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夏云如奇峰笔墨随心动

    时间:2021-02-08 07:54: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满族,别署树庭,室名观云堂,心香山馆。1956年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四岁学书,受业于李灏先生。数十余年来,遍临历代各家,精研篆隶、简帛,兼及真楷,溢而为行为草,取精用宏,化融碑帖,以书证道,道与书合,遂成自家面貌。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成都市政协第10、11、12、13届常委。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并正式出版有《舒炯书法艺术》《色相非相—舒炯书法艺术》作品专集。

    2019年4月29日下午,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2019年第6期(总第18期)在成都大学第八教学楼8507师范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坛特别邀请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成都市政协第10、11、12、13届常委舒炯先生为大家分享主题为“夏云如奇峰  笔墨随心动——书法创作与欣赏”的精彩讲座。

    讲坛伊始,舒主席分别从作品与欣赏者,从书法中欣赏什么两方面娓娓道来。所谓书法创作与欣赏,必然存在作者、作品、欣赏者三者,有创作才有作品,有作品才有欣赏者,有欣赏者才能推动艺术发展,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从欣赏的角度看,作者是作品的第一欣赏者,艺术水平的高低同作者审美评判的标准密切相关,要注意提高自我的眼识。艺术作品又以其审美效果感染人,并培育欣赏者的审美力。总而言之,欣赏书法作品其实是欣赏书法创作者的生命意识、气度情怀,是欣赏作品的人文内涵与精神境界。因此,要学会进入审美创作场景欣赏作品的实质内在。接着,舒主席又从形与神、美术与书法等关系详细解读了书法欣赏的独特魅力。

    那么,拥有了欣赏的正确态度,又该欣赏哪些方面呢?舒主席认为,一是形式的欣赏,包括用笔、用墨、结体,章法。用笔是书法的根本法则,要透彻的理解笔法的本质。用墨即“善于笔者必善于墨”,是体现笔画形态的载体。结体是笔墨在连续运动中所分布的空间结构。章法是整幅作品中,字和字、行和行之间的呼应、照顾等。二是内涵的欣赏,包括文辞意蕴的情感与书法的意兴,功夫、修养、情性、气格,挥运之际万物人化。三是书法的法与意会,法就是技巧规则,它为点画而用,为结体而用,为意而用,当书法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则忘法而会意。

    讲坛最后,在场观众积极向舒主席交流请教,来自金牛区的一位老师热情询问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篆书之气,舒主席以吴昌硕的篆书为例,剖析了篆书的饱满平衡之气,还有几位同学则询问书写性该如何看待并恳请推荐若干字帖给初学者临摹,舒主席认为,书写性在学习和创作中不同,学习中重自然,创作还需要自我探索,同时建议大家应根据自己的风格喜好慎重选择学习。书法是生命体验的呈现,是人文修养的凝聚。同学们应该从识字的阶段逐步过渡到书法写作、品评的境界。

    讲坛结束后,舒主席移步成都市书法教育基地,讨论书法创作的意念、功夫等问题,舒主席还现场展示墨宝,为《现代艺术》杂志社“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题字:繁荣文艺创作 推动文艺创新。

    一、作品与欣赏者

    有创作才有作品,有作品才有欣赏者,有欣赏者才能推动艺术的发展,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作者是作品的第一欣赏者,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高低与作者自身的审美力密切相关。俗话说“眼高手低”,其实这并不是贬义词,作为学习者,我们要永远处于这样的状态,只有眼高:不断提高识别力、欣赏力、审美评判力,我们对作品的欣赏水平才能提高,也才能提高书法写作的水平。艺术作品以其审美效果感染人,并培育欣赏者的审美力。因此,作者应通过全面的学习培养自己的认知力、眼力,也就是我们的眼识。

    古代的文人都能写一手好字,并不意味着他能成为一个有高度的书法家。书法是写字,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写好字、写规范工整的字容易一来是让人识别,同时写字也能磨练人的性格:沉稳细致,修炼人的身心,但这并不能等同于书法,书法自有一套专门的训练方法。古代的书法家来自于文人,他们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生理想,只在业余时间写字、画画及作诗赋文章,借以传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生命意志,只有当其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才称之为“艺术家”。

    傳统文人对艺术的评判标准不同于西方。西方崇尚写实主义,力求表现逼真,亚里士多德言“艺术是模仿”。中国人着重精神,艺术尚写意。因此中国画不画静物,中国传统画中没有静物,它不在描绘物象本身,而是以动态再现,借物传思,画在像与不像之间,像是物象本身,不像的是作者内在精神的流露。山水画家永远不会表现真实的自然山水,因为其艺术价值在于趣味,在于生命意识的融入,它们是人格化的特殊表达,这是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最大区别。传统艺术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艺术价值都取决于艺术家的自我境界,其水平差异正在精神世界之高低。技术只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的关键在于作者自身的修炼:书本知识、社会阅历和人格的锻造,欣赏作品不是欣赏其技术,而是欣赏作品蕴含的人文内涵,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祭侄文稿》,人们一谈到这两件作品,便是品评其中透露的文人的至高境界。反观传统的抄书匠,从未通过抄写作品有意识地提高自我素养,古代文人则不仅是文学家、艺术家,更是政治家,拥有极高的人文修养和精神境界。宋代的苏轼正是这样一位诗书画兼通的大文豪,历代评论家褒扬苏东坡正是着眼于其人格境界和自我修养,在他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传达的不只是技术,是他波澜壮阔之人生的写照。

