,要么写西方的特色节日。有的同学没有认真审题,写了“教师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甚至有同学写“自己的生日”、“妈妈的生日”,还有的同学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一天当成节日来写,文章写得再生动也要降类丢分,很是可惜。有的同学审题没问题,可选材不佳立意低下,也使作文分数大打折扣。像有的同学写“母亲节”,但选材千篇一律,不是给母亲买花,就是给妈妈做西红柿炒鸡蛋,要么就是收拾房间,阅卷老师读来感觉乏味,分数自然不高。

    其三是“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这个角度侧重写议论文。选择这个角度应注意观点鲜明,不要一会儿说中国传统节日好,一会儿又说中国传统节日不如西方节日有意思,自己的观点都含糊不清就使文章缺乏力度。在论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应举出适当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

    例文一

    走向美好明天

    还记得,那种感觉叫作刻骨铭心,如今却在渐行渐远……

    还记得,那种情结叫作魂牵梦萦,如今快要烟消云散……

    节日,一个多么温馨的词。千百年来,在诗人的笔下,那里有着优美的意境:“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的彩灯,映射着乡里族人的情绪,默默的守候,化为淡淡的哀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中秋的明月,投影下一地细碎的乡愁,静静的思念,承载着浓浓的祝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登高望远的时刻,秋风就在思亲心切的旅人身旁轻轻地吟唱;“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夕的爆竹敲响了新年的期待,融融的喜悦昭示着新÷年的美好憧憬……

    那份牵肠挂肚的哀愁,那些溢满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飘逸的白云,永存于中华民族的上空。可是,而今猛然回首,却不见了它们的芳踪。是不是情人节的玫瑰遮住了年轻人的视线,以致暗淡了元宵的灯火?或许是浓香的巧克力堆积如山,含在年轻人的嘴里满口生香,以致掩盖了中秋的薄酒?是圣诞节五彩缤纷的树枝充满了中国人的心房,还是摇晃的烛光洞察了、中国人的心事?那些“洋节”迅速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占据我们的世界,而那些“土节’呢,正默默地退向幕后。

    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在有意无意中延续这种文化。“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有视觉冲击力的开放的西方文化,它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活跃了我们的思想;对我们是有益的。但我们更应珍惜、继承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含蓄、深沉特点的中国节日,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结:端午思贤臣,中秋念家人,重阳尊老者,清明怀故亲……这些载誉千年的美德,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其实,我们在庆祝传统节日之时,也就是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如果我们崇“洋”轻“上”,就是盲目媚外;如果我们崇“洋”重“土”,则是兼容并收,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因此在“洋节”与“土节”之间,我们应该把握适宜的尺度。对于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决不全盘西化,更不墨守成规,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美好的明天!

    看,在元霄节的灯火里,中华民族的瑰宝——诗词,化作灯谜争妍斗艳;听,那银铃般的笑声伴着清香盈盈飘去,其中隐隐夹杂着异香的情人节玫瑰和异味的圣诞之歌……

    例文二

    坚守

    朋友,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里的时候,你可想过,就要到来的“七夕”里,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

    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着双亲登高远望遍插茱萸时的一幕一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的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你可想到,其实你更应该陪伴自己的长辈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琴声?

    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盏,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阳台前的月光下静静地思考吧!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社会。闭关自守的时代自是一去不复返,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传统的文化为何要丢弃?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 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文字、礼仪、节日等,它们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仅看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魁力,更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时,可别忘了,你更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看你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

    相关热词搜索: 海淀区 题解 北京市 作文 中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