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透过童书看世界

    时间:2021-02-25 07:58: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张又然曾经说过,当一本书出版以后,作者就不再是这本书的主人了。

    同样一本书放在面前,如果你是一个说故事的人,你可能从里面看到的是故事;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看到的是它的艺术表现力;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学家,可能你会从里面看到作者的成长历程;而如果是一个孩子,他在书里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可能完全不同……

    今天,当这份年度排行榜揭晓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期待,您和宝宝——书的大小主人们,会从里面读到哪些惊喜。

    上篇2010童书排行榜年度盘点

    《你睡不着吗?》

    文(爱尔兰)马丁·韦德尔图/(爱尔兰)芭芭拉·弗斯

    翻译/潘人木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

    寒冷的夜晚,小小熊睡不着,因为他怕黑。大大熊为他一次次点上灯,最后连灯王都点上了,但小小熊还是害怕—熊熊洞外很黑啊,洞里的灯可照不亮外面世界的黑。怎么办呢?大大熊带着小小熊到熊熊洞外,一起面对外头漆黑的夜晚……

    大大熊的耐心和长久的关注与陪伴,是小小熊赶走害怕的力量所在。一本非常经典的睡前故事读本,简简单单的生活片段中酝酿的是亲子间的亲密和关怀,非常适合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14只老鼠系列》

    文、图/(日)岩村和朗翻译/ 彭懿 接力出版社

    上榜理由:

    吃早餐的时候,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爸爸、妈妈、宝宝、奶奶……有14个人吗?《14只老鼠吃早餐》的书中可真的是14个成员围着一张大大的圆桌在吃早餐。10个老鼠兄弟姐妹一起采了树莓,爷爷、奶奶做着橡树面包,爸爸煮了一锅蘑菇汤,好热闹!

    这套系列书还有《14只老鼠赏月》《14只老鼠挖山药》《14只老鼠大搬家》《14只老鼠过冬天》《14只老鼠去春游》。精美的图案刻画了每一只小老鼠的模样,配有不同色彩的情境,让你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乐趣。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

    文/(美)比尔·马丁图/(美) 艾瑞·卡尔 翻译/李坤珊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一本双语的图画书,在不断重复的句式中,宝宝渐渐感知到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韵律,随着那节奏可以轻松、欢快地唱起来!同时配有大大的、色彩鲜艳的画面,让宝宝在即使不懂所听的语言是什么意思的情况下,也一样知道妈妈在讲什么。

    《野孩子图画书系列》

    文/熊亮等图/熊亮 连环画出版社

    上榜理由:

    这一套原创图画书共6本:《我的理想》《我们要第一》《看不见的马》《蛐蛐和蝈蝈》《什么猫都有用》《一园青菜成了精》。

    你可以把它们看作“野孩子们”的6道召集令:来,一起走向乡野户外,邂逅小圆石子儿、蛐蛐、蝈蝈、蚂蚁、蔬菜、瓜果……用心体味这一份来自乡村童年的“野劲儿”和活力。

    《世界为谁存在?》

    文/(英)汤姆·波尔图/(澳大利亚)罗伯·英潘

    翻译/ 刘清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世界为谁存在?”狮子宝宝问爸爸。“呃,看看你的四周,”爸爸回答,“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绿油油的草原,让你跑跳奔放,每一只斑马、羚羊与大象,帮助你成长茁壮,每一块耸立平滑的岩石,让你享受阳光。你应该相信,世界为你存在!”

