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调研测试题

    时间:2021-02-23 07:57: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编者按:为了解和适应新课程高考要求,贯彻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精神,海南省教育厅发出通知,在全省高中学校高三年级举行2007年新课程高考调研测试,并请有关考试管理部门审核试题。现将该省语文调研测试题刊登如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美感杂议

    翁寒松

    文学较之哲学,除了共通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外,还有其独特的风情。它有一种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情画意,有美好的欣赏性,这就是文学的美感。将好的文学作品成功地拍成电影,更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在近代文艺作品中,《简·爱》和《音乐之声》就是充分展示文学美感的作品,一往情深地讴歌了生活的美和人类道德的伟大。

    但是,欧美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后,已经很难奉献这样的经典之作了,正像音乐领域已经很难再出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作品一样。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已经向简单化刺激方向蜕化。当年爱凑热闹的美国人组成拥有数十个分指挥的万人乐队来演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而且还盛情邀请作者本人赴美指挥。结果施特劳斯一曲指挥下来便逃之夭夭,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那些所谓的音乐人却在那里喜形于色。由此可见,经典作品在“杯水主义”和“快餐文化”时兴的氛围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风雅和“猪八戒吃人参果”式的囫囵吞枣所销蚀。

    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又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当今的中国文学也甚缺那种值得咀嚼的作品,而欣赏群也有点“顾不上”美感的仓促。缺乏哲学素养也许是文学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学评论类作品中尤其可以发现这一问题。文学作品是深沉还是浅薄,生活积累是客观条件,哲学素养则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

    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今天跟以往相比,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为进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开放,只有缺乏竞争力却又好高骛远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

    (选自2000年3月4日《科学时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外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的情感体验。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拍成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受。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则不能。

    ⒉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夭夭”,是因为承受不了如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

    B.为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作者努力,也需要提升“欣赏群”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

    C.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的回归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期待文学美感回归。

    ⒊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社会商品化的程度越高,物质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可是,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反而只会越来越简单化。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C.在欣赏文学、音乐乃至绘画等艺术时,只有具备了高品位的欣赏情调和较强的欣赏能力,才能超越感官刺激的低级层面。

    D.仅靠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或在词汇上标新立异来体现文学美感,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并暴露出作者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欠缺。

    E.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可见,解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至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①除,以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②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③,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卓行传》,有删改)

    [注]①服:服丧之礼。②笥(sì):盛衣物的竹器。③扃(jiōng)钥:门锁。④饫(yù):宴饮。

    4.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食不盐酪,无茵席 藉:坐,卧。

    B.盗请虎自赎,许之 格:击,打。

    C.房琯见德秀 每:经常。

    D.子哭过哀,欤 礼:符合礼节。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人得祀,吾何娶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B.爱陆浑佳山水,定居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C.陶然弹琴自娱

    属予作文记之

    D.若知礼之过,不知情之至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服丧期满,因生活所迫,调任南和尉,后因人举荐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打算抚育侄子作子嗣;后来年龄大了,他又准备娶妻,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乐善好施,淡泊名利,安于清贫,晚年定居陆浑,从不锁门,家无仆妾,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为人率性,善作文辞,得到房琯等人的称赞。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