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汉武帝丞相的结局探析

    时间:2020-11-22 07:57: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汉武帝时期是汉朝自开国以来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对外表现为与周边国家的战争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基本解决困扰汉朝颇久的边境安全问题。对内则表现为进一步完善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创立的内外朝制度,无疑是完善中央集权制度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一制度的创立过程中,作為外朝百官之首的丞相自然要与内朝的实际控制者皇帝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这一冲突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汉武帝一朝频频更换丞相,且这些丞相大都不得善终。通过这些丞相的结局,可以窥见汉武帝时期上层统治集团夺权斗争的激烈,以及每次斗争过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关键词:汉武帝;内外朝制度;丞相;结局

    汉朝的丞相制度沿袭自秦朝,丞相作为百官之首,上承皇帝旨意,下统百官公卿,是中央政府的行政首脑。西汉自高祖至哀帝,共46任丞相43人,汉武帝一朝就有12个丞相。西汉王朝享国二百余年,而汉武帝一人就统御天下达五十三载,时间之长即使在中国整个帝制时代也是不多见的。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之下,仅丞相就更换了12个,其更迭之快、结局之惨,引人注目。究其原因,出于对统治权控制的目的无疑占有很大的比重。关于汉朝丞相制度的研究成果较多,有安作璋和熊铁基二位先生的文章,他们从宏观上对秦汉的丞相制度做了一个总述,但对汉武帝一朝的丞相关注不多。其次,祝总斌先生研究了西汉丞相宰相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限于篇幅,其他成果不再赘述。但前人研究很少从汉武帝丞相的结局来探讨西汉内外朝对于最高权力的激烈争斗。本文拟就通过探讨汉武帝时期12位丞相的结局,来一窥汉武帝时期政治斗争之激烈。文中难免挂一漏万或概述不当,敬请专家指正。

    一、武帝朝的丞相们

    从公元前141年登上皇帝宝座,至公元前87年崩于五柞宫,汉武帝执掌政权53年。在超过半个世纪的统治生涯中,大臣更迭频繁。而这之中,丞相的屡屡变更则更为引人关注。关于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变更概况,如表1所示:

    汉武帝的一生以窦太后之死为界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窦太后干政时期,时间大致从武帝即位初至建元六年窦太后死。这一时期,虽然儒学有复兴的迹象,但对于统治集团的影响仍不甚明显。黄老之学从汉初沿袭至今,仍然是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无为而治”的思想是这一时期统治者主要的施政理念。窦婴和许昌作为这一时期的丞相,受其影响相当明显。“武帝初年的政局较为平稳,国力仍然保持了上升趋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在窦太后的干预下,窦婴接替卫绾担任丞相。“婴、蚡俱好儒术”②,力主在政治上积极有为。他们迎申公至长安讲学,崇尚经学,对汉武帝产生了较大影响。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建议汉武帝勿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赵绾被杀,窦婴被免相闲居,柏至侯许昌继任丞相。许昌是高祖时期功臣柏至侯许温的之孙,崇尚“黄老”思想,坚持“无为而治”,事事唯窦太后马首是瞻,在位期间无明显政绩。许昌为相是帝后妥协的结果。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正式掌握大权,他以“坐丧事不办”③为由罢免许昌丞相之位,任命田蚡担任丞相。

    第二时期开始于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结束于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是儒学开始全面抬头的时期。这一时期以“巫蛊之祸”为标志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窦太后去世至“巫蛊之祸”。丞相的频繁更换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共有田蚡、薛泽、公孙弘等九人任丞相,这一时期的军国大事背后大都有他们的身影。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以田蚡取代许昌担任丞相。田蚡是“孝景王皇后同母弟也”④,因外戚身份被封为武安侯。田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皇后贤之”⑤,由于有太后的支持,田蚡骄横跋扈,终老于相位。在他死后,平棘侯薛泽继任丞相之职。这一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大兴儒学,要求各地举荐“贤良文学”。在这一背景下,公孙弘进入中央,最后担任丞相。公孙弘“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⑥由于才学出众,武帝欲以公孙弘为相,但公孙弘无爵。“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⑦,于是汉武帝诏封公孙弘为平津侯,继而命其担任丞相,开汉代先任相后封爵的先河。与田蚡一样,他成为第二个终于位且得以善终的丞相。继他之后的“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⑧赵周畏罪自杀后,以石庆为相。“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遣”⑨。石庆死后,公孙贺任丞相。鉴于前几任的悲惨命运,公孙贺辞不就任,史载其 “不受印绶,顿首涕泣”⑩。果不其然,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丞相公孙贺被灭族。紧接着,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后兵败自杀。巫蛊之祸后,武帝调查祸乱起因,又杀丞相刘屈氂。大鸿胪田千秋被封为丞相,成为武帝朝的最后一任丞相。

    二、武帝朝丞相的特点

    通过表1,我们可以总结出武帝朝丞相具有如下特点:

