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法以度人,学以致用

    时间:2021-02-17 07:54: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梅墨生 号觉予、觉公。1960年6月生于河北迁安市。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为河北轻工业学校),结业于中央美院及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人大艺术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等多所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作品曾获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成年组一等奖、中意杯国际龙年电视书法大赛金奖、当代国际水墨画名家展金奖等,作品多次入选各类大展及名家邀请展。参加2007年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书法提名展”,获首届美术学(论文)二等奖、中国青年书协书谱奖、论文获《发现》杂志社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等。

    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广东博物馆等单位及海内外藏家收藏。

    2005年被《收藏俱乐部》评为“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画家”之一(共20名)、2006年又被评为“当代十大画家”之一、2007年入选“艺术之巅——2007强势媒体年度推荐书画名家”(共22名)、2007年被《艺术中国》杂志评为“十大艺术新闻人物”、2008年被《中国书画》杂志评为“中国当下最具收藏价值的十位书法家”。

    编著出版《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书法图式研究》、《精神的逍遥》、《现代书画家批评》、《现当代中国书画研究》、《虚谷》、《吴昌硕》、《李可染》、《山水画述要》、《中国书法赏析丛书》(主编8本)及个人书画集多本(部)。

    梅墨生先生有着许多个职务职称,譬如: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等等,但是,声名鹊起之后,他却变得更加神秘起来,艺术圈里我们很多人谈起他来都油然生敬,我不明白他同样是七尺男儿,哪来那么多的可敬之处?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两位书画界传媒人采访了梅墨生先生。采访的时间有点紧,因为梅老师要出差,到访的人又多,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于是。安顿下来后,我们就从先生的斋号:方圆化蝶堂开始,我认为这是对于自己内心仙境追求很高的人才会使用的,采访中我们才了解到,先生原来还有一颗童心和儿时的童境世界。他讲:在他大约七八岁时,春末夏初去看祖父,祖父正在园中劳作,当时身边一片菜花的花海,蝶舞翩翩随处可见,非常恬淡,温馨,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之后,他读了庄子之化蝶,更加深了一些印记,他讲:蝶之为我,我之为蝶,感觉人生需要一种境界,方圆化蝶堂寄托了先生许多的人生感受!

    一、文治武功,文武双修

    先生从小热爱中国文化,一直受中国文化熏陶和影响,这也是先生的兴趣所在,他认为:所有涉及到的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觉得都是一回事,文化也好武化也好,文学也好,武学也好,其实最终都要作用到人学,都要作用于人性,都要作用于人生,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先生身心受用的东西。中国的文化是文治武功,文武双修,所以在这方面他都下过一定功夫,也确实一直沉浸在这里面,感觉非常有乐趣也很充实。他认为:整个人生,都是传承的一个过程,艺术和文化也离不开这么一种模式,先生从小好学,所以有机会向一些前辈、长辈去学习。梅先生在求艺过程中受到过几位名师大家如:宣道平、李天马、李可染等的提携和帮助,而先生青少年时代学武术,也拜过二三位老师,其目的是为了作用于身心,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体悟文化。先生是位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人,在他那里文、史、哲不分家,文武是一回事,传统之学要打通、要融化、要同化,所以每门学问对他来说,都做得很专注,仔细研究它们之间的互通性与关联性。先生年少时非常用功,用功到废寝忘食,用功到可以不吃不穿,但是必须要买书、读书,无论外边环境如何变化,不关生活条件怎样,从没改变过追求,只要有了文化生活。他就感觉很满足,很享受,所以他不是为读书而读书,因为读书而开启他的智慧,开启他的思想,作用于他的身心受益,最近,先生提出一个观点:有益于身家性命的就是好学问,无益于身家性命的就是歪理邪说,他认为传统之学就是性命之学,是尽性至命之学,尽性至命之学是中国精神,中国学问。

    与其说先生是一位艺术家,更不如说他是一个传统的学者,是研究中国学术文化之人,他挚爱中国学术,而且身体力行要做这个事情,先生所有的生活方面,工作方面,社会活动方面,一切没有离开过文化实践这四个字,实践文化贯彻到他的日常生活之中,最后他关于文化的观点是:作用于人,作用人身心,作用于人性,作用于人生,作用于你的生命深处。比如:传统人讲,每日三省我身;传统讲,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讲,人要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在现实中你能不能做到呢,你是见利忘义呢。还是偷机取巧,你还是巧言令色,还是唯利是图等等,如果你这些都做了,你那些都是空的,所以在现实中虽然个人各有各的活法,但是有一个检验的标准,你是不是能够洁身自好,是不是能够保持自己的品格和操守,有所为,有所不为。你是不是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用你的生命、文化感染别人、影响别人,作用于周围人,如果不能,那你别的都是瞎说,都是假的,如果你是的话,你必须有自己个人的魅力,文化的影响力,艺术的吸引力,让你周围人受到感染或者打动,或者有所启发,如果做到,那这一个人,虽然没有身份和地位,但他很重要,如果没有做到,你有身份和地位,也一样不重要。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一个修行的文化,梅先生已经确定用一生几十年来修炼它,生生不息。

