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论民族聚居区高校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模式

    时间:2020-10-07 08:02: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科学解决民族聚居区高校双语教学问题,除了必须遵循已被公认的双语教育原理外,更要从本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双语现象,制定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探索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了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分类教学、培养目标分类、人才培养方案分类制订、实施推进课程“七化”建设。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 高校 藏汉双语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锦煜(1969- ),男,甘肃临潭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民族教育;张俊宗(1963- ),男,河南洛阳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行政管理。(甘肃 合作 74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JJD88023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31-02

    我国要使少数民族通过学习国家族际共同语以达到顺利进入主流文化的现代化社会,同时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与文化从而较好地保留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双语教育成为解决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各民族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客观需要。正确解决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问题,除了必须遵循已被公认的双语教育原理外,更要从本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双语现象,制定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2007年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的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中,既可以达到劳动力就业市场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又能够保证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笔者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对民族聚居区高校正在实施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探索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模式的依据

    (一)法律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双语教育的规定。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这是宪法关于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明文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关于双语教育的规定。双语教育在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自治法第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第四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这为双语社会的构建起着导向的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双语教育的规定。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教育法是对国家教育的基本规范,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当然也包括民族教育。

    (二)教育理论依据

    1.衔接教育理论。藏汉双语教学中采用的教学语言必须与学生的基础相衔接,这是藏汉双语教学中确定教学语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我院规划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模式的科学依据之一。

    2.差异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差异教学,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地发展,这种发展无论是从发展的方向还是程度上看都是有差异的发展,正是这种差异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及其价值所在,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由于我藏语类专业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且在语言、接受的基础教育等方面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显得十分迫切。

    (三)教育实践依据

    甘南藏区基础教育“双语教学”模式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教育模式是依据学生不同的语言环境所构成的生源区实行不同教学模式:一是在完全以藏语为母语、以藏语为语言环境的农牧区实行以藏语言文字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使藏语言文字成为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工具,汉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一类模式”(也称为“以藏为主”模式);二是在汉语与藏语通用的生源区实行以汉语言文字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使汉语言文字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工具,藏语作为自己的母语学习本民族的文字与文化,这种模式称之为“二类模式”(也称为“以汉为主”模式)。目前,在藏区基础教育阶段,藏汉双语教学上普遍采用这两种模式。

    我院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以汉语为主类别的学生藏语基础较差,用藏语作为教学语言讲授课程,学生在学习、理解上比较困难;相反,以藏语为主的学生汉语基础较差,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讲授课程,学生在学习、理解上也比较困难。进入大学后,均将两类模式培养的学生统一编在一个教学班学习,教师使用汉语或藏语任何一语作为教学语言,都存在部分学生接受困难的问题,致使教学、学习效果低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双语教育实践证明,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少数民族语文是少数民族社区主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在学校使用民族语文,无论在促进民族语文的发展上还是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使用功能最强的全国通用的汉语言已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需求,“民汉兼通”将是今后我国双语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模式的实践

    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按照藏语类专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不同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以藏为主”和“以汉为主”两类教学模式,在两类教学模式中,藏汉双语在不同类学生中各有侧重,藏汉双语授课课程并进学习,最后达到“藏汉兼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模式的实施方案见下图:

    (一)学生分类教学

    学生科学分类是分类教学的前提,我院根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按照“以藏为主”和“以汉为主”两类不同模式接受的教育不同和学生参加高考类别的不同,初步把学生分为“以藏为主”和“以汉为主”两类,再根据学生个人意愿进行二次分类,最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培养目标分类

    在培养目标方面,我院以“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藏为主”的学生在继续提高藏语言文化能力的同时,加强汉语的教学,主要提高汉语知识及运用水平;“以汉为主”学生在继续提高汉语言文化水平的同时,加强藏语的教学,提高藏语知识及运用水平。我院力图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从而使民族高等教育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由单一教育走向复合教育,把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传统的承载形式与现代教育的双重内容上,达到民族人才与现代人才的统一和结合。

    (三)人才培养方案分类制订

    “双语并进”教学模式的实施,核心是如何正确处理民族语文授课与汉语文授课课程的比例和关系,实现教学用语和学生语言基础及国家语言环境的双向衔接。这要求必须按照两类教学模式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藏为主”的教学模式要突出汉语的学习,“以汉为主”的教学模式要突出藏语的学习。同时,要结合要求修订好不同模式下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科学选择不同模式下的教学内容。最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双语并进”教学模式的课程实施策略

    在课程实施策略上,关键是规范和提高汉藏双语课程建设水平,实施推进课程“七化”建设:

    1.两语基础达标化。双语类专业通过强化汉语、藏语课程教学和学习,让“以汉为主”的学生达到我院藏语等级考试要求,让“以藏为主”的学生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关等级要求。

    2.主干课程汉语化。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专业外,其他各双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要实现以汉语授课为主,以此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

    3.藏语课程连续化。强化各双语专业学生藏语语言类课程学习,坚持藏语课程四年不断线,各双语专业保证每学期至少开设一门藏语课程。

    4.选修课程共享化。积极开发双语人文科学素养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整合校內外教师资源,确定公共选修课程,修订公共选修课程计划,力争建成30门左右适应性较强的双语选修课程,实现双语专业选修课程资源共享。

    5.翻译课程针对化。各双语类专业要除设置汉藏翻译基本理论外,针对专业特点开设汉藏翻译课程,使学生能够使用汉藏双语完成作业,各双语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使用汉藏双语撰写和答辩。通过翻译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汉藏语言的差别,了解各种文体翻译特点及翻译技巧,学会分析汉藏翻译作品,能够独立解决汉藏翻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从事汉藏翻译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较扎实的基础。

    6.讨论课程对接化。各双语类专业每门课程每学期要精心设计2~3个汉藏双语讨论主题,要求学生查阅双语资料,使用双语讨论。

    7.课程考核双语化。各双语类专业每学年至少确定两门课程为口试课程,其中一门为藏语,一门为汉语,笔试课程也应实现双语考核,要求命题、答题时使用汉藏双语。

    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新模式在我院全面实施,在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进了学校藏汉双语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了专业建设,使学校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语言类课程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藏族文学史”被确定为甘肃省精品课程,提升了学校为地方培养藏汉双语师资和各类人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2]高永久.民族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何波.论我国法律架构中的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9(2).

    相关热词搜索: 聚居 并进 双语 教学模式 民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