    1.三类出身:(1)功勋贵族:许昌、薛泽、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2)血缘贵族:窦婴、田蚡、公孙贺、刘屈氂;(3)普通官员:公孙弘、田千秋。

    刘邦建立汉帝国,开创布衣将相之局,这群布衣将相的后代在汉朝的政权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上述出身功勋贵族的丞相,多属于这种情况。终汉武帝一朝,贵族在政权中仍然具有极大的优势,功勋贵族和外戚势力在政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贵族享有任官特权。但公孙弘拜相则开创了以学行任官的局面,儒学进一步兴盛,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影响至为深远,几乎影响了武帝以后的整个帝制时代。

    2.两种结局:(1)正常死亡: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石庆、田千秋;(2)非正常死亡:窦婴、李蔡、庄青翟、赵周、公孙贺、刘屈氂。

    虽然12个丞相之中自然死亡的占了总数的一半,但其中仍然有死不得其所之人。田蚡就是一个例子。田蚡虽未直接杀害窦婴和灌夫,但窦婴和灌夫是因他而死,史载田蚡死时“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灌夫共守,笞欲杀之。’”⑾同时,他生前跋扈,惹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以致于在他死后,汉武帝一提起他就说“使武安侯在者,族矣。”⑿可见,虽然田蚡得以终于位,但并非善终,死时仍然是痛苦万分。假使田蚡再多活一些时日,他也免不了被杀的结局。

    3.爵与相的关系:(1)先爵后相:窦婴、许昌、田蚡、薛泽、李蔡、庄青翟、赵周;(2)先相后爵:公孙弘、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关于封爵与拜相之间的关系虽有如上分类,但仍需注意的是(1)中所述之人,虽在拜相前拥有爵位,但得爵原因不尽相同。如窦婴和李蔡是因军功封爵,田蚡是依靠外戚身份得爵,而许昌、薛泽等人则是袭封祖上爵位。同时,(2)中所述,也有不同情况。如公孙贺在拜相前曾有爵位,因罪被免爵,现在的爵位是拜相后所封。

    总之,武帝朝的丞相大致有以下特点:首先,贵族出身居多,占总数的80%以上。而贵族之中,尤以外戚为盛。其次,结局多不得善终。12任丞相有6任死于非命,其中还有惨遭灭族之人。最后,由于汉武帝的强势,内朝的势力日益凌驾于外朝之上。丞相对政治所能起到的影响越来越小,逐渐由决策机关向执行机关转变。这一影响至为深远,随着时间后移而日趋明显化和制度化。

    三、结语

    汉武帝的一生是光辉的,但是晚年也犯了极大错误。在他执政的53年之中,国家能够继续向前发展,统治集团内部对于权力虽然时有争夺,但他仍能保证皇帝的独尊。武帝朝丞相任职的平均年限为4年,武帝对丞相的杀戮主要在他的壮年及暮年时期,也就是他独掌大权的时期。被杀的丞相当中,贵族居多,而贵族之中尤以外戚和宗族为甚。由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及其本身的性格,丞相在权力的定位上,逐渐由汉初的以国为本变为以皇帝为中心。内朝的设立是皇帝与丞相争夺行政权的一个具体体现,中央行政权力从外朝转向内朝的过程,也是旧体制逐渐向新体制转变的过程。汉武帝通过恐怖政策,使得丞相不敢忤逆上意,实现了皇权对于相权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进一步明确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内朝与外朝的斗争,以外朝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这一影响至为深远。丞相从决策方向执行方的转变,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削弱丞相的权力成为日后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必然措施。武帝一朝诸丞相的悲剧,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虽然曾经烜赫一时,但终免不了人头落地,这不但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帝制时代下政治斗争残酷性的显示。

    注释:

    ①表1是根据《史记·汉兴以来功臣将相年表》和《汉书·百官公卿表》改绘而来,对于《史记》和《汉书》中关于上表人物相关信息的记叙出入,以《汉书》所记为准。

    ②《汉书》卷52《窦田灌韩传》

    ③同上

    ④同上

    ⑤同上

    ⑥《汉书》卷58《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⑦同上

    ⑧《史记》卷96《张丞相列传》

    ⑨《汉书》卷66《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⑩同上

    ⑾《汉书》卷52《窦田灌韩传》

    ⑿同上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3]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上册[M].山东:齐鲁出版社,1984.

    [4]张晋藩,王超.《中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5]白钢等.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韦庆远,柏桦.《中国官制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

    [7]沈超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8]安作璋,熊铁基.秦汉的丞相制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5)

    [9]祝总斌.西汉宰相制度变化的原因[J].历史研究,1986(2):112-113

    [10]陈满光.西汉丞相选任述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11]李宜春.論西汉的内朝政治[J].史学月刊,2003,(3):31-33

    [12]王鸣春.汉武帝时期丞相频更因由之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13]王连旗.试论西汉丞相制度的演变[J].开封大学学报,2010,(4)[1

    作者简介:田歌(1995—)男,汉族,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本科生。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汉武帝 丞相 结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