    一本美好而大气的书,透过不同物种的亲子对话,和孩子分享我们的世界观:世界因为所有存在的生命而生生不息,你也是其中最宝贵的。当世界需要你的时候,付出你自己的力量,让世界更美好。

    《让路给小鸭子》

    文、图/(美)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翻译/ 柯倩华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鸭子夫妇为寻觅理想的居住地四处奔波,鸭妈妈带着一大堆孩子穿越城市,差点引发交通混乱。幸而得到热心肠的警察和居民们的帮助,马路上的汽车刹住了车,鸭子们排成一排,安全过了马路……

    这是一部久负盛名的作品,清新质朴的图画传达出人与动物间和谐共处的温情。活泼、可爱的鸭子一家从出生到现在快70多岁了,全世界的孩子都为她们的故事而着迷,在故事的发生地——波士顿公园里,人们甚至专门为这群小鸭子们塑造了铜像。

    《青蛙与蟾蜍系列》

    文、图/(美)艾诺·洛贝尔翻译/ 潘人木 党英台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

    这个系列共4册,20个故事,讲述了发生在青蛙和蟾蜍这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种种趣事。青蛙成熟、体贴,蟾蜍任性、善良,他们迥异的个性让故事的发展充满惊喜和感动。在愉快阅读之余,这套书也被称为地道的儿童哲学书和最早的桥梁书,具有极佳的阅读价值。

    《野马之歌》

    文、图/(美)保罗·戈布尔 翻译/ 黄筱茵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这是一个《天方夜谭》般神秘的传说故事。少女美好而奔放的爱情,家人可贵的宽容和仁慈,古老部落敬重天地万物的印第安文化,都在挑战大小读者的思维极限。作者对黑白勾线、同类色的娴熟运用,使得整本书堪称一个艺术品。

    《加古里子儿童科学绘本》

    作者/(日)加古里子翻译/ 金海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一套历经30年时间验证的科学启蒙经典读物。作者加古里子被誉为“绘本界的达·芬奇”,是日本著名的儿童图画书作家和科普画家。他的作品简单亲切充满科学性,备受孩子们的喜爱。这套丛书共10本,是一套全方位的幼儿“健康书”。

    《小真的长头发》

    文、图/(日)高楼方子翻译/季颖南海出版公司

    上榜理由:

    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在有着漂亮长头发的两位好朋友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老长老长老长”头发的情景。故事用单色与彩色画面相交错的方式串起现实与想象的不同场景。小真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充满天真稚趣的问答,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美妙的童趣世界。

    《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

    文/(委)梅米娜·哥登图/(委)露莎娜·法利亚翻译/ 朱晓卉接力出版社

    上榜理由:

    讲颜色的书竟然从头到尾是纯黑色的。在黑黑的背景中,一个叫托马斯的小朋友说,黄色吃起来就像芥末酱,辣辣的,可有时它又像小鸡的羽毛,软软的。红色酸酸的,像还没熟的草莓,它又甜甜的,像西瓜。托马斯说,他在自己摔破的膝盖上找到了红色,有点儿疼……是的,小托马斯是个盲童,可他品尝、触摸以及听到、感受到的颜色反而更加丰富、奇妙。

    而这本书最独特之处,就是在黑色的画面中设计出凸出来的图画,大人和孩子都可以通过指尖的触摸,用小托马斯的方式来“看”颜色。闭上眼睛,你能摸出蝴蝶翅膀里的纹路么?你知道风筝其实是在天空么?.如果你亲身尝试过,一定会为之震撼、心动。

    《蝴蝶·豌豆花》

    诗歌主编/ 金波绘画 主编/ 蔡皋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一本恬静又不失童趣的中国经典童诗集。再读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配有浅灰色的画面,徐志摩的《花牛歌》,把电线当做五线谱的《小鸟音符》……让你完全沉浸在童诗的海洋中。

    下篇 我的阅读我做主

    有不一样的人,就有不一样的阅读故事,有不一样的阅读故事就有不一样的阅读分享。在这里,我们请来了几位在不同领域对图画书有着执著心的专家,请他们聊一聊自己的阅读故事。