    书法欣赏者常谈“气”:书生气、蔬菜气、江湖气,重要的还是书卷气,黄山谷谈书法,一是人格修养,二是胸中道义,三是读书破万卷,这样才能破“俗”,展现出点、画、线条的传神。书法亦谈形与神的关系,“形”只是书法外在的载体,“神”是作品内在的精神,形的作用在于以形传神,表现出来才有鲜活的神气与生命力。如若“形”缺乏了活力,则只剩下外在的躯壳,所以,古人往往将“神”作为品鉴的第一要义。我们感知的是神,这时形是隐而不显的,所以张怀瓘才说“深识书者,唯观神彩不见字形”。就如九方皋相马般,透其外形,察之本质,逐渐进入书法审美的场景,品味浩然之骨气,能感知其内在神采,这才是高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之所以为人称道,乃在于其笔画的饱蘸,即“气满”。“气满则溢”,仿佛有看不见的能量充溢出画面,填满了虚实空间,使观者感受到其内在生命的涌动,即所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另外,书法与绘画在鉴赏上有所不同。即使是写意形绘画,也要保留对物体“形”的固定描绘,书法虽有形,但并不是一点一画的单纯象形:如描绘龙、蛇、鱼、鸟一般,为什么美术字不能成为艺术成为书法,因为它是装饰的美,是一种静态的美。绘画强调的是构成的美、鲜活的美,在结构里展开笔墨运动,在笔墨的运动中谋篇布局。由此可知,书与画虽说同源,但在笔墨与结构的关系恰恰是颠倒过来的,是有差异的。它的长处是通过具有生命意味的点、画、线创造出一种迷幻的形象。这形象既是笔墨特殊的运动关系,使欣赏者产生错觉,更准确的说,是一种意象。尝师之,“怀素为什么不直接师法奇峰而师夏云?”对这个问题,刘熙载在《艺概》中曾说过:奇峰有定质而夏云无定质。夏云如奇峰千姿百态,但又区别于奇峰的固态,是飘移的变动的,才给予书法家奇幻的神思。前人曾说,“名画千轴观玩三月,阁帖一部终身受用”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今日观之如飞鸟出林,三日后观之则如惊蛇入草,它永远因着欣赏者鉴赏力的提高而变化,保持着新鲜的审美力。同样地,美术字只是按照装饰要求组合而成,但书法强调着用笔结构、对“笔势”的处理,前后笔画存在着一种承接关系。一位作者今日的书法亦与后日的书法不同,它随着笔法、笔势,随着作者的心境运动,字的结构借助笔画间的组合关系千变万化。

    二、作品欣赏什么?

    首先是形式的欣赏:欣赏的是用笔、用墨、结体、章法。用笔是技术,是书法的第一要义。没有用笔,一切都无法完成。赵孟頫尝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所谓千古不易之用笔,意即变化在于笔下的形态,笔虽不变,但作者的心志、情趣、修养都影响着用笔的意象,更进一步,用笔指的是笔法的根本法则,千古不易的是笔之本体,难以窥见,所见者只是幻象而已,要靠观者去感知。颜真卿著名的《多宝塔碑》《勤礼碑》书法作品在后世学书者的模式化中沦为拘谨的表象,病症即在无法理解笔法的本质。因此,学书者要大量的考察历代经典书法作品,透彻的了解笔法之本质核心,正所谓知源寻流。一开始试想临帖一千,十分费劲,但只要钻研在其中,质变必然会引起量的飞跃,且醉在其中。

    了解用笔的规律后,接下来需要欣赏用墨。笔墨不离,书画同源,笔墨的运用其实颇有相通之处。传统书法的笔和墨不同于绘画,其笔墨一体,“善用笔者,必善用墨”,用笔把握得好,用墨才控制得好,用笔完成的是动作,当动作停止,笔画的形态,则是通过墨痕显示的线条、颜色表现,用笔是基础,视觉显现的则是用墨,用墨的运动感、鲜活度反映了用笔的流畅程度。

    接下来是结体和章法,它们不是简单的笔墨组合,而是在运动的状態下完成的。结体实际是指笔墨在连续运动过程中对空间的分布以及最后形成的画面。从运动节奏来看,书法如音乐,快慢结合,轻重交替,在时间的序列中有条不紊地布局开来。从分行布白来看,书法如绘画,讲究构成关系与笔势的动态,但绘画对画面空间的侧重过于笔势的飞动与力度。对于绘画,构图在首位,书法如是则本末倒置。力图在笔的挥动中完成构图,强调自然书写性,以文写心,才是书法之道。

    欣赏书法,除抛开外在的形式感,还需注重内涵。即文辞意蕴的情感与书法的意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正是充满情与意的书法佳作,而书法作者本人的功夫、修养、情性、气格正是灌注情意的直接来源,挥运之际,万物化。炽烈的情感在笔墨的运动中奔驰、流淌,颜真卿是以情感的炉火锻造书法,作品与人与天地万物早已融为一体。最后,若要达到刘熙载所说:“书虽重法,然法乃意之所受命也”,则要法与意会,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书法强调是变动的、活泼的具有生命意味的形质,所以要不断超越固定的、模式化的形质,这才是前面所说怀素师夏云的真意。总体来讲,书法之法最终就是为了点画而用,为了结体而用,为了意理而用的。到了最后,则是忘法、忘形而存意。这个意是人的内在真意,也是书法的内在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奇峰 笔墨 随心 夏云如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