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互利共赢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时间:2021-01-20 08:02: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艰难探索,到与世界合作共赢的阔步前行,中国的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的信念决心愈发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今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出的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的新的指导方针。

    关键词:开放;互利共赢;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5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5.06.004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党根据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出的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的新的指导方针。

    一、走向世界,开创互利合作新格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贸易的融合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向前推进。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已经从最初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积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如今,以“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等为标志,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与上一轮的对外开放相比,这一轮的对外开放中,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十三五”规划强化了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新的推动者的诉求,也提出了新的战略和理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世界经济依然处在深度调整的过程中,在这种深度调整中,有的国家倾向于采取保护主义的态度来摆脱困难,有的则试图转嫁矛盾和困难,有的试图甩掉别国自己另起炉灶,有的则认为把别人的空间压缩了就等于把自己的空间扩大了。我国面向“十三五”,则采取了更为开放包容的态度,强调合作调整、共渡难关、共同发展。双向开放、融合发展,就是这种更为积极开放合作态度所引申出来的思路和措施。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首,构建起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为代表的国际经济治理组织体系及治理规则,这一体系对于促进战后经济复苏和经济繁荣,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资本往来,塑造和维护国际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发展中国家关注不够,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及发展诉求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这使得这套治理体系及其相应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日益凸显。我国从工业化发展的规律和自己推进工业化的实践中得出有益的认识,即要发展就要搞好对外开放,构建发展的基础实施条件。众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公共产品供给匮乏,是导致其无法持续推进工业化、无法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而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对这一块却存在着明显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力量欠缺等问题。我国以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资源和实力,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推进开发合作,力争为彼此发展拓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的,同时也是有利于发达国家获得更大经济增长空间的。

    二、互利共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就是中国提出的进一步推进全球化的战略理念。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际上就是包容式发展理念在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体现。合作双方尊重和照顾到彼此所关切的利益,尽可能找到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或交会点,积极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合作方式。就像国内发展中贫富分化过于严重不利于社会和谐和经济增长的道理一样,国际上国家发展差距过大也不利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不利于国际关系的和谐。因此,中国所强调和实施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极具合理性、包容性、前瞻性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中将发展视野延伸至全球范围,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聚焦当下改革事业,我们既要正面攻坚,也需通过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开放倒逼改革,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突破。放眼国际格局变迁,无论是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客观现实,还是全球投资贸易规则体系的整合重构,都要求我们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不断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需要把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尤其是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与推动中国自身的经济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从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推动要素来看,面临着重新打造国际竞争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充分发挥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尤其是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有效拉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强大竞争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曾经的后发优势已逐渐削弱,急需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推动力量。我们需要把对内和对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推进中国经济转型的强大合力。

    事物发展不会一成不变,深化开放是不断的探索过程,尤其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开拓进取的创新思维。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还存在不少瓶颈,如对外贸易亟须转型升级,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有的问题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日渐显现的,有的则是随发展阶段、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产生的。要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必须进行一场对外开放的深层次变革。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关键在于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关键在于推进双向开放,不断加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合的能力建设;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基础工程是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在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进展。只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内外联动、改革创新,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必能行稳致远。

    三、改革攻坚,构筑开放新体制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开放体制改革完善,为发展更高层次开放经济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和体制平台。建立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就是要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使得各种要素、资源能够更加便捷畅通往来。开放也是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必然要求改革,要求我国对外开放的体制,要从过去那种侧重招商引资、商品出口,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经济往来的方向改革完善。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核心是体制改革。开放发展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决策,将有利于构建更为公开、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提高吸收外资的能力,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公报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部署标志着未来我国经济特别是外贸的发展,自贸区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构筑开放新体制,本质上就是要坚持内外统筹、破立结合,破除一切阻碍开放的机制体制障碍,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法律制度。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愈加需要与自身体量相匹配的环境和规则体系。因此,必须在开放中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协商和制定,促进构建平等互利的规则体系。

    当前,我们要积极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推进国际国内生产要素自由、有序地流动,高效、合理地配置全球资源,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稳步推进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依据国际化、法制化的总体目标,探索适合当前经济运行管理的新模式,依法开放,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政府依法监管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机制,推进政府行为法治化、经济行为市场化,健全对外开放中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体制机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坚持自主开放与对等开放相结合,加强“走出去”的战略谋划,实施更加主动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大力度拓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新空间。继续推进实施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推动东中西联动发展,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扩大沿边开发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进一步突出我国的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巩固和拓展传统优势,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加大力度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合作共赢的人文环境,加速培育产业、区位、营商环境和规则标准等综合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

    马欣员,中共长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 解梅娟

    相关热词搜索: 开放型 更高 互利 共赢 层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