    二、学以致用自得其乐

    明代的顾炎武曾讲——学以致用,人所有的学问,需要有用,有用于什么呢?有用于自己的生活,有用于自己的生命,有用于自己的人生,那另一面还要有用于社会,有用于人类。中国的文化是修行的文化,先生在几十年的学习、研究、体味、体会后总结出来的。先生对于哲学、美学乃至于对于其他的宗教及其他的学说都做过相应的研究,下了相当的功夫,那么所有这些东西,整个成为梅墨生这样一个人:他从不说狂话,但他是一个综合性,贯通性的艺术家。他向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境界。这是儒家的一种社会责任,不说豪言壮语,却用有限的能量和感染力,影响一些人,包括弘扬武学文化,先生曾经帮助中央电视台做过十五集中华武功的科教节目,当时片子在奥运会期间首播,很多次重播,反响极

    好,实际上那是先生在实现自己的文化理想,把他的知识、文化、理念、智慧,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播散给别人。精神生活是先生生命的主宰,他期望能为这个时代,这个领域的文化做点什么,这是他的理想,是他的价值所在。他也感叹这个社会太纷扰,干扰太多,诱惑太多,但是,他有自己的定力,有自己的主见,凡事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在处事方面,保持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尽自己所能把握,让自己处在一个平常、平淡、平和的状态,不艳羡别人,不嫉妒别人,保持自己生命的那份尊严,自得其乐!先生有一个养生哲学:任由别人算计,从不跟任何人算计,不跟任何人动心计,以不变应万变,顺乎自己的心性,轻松生活。人生其实很短暂,人生其实很瞬间,无论你多么伟大,多么有地位,人生都是很有限的,所以他不想把一生几十年的美好光景去关注或用心在这方面,鲁迅先生说无端消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先生认为无端的跟别人去算计,争斗,是最大的伤天害理。所以他绝不做这样的事。反过来别人对他算计,随你,我保持我的中定,在人生中,他也在修炼自己的一种“无故加之而不怒,无故誉之而不喜”的境界,这个境界如果人能做到,人的生命做什么都能做到相对超脱。

    三、感怀恩师,法以度人

    梅先生的生活经历,曾经有很多坎坷和挫折,甚至从事过很多类工作,与艺术只是间接的关系,但是这些东西在本质上来说,没有直接影响到或者动摇过他对艺术的爱好,因为艺术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他对审美的一种本能,就看如何对待它,在本质上并没有影响。

    幸而有几位名师指点,终能与艺术结缘。那是在先生青少年时期,宣道平老师是当时美校的老师,入学时,宣老师已经中风了,然而梅先生利用课余时间,单独向他请教,除了学习画写意花乌之外,他还指导梅先生学习画理画论。这是一个画家必备的知识和修养,他让梅先生知道了很多前辈如: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的艺术特点、追求和笔墨方面的功夫。李可染先生每年到北戴河度假,机缘巧合梅先生与他认识了,之后给予了梅先生很多的艺术指导和关怀。李可染先生对艺术的那份真诚、深入、严谨和勤奋,对艺术思考的那种科学性、深入性、使命感,对梅墨生先生产生很大影响,他讲:在艺术方面这二位先生对我影响都比较大,当然李先生以山水画为主,宣先生以花鸟画为主,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其他的~些前辈都对我有过影响,只是长度不同而已,这也没法一一列举,我觉得这些前辈也好,师长也好,都是在特定的时代,给你点拨,给你启示,也算是指引你的人,指导你的人,我们不能够忘了这样的人,然后另外一面呢,当我浪得虚名以后,年龄渐长以后,也会有些学生、弟子、晚辈,向我请教和学习,那我首先是以当年先生们对我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我的学生和弟子,这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艺术和文化都是一种传承。无论文也好。武也好,我毕竟向一些长辈学习过,在一些长辈那里受到过一些影响,也得到过他们的恩惠和教导,我也希望能把这些东西能早点、尽多的传给后来人,我用传统的传承方式教学,并保持一个心态,尽自己的良心,倾尽自己的所知,告诉他们怎么样打渔,为什么打渔。

    他讲:现在我的学生有的跟我既练拳又跟我学画,有的既跟我学书画,又跟我练养身功夫,我把他们视之为一体,我们这些年的教育,把这些都分裂了,有的当四旧被破坏,有的当老旧文化给铲除了,但是我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中国文化的遗产,是中国文明历史的结晶,国学也好,国粹也好,国艺也好,我觉得总之是我们先民的智慧,历史的积累,是文明的一种精华,我们这一代人不能把它给断掉,失去,那是很可惜的事情。对于前些年,有一部分人对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不重视,不珍惜,去追逐西方的东西,先生的感觉是:学习人家的东西没有错,但是要学人家好的东西,不应该丢弃我们自己的东西,人类的文明、文化遗产,最好是文明共享,无论哪个民族和国家创造的东西都应该为人类的整体文明服务,都应该作用于现代人的生活。有益身心的,有益于人生的,有利于生命的,都是好的,不应该丢弃。不要站在自己狭隘的区域的文化、民族文化的立场。排斥其他的文明和文化的成果,但另一面也应该首先传承、保护、继承自己的东西,然后再谈去学习、吸收,如果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态度,人类文明就可以共享。有形的、无形的文化遗产都可以共享,有形的我们称为文物,无形的我们称为文化,综合起来既是人类的文明。现代文明的进程,也必须以古代文明为基础,它也必须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积累的过程,我们现在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民族传统,更不应该对所有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文明就认为古老过时、陈旧,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对于艺术、文化理念先生的主张是先传承,然后再说发展!且,身体力行。

    整个采访中,我有一种感觉:幸在还有像梅墨生先生文武全才这样的,中流砥柱,能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弘扬、振兴、传承和发展下去!在此我想借用季羡林大师的一句话:东学西渐的时代逐渐来临了。

    相关热词搜索: 学以致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