    李富运:我记得有一本书里说……

    台湾的绘本发展比大陆要早很多,所以在台湾出生的李富运老师从小在绘本的世界里长大,这让她的生活和绘本密不可分,如果你问她一个问题,她的回答总有一句不变的开头语-

    我从小读着绘本长大,总觉得绘本带来的生活是特别美好的,是那种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美好,在我心里,读书的人是最幸福的。现在的绘本非常丰富,可以包含人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遇到自己喜欢的故事,就特别喜欢跟别人分享。

    一般我都会在包里放一两本带着温情色彩的绘本,遇到妈妈在忙的小孩,就跟他说:“阿姨讲这本书给你听。”

    看着听故事的小朋友慢慢变得专注的眼神,我能感觉到那个被妈妈放在一边有点失落的小朋友的心在一点点变暖,而我,在温暖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有一股暖暖的感觉。

    最近,我一直在给孩子们上自然教育课。因为我觉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很多生活中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小时候形成的,小时候的一花、一草、一木,包括放学途中旁边的水沟,或是脚踩的土路都会带给我们生命中每一段经历留下一个记忆。可以说自然的环境带给我们一种心灵的愉悦,这个东西是比较情感的部分,是人与人的区别比较大的部分,因为每个人经历不一样。另外,现在很多事情都证明,自然对于人类来说,就像一个资源库,小时候在这个资源库充实越多,长大以后发出的火花就会越灿烂。

    我们关于自然的话题也是从一本绘本开始的:

    《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里面有7个画面,讲述了一个小村庄在20年中的变迁。我拿出第一张:一个淳朴的、充满田园风光的小村庄。和最后一张:一个有超市、公路和高楼大厦的城市,问孩子们喜欢哪一张。孩子们大多数会选择第一张。所以我觉得孩子们天生是亲近自然的,只不过这种自然的环境越来越少了。

    接下来,我会让孩子们先把眼睛闭起来,想象一下村庄里面有一个小房子,后面有山,旁边有水,有花、有草、有树……然后我们坐着时光的火车,慢慢走,慢慢走。等孩子们把眼睛睁开,第二张图里,火车已经出现了。就这样,我们一起讨论每一张图里小村庄的变化,小房子被推倒了,小树没有了,湖水变黑了……直到,村庄消失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超市、公路和高楼大厦的城市。

    这样的阅读,会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舒适方便的环境不是一直存在的,它是以自然的消失为代价的。所以,我们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要对自然心存感激。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不会是自然的破坏者。

    安澜:在图画书里寻找纯真的出口

    身为心理咨询师,安澜认为,一本好的图画书,读起来是让人舒服的,无论它的内容是喜悦还是有着淡淡的悲伤,但结尾总要有一个光明的出口。

    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故事是《小塞尔采蓝莓》。小塞尔在和妈妈一起采蓝莓的时候,把采来的蓝莓都吃了。妈妈说:“这是我们留着冬天做果酱的。”小塞尔没有听,吃完自己采的,又去吃妈妈桶里的。妈妈也没说:“去,别吃!”还要告诉她,这个东西是冬天做果酱的。从头到尾,妈妈都没有发脾气。这就是关系,很舒服的亲子关系。这个故事没有去告诉你该如何去与人相处,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相处的方式是令人舒服的。试想一下,小塞尔长大了以后,也一定会像她妈妈那样,如果她的孩子去吃采来做果酱的蓝莓,她也不会发脾气,只是温柔地告诉孩子,这是我们……

    看到这个故事,我也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想到我小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对我的。我们俩一起干活,现在觉得挺好、挺温暖的。

    当然,图画书里的故事并不都是这样从头到尾淡淡的、温暖的,它反映的世界就像是我们正常人的生活,不止有快乐,也有悲伤,有不满意,甚至愤怒。所以你问我看童书是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五味的,非常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童书都读,我选择不同的童书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它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必须有出路,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比如《小房子》。这本书不但描述或记录了近代的几十年、几百年的社会变迁,而且在书的结尾,小房子又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位置,可以和谐地和周围