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陆游《书愤》篆书创作说明

    时间:2021-02-05 07:57: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学习书法应对汉字及其发展的源流正变有深入的理解,篆书艺术的发展时间几乎占整个书法史的三分之一,贯穿于整个书法的发展史。它作为各体发展的源头,具有雍容典雅,端庄肃穆的风格。随着楷行草书的发展,其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不再具有实用意义,不得不说在一些庄重场合仍是首选字体。因此,它具有其他书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研究价值。我选用篆书字体来创作毕业作品,创作内容为唐代诗人陆游《书愤》两首。全文分为创作内容、创作工具和形式、创作依据、创作过程、创作感悟五个部分。

    【关键词】:篆书;日常用字;线条;毕业作品

    引 言

    所谓创作就是根据传统之中的精华,自己去亲身实践,从无到有,在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及情感因素付诸笔端。创作也是一次对自己以往学习成果的检验,每个人的基础都是不一样的,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百的努力才能够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才能够透露出书者的感情色彩,我以三国吴时期《天发神谶碑》如折古刀、如断古钗的风格创作这幅毕业作品,我将倾尽所学展现在用笔、结构及章法上,给人以独特的精神财富,也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一个句号!

    一、创作内容

    我选择的创作内容为南宋诗人陆游《书愤》二首,内容如下:

    其一为《书愤·其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其二为《书愤·其二》白发萧萧卧泽中,祗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雄。

    二、创作形式与工具

    一幅完整的作品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这幅作品我选用的纸张为复古生宣,采用六尺四条屏,章法上追求《天发神谶碑》原碑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感觉。

    整幅作品我选择用《天发神谶碑》的特点来表现所选题材的思想,题材内容较多能够给人以武庫戈戟,风樯阵马,凌然不可侵犯的思想,亦能够体现陆诗所表现的郁愤之情。

    书写此幅作品时我选用的毛笔为纯狼毫大号毛笔,笔尖较挺,能更好的发挥笔力的效果。用墨选用宿墨和北京一得阁墨汁加少许水。

    本幅作品共用印一方,印泥选用西泠复古印泥,配合字体颜色能更好的表现一种古朴的质感。

    三、创作依据

    在中国书法史上,《天发神谶碑》被清张廷济在跋此碑时誉为“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篆书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用方折的隶意作篆字,转折处若刀劈斧刻,斩钉截铁,虽结体怪诞,却有奇伟之生气。因而受到后人的膜拜,师其法者益众。其中更不乏吴让之、徐三庚等这样的名家。在今日此碑仍被视为研究和学习三国时期的书法和篆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作品。

    关于吴让之的学书经历,擅长书画,以篆刻为最。他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包世臣的弟子。后取法邓石如,以篆书最为人称道,传承了邓石如的精髓,虽然没有邓氏苍茫雄浑,但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圆转提按,用笔灵活多变,典雅婉转,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中国的篆刻艺术增添了奇异的色彩,并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吴昌硕评其曰:“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给予了十分中肯的评价,学习邓石如不若取径于吴让之。其篆书有学《天发神谶碑》并对其加入自己的理解。雄强劲拔之中略显柔丽,但不失该碑的奇伟风度。为书者对《天发神谶碑》的认知和理解做出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可知吴让之在学书道路上有过人的天赋和功力。

    徐三庚各体皆能,尤擅篆隶,曾临遍秦汉诸碑,亦师法《天发神谶碑》,他将笔画变整饬为飘逸,运笔舒畅自然,姿态妩媚,线条粗细对比强烈,给人“吴带当风”的美感,而且收笔大多露锋,变化多端。但因迎合世俗,习气过重导致纤弱而不够浑厚,传世作品有《儿宽传及张汤传》等。

    四、创作过程

    在创作之前首先选用最擅长的篆书字体《天发神谶碑》,并对进行了大量的临摹和读贴,并搜集吴熙载临天发神谶碑和徐三庚临天发神谶碑的字帖加以揣摩,逐渐体会此碑的感觉,包括用笔、结构,以及章法,基本了解之后,就对陆游《书愤》二首诗进行深入的创作和分析。在整个的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及应该注意的地方,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书法创作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线条”。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语正中线条之要害,在线条之中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书法》一文中也写道书法中线条美的重要性。单单一条线就可以把书写者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内心的情感波动表现的淋淋尽致,或喜、或怒、或哀、或乐,都跃然于纸上,各种不同的结构形态以及各式各样的韵律变化都与书者情感息息相关。可见“线条”二字在书法中所占的地位。我在书写时参考徐三庚的篆书,来提高线条的质量。

    其次,书法具有文字造型艺术上的特点,结字与笔画都是有造型的。我认为结体和笔画的关系正如王羲之在他的《书论》中所说:“夫书字贵平正安稳。”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笔画虽然千变万化,各式各样,每个人书写都具有其有形态、特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笔法是不会改变的,书法作品中结字的造型更是重要和复杂。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象形文字,笔画组合而成文字,就是书法中经常提到的结字。笔画可以分为相对统一和稳定的几种,来构成不断变化的文字。强调笔画线条的变化和动感,打破结体状如算子的形态,注重随机的变化处置,追求一种艺术表现力的效果。如造型的取势与造势,使笔画与笔画及字形与字形之间产生出一定的角度,或突出某一个笔画或加大某部分笔画的长度,以产生出视觉夸张的效果,如(图4)。

    年黍武中

    最后,在篆书结字上要把握快慢、狂静、润枯、浓淡、左右、宽紧、粗细、大小、危安关系。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求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氏把学书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并把结字法归为“用”,即“用,谓点画向背之类。”、“积其点画乃成其字”、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所以我们通过阅读古人书论可以得知,书法结字与一般写字不同,我们应该首先遵循汉字发展的规律,再在法度中求变化,以体现书法的艺术性及个人风格。如(图5)

    常逗咸大

    此幅作品整体结构是借鉴吴让之、徐三庚和原碑帖所写的,笔画多借鉴原碑帖。原碑用笔上起收笔多方锐之笔,而垂笔起笔方粗,收笔尖细,中段弯挺,刚健婀娜,生动自然。

    在创作过程中整体字形保留《天发神谶碑》的风格,在整体风格保留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徐三庚粗细对比强烈的笔画,在结构上也把个别字放的更开,形成结构上正与险,松与紧的对比关系。

    五、创作感悟

    通过此次创作我体会到了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自己临习与摹写的蜕变,更是自己思想与风格的演绎。在这四年中,我和老师、同学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书法中所蕴涵的深层次的哲理。面对这次创作,我将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探讨中得来的体会,一并从这次创作中展现出来。在创作期间经过老师的不断引导、鼓励,以及自己不断的揣摩所学碑帖的风格特点。王羲之曾说:“夫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墨者鏊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曲折者杀戮也。”可以看出王羲之将书法创作看作是战场。而你如何打赢一场漂亮的仗,就要看你的方法和谋略以及你的风度了!

    结语

    我的毕业创作在这里也就结束了,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活也画上了句号,说实在的真的有些遗憾,自己想要的还没有完全落实,但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会一步步的努力去实现。书法是一个特殊的、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艺术学科。做为一名书法工作者,一生除了要认真读书,钻研学科,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外,还要在书法创作方面有所探索,为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断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寻找那一精华。将这一精华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 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書画出版社,1993

    相关热词搜索: 篆书 陆游 创作 书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