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餐饮业新风向标准化和跨界融合

    时间:2020-11-23 07:57: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9月26日,海底捞在香港敲钟上市,按照发行价17.8港元计算,海底捞市值约为943.4亿港元。

    这对于餐饮界来说,是意料中的事。据海底捞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海底捞的主要营收来自于餐厅经营,占比达到97.4%。2017年,海底捞总营收为106.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8.08亿元增长了36%;净利润11.9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78亿元增长了22%。也就是说,海底捞已经成为中国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

    据统计,2017年全国餐饮突破3.9万亿元,规模仅次于美国,预计2018年餐饮业全年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2017年82.71万亿国民生产总值中,跟“吃”有关的占比为16%,即近14万亿元。但中国餐饮企业的现状并不乐观,相关数据显示,只有20%的餐厅是赚钱的,剩下80%餐厅的日子非常艰难,更有知名餐饮品牌接连倒闭。

    标准化趋势不可逆转

    很多人知道海底捞极致服务好,却很少人关注它在标准化过程中下了多少功夫,这也是很多餐饮企业不愿触碰或者“碰得满头包”的领域。创始人张勇早在2015年就说过,海底捞的管理从来就不是靠亲情,而是靠制度。

    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先生在《中国餐饮业第一份投融资报告》中指出,今天中国的餐饮企业大多停留在规模本身,而在系统化、标准化的制定上差距特别大,差距在于深度、精度,而不在于足够大的规模。他认为其中的核心即规范,这也是整个餐饮服务行业发展的关键。其中,最核心的是财务、法务、业务的规范,供应链的追寻可核实,食材的来源可核实,收入能核实。

    餐道商学院联合创始人、餐饮酒店管理数控专家李颖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现在中国没有出现世界级的餐饮品牌,也没有一家中国餐饮品牌在中国本土达到大型餐饮应有的体量,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对标准化、数据化管理的概念是错的。中国人认为标准化就是产品标准化,而从国际角度讲,标准化是企业的全标准化系统。

    除了米其林等极致高端餐厅有“大师”坐镇,国外餐饮正越来越弱化“大师”概念。比如在韩国,餐厅门店的后厨很多是年轻的小时工。韩国一位做啤酒炸鸡的餐饮老板说:在韩国做一个餐饮品牌,第一步就是把产品标准化,建立小型加工配送中心,向各门店配送半成品,这样到了门店,只需要按照程序加工操作即可,不需要大厨。这也是为什么韩国品牌可以一年开上百家店的原因。

    “中餐是否可以标准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餐饮话题。赞成者认为,中餐标准化可以有效的控制餐品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复制和规模化发展,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人的依赖,加上对接中央配送,能够优化效率和降低成本。

    反对者认为,中餐文化和中华文化一样博大精深。中餐有八大菜系,不像西餐制作起来比较简单,烹饪的创造力是中式餐饮中非常独到又宝贵的东西,标准化会抹杀掉这些。

    其实,美食与标准化并不矛盾。标准化的目标是把一个菜品最好的状态,通过标准化制作流程,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避免因为不同厨师手艺的差别而带来太大的变化。

    对于这点,半山腰的老板张本盛深有体会。2009年,他辞掉工作,租下北京的一座小四合院开云南菜餐厅。当他把餐馆逐步做起来的时候,厨师成为了阻碍餐厅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为在云南菜细分领域做出了名气,上门学习和偷师的自然不少。但让他最受不了的是同行间的“挖墙脚”事情,“我们的厨师一个个都被别的餐馆高薪挖走了。”这也让他下定决心,亲自把所有菜品的制作全部标准化并坚持一直执行下去。

    强大的供应链是菜品标准化的前提。为了快速出品与保证品质,供应链则是保证食材质量与重量的第一步,产品能够更穩定的表现。海底捞联合创始人施永宏指出,“如果想做规模化连锁,标准化是避不开的选择。”而在标准化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供应链难题。餐饮的供应链链条很长,仅靠一个企业的力量,很难做到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打通。

    跨界混搭将成新蓝海

    消费趋势正发生变化,从“一站式购物需求”升级到满足“全链路消费需求”转变,重新划分品类,品牌重组。比如阿里的盒马鲜生以“日用品超市+生鲜+餐厅”的模式,进军千亿级的生鲜市场;永辉的超级物种集高端超市、食材餐饮、永辉生活APP于一体,既满足购物需求,又满足餐饮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扩张……

