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中国的中东热点外交:历史\理念\经验与影响

    时间:2021-01-31 07:56: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东热点问题的类型、影响,热点外交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演变进行了历史回顾,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核心理念、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外交创新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 键 词:中国与中东;热点外交;外交创新; 中东热点; 外交类型研究

    作者简介:刘中民,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上海200083)。

    文章编号:1673-5161(2011)01-0042-11 中图分类号:D802.5 文献标识码:A

    * 本文为201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0BGJ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08JJDGJW256)、2008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08JZD0039)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得到上海市 “曙光学者计划”、上海市重点学科(B702)和国家211工程3期建设项目的资助。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中东地区作为我国周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主要的能源供应地,对我国国际战略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日渐凸显,我国与中东国家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就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而言,政治上,中东是中国重要的战略依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离不开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支持和配合;经济上,中东是中国最大的海外能源供应地、重要商品劳务出口和工程承包市场;安全上,中东“三股极端势力”通过中亚、南亚向中国西部地区的渗透,构成中国西部边疆稳定的潜在威胁;在国际体系与国际制度方面,中东热点问题是联合国框架内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中东因此成为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国际形象的重要舞台。但伴随中国与中东关系的深入拓展与转型以及中国对中东问题参与程度的提高,中国中东外交所面临的诸多潜在问题与矛盾也日益凸显,并构成中国中东外交的重要掣肘。如何通过富有成效的外交参与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已成为中国中东外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热点问题最为集中的地区。中国积极参与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国际地位日渐提高的中国,应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诉求,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合作,维护中国在中东日益增长利益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中东热点问题的参与力度,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中东热点外交政策,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也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鉴于此,本文拟对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历史演变、核心理念和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思考,以推动中国的中东热点外交进一步走向成熟。

    一、中东热点问题的含义、类型及其影响

    “热点”是“国际热点问题”的简称,国内一般称为“热点问题”,国外则称为“危机”。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历史潮流来看,国际热点问题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国家、地区及全球安全(和平)和经济繁荣(发展)构成直接或潜在威胁,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诱发国际组织、大国(大国集团)进行协调、调解、斡旋或干预的冲突(或潜在冲突)或危机性问题。中东热点问题类型多样、形式众多,几乎囊括了世界上热点问题的所有类型,概括如下:

    (1)由某一国家内部的冲突引发的国际热点问题。此类问题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可能是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冲突,也有可能是政府与反政府力量的冲突,还有可能是少数族群或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如历史上的黎巴嫩内战,当前的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困扰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国的库尔德问题等。

    (2)发生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地区危机或冲突。此类冲突由于涉及领土和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外交解决难度最大的冲突,如阿以冲突、巴以冲突以及历史上的两伊战争等。

    (3)由于大国军事干预导致国内冲突、地区冲突升级为地区性战争的国际热点问题。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2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此类问题往往涉及战争的合法性、国际集体安全机制、战后重建等复杂问题,对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4)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贸易与金融问题、环境问题、资源与人口问题、难民问题、人权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如伊朗核问题)、难民问题、水资源争端等。

    热点问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直接或潜在威胁,并冲击现行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以中东热点问题为例,其主要影响包括:

    (1)导致某些国家政权、政府的合法性及其存续面临严峻威胁。某些国家的内部冲突,如政府与反政府力量(民族分离力量、宗教极端力量)之间的对抗,主体民族与少数族裔之间的对抗等所引发的国内冲突,往往在内部导致政府合法性的危机,威胁现政府的存续;从外部来说,极易被西方国家冠以存在“人道主义灾难”、政府治理失效的“失败国家”,并成为“人道主义干预”或“政权更迭”的对象。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美国强力改造,以及当前苏丹面临的国际压力都是典型例证。

    (2)导致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遭到直接性破坏,或面临潜在威胁。许多中东热点问题如阿以冲突、巴以冲突、两伊战争都造成了较大规模人员伤亡、难民问题、经济遭破坏等直接的灾难性影响;有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核危机,如伊朗核问题则对国际安全体制(如核不扩散机制)构成潜在威胁,从而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及国际组织和大国的干预。

    (3)冲击现行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已构成现行国际体系下全球治理的主要内容,由于其解决涉及当事方、世界大国、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等多种行为体的复杂博弈,因此围绕国家主权的性质,外交解决还是武力解决、单边主义方式还是多边主义方式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复杂的矛盾与分歧,从而冲击现行国际体系与国际制度。伊拉克战争的灾难性后果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中国中东热点外交的历史演变:20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

    本文认为,热点外交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理解:从狭义的角度看,它是热点问题相关方——世界大国、当事国、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等围绕热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目标、政策,以及展开的外交活动和采用的外交手段;从广义的角度看,热点外交又是一个双边与多边外交交叉渗透的外交舞台,是世界大国、当事国、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等,围绕解决热点问题的目标、原则、方式、手段而发生的外交活动和国际关系。由于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的热点外交政策,因此主要在狭义及国家外交政策层面使用“热点外交”的概念,但由于热点外交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世界大国、国际组织等有复杂关系,因此在论述时不可避免地兼及广义的热点外交的内容。本文认为,中国热点外交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为宗旨,以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总体外交战略为指导,以实现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缓和紧张地区和国际形势为目标,所形成的针对国际热点问题的政策主张、外交机制和手段的总和。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中东外交就已经涉及中东热点问题。当时的中东热点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亚非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问题,如中东、北非的民族解放斗争;另一种是民族争端问题,如巴勒斯坦问题。在20世纪五十~七十年代,中国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民族争端等问题的立场与政策深受冷战体制下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影响,恰如毛泽东在1956年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1]因此,对于中东的热点问题,中国主要从冷战体制下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目标出发,对民族解放运动给予道义支持和经济援助,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予以支持,对西方的盟友以色列则采取了完全排斥的态度。

    相关热词搜索: 中东 热点 中国 外交 理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