    传统商超在今年摇身一变,成为新零售体验的代名词,而不管是哪一家新零售体验店的崛起或重塑,表面看起来只是“超市+餐饮”的混搭,或者多种消费场景的跨界重组,可背后却是进军14万亿餐饮市场的蓬勃野心。

    目前,餐饮行业的细分跨界混搭和多业态融合,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以两种品牌携手合作,实现产品跨界与融合,产生全新产品。比如“火锅店+KTV”,轻松解决聚餐和餐后娱乐的需求,是团建聚会,朋友聚会的一大选择。

    第二种是以渠道优势互补,实现渠道的跨界与融合。比如,火锅店与健身会所、电影院合作,一个餐饮一个娱乐,资源互补,渠道共用。在火锅店展示热映电影、电影预告或KTV促销活动;在电影院、KTV展示火锅店折扣信息。当然,有可能精明的老板同时持有火锅店与健身会所。

    第三种是以软植入方式,呈现文化的跨界与融合。举个例子,火锅与游戏(王者荣耀、荒野行动等)的融合,形成游戏玩家之间邀约聚会的主题火锅;火锅与户外的融合,成为爬山徒步等户外达人闲暇聚餐或旅途归来的聚集地;火锅与摄影的融合,形成独特的摄影交流沙龙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任何跨界混搭、多业态融合的商业模式都是以“生活方式”为轴心点,嵌入的内容必须围绕这个“轴心点”去运转、去逐步校验逻辑、校验可行性和合理性。以生活方式为导向,着重顾客的体验感,让内容享有仪式感,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这样的跨界混搭餐饮项目,才会有前景。

    在未来,包括火锅在内的餐饮强IP和创新模式联姻将是趋势点,而餐厅多功能或跨界合作将成为趋势面,餐饮的总体趋势,也不再是简单的“餐饮+互联网”,而是“餐饮+好的idea(跨界混搭或新商业模式)”,才会有无限可能。

    读报告看趋势

    从美团联合餐饮老板内参发布了基于海量交易数据的《中国餐饮报告2018》,人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见近年中国餐饮发展的一些新动向。

    饮品迎来爆发增长。报告显示,2017年饮品这一细分品类呈现出高进场率、高关注度、高增长量的三高特点。饮品的同比增长超过200%,位列第一。2017年美团点评搜索最高的类目关键词中,咖啡和奶茶上榜。搜索最高的品牌关键词中,前五席中有三席均为饮品品牌。

    单品餐饮爆发式增长。一道菜开火一家餐厅成为餐饮品类赛道上的新常态。比如以小龙虾、酸菜鱼等为招牌的单品餐厅越来越多。

    消费者更偏爱甜鲜口感。数据显示,全国以甜鲜味型为主的餐厅数量达282万,比麻辣味型为主的餐厅多94万家。消费口味从刺激型转向品鲜型,“吃调料”时代没落,“吃原料”时代崛起。

    住宅区外卖点餐排第一。交易额占50%。报告称外卖取代的不是堂食而是在家做饭。此外外卖消费场景从住宅、大学校园、写字楼等拓展到酒店、商铺、医疗单位、娱乐场所等,多元化趋势明显。

    轻餐领域受资本青睐。报告称,近期获得投资的餐饮品牌主要集中在小吃快餐、新茶饮、面包甜点等轻餐领域。

    中餐出海越来越普遍。数据显示,2017年,至少有16个知名品牌奔赴海外开店。目前海外中餐厅约60万家,超1/3美国人每月至少吃一次中餐。

    鸡类产品受欢迎。报告称,全国餐饮订单量前五名全是鸡类产品,全国鸡肉总消费量、产量稳步上升。越广谱的食材供应链稳定性越高,出大品牌的几率越大。其中鸡、鸭、鱼、鹅机会大。

    餐饮业高学历创业者增多。报告显示,餐饮从业者一年增加700万人,高学历创业者增多,打工的变少,跨界高知促进行业人才基因突变。

    相关热词搜索: 餐饮业 风向 标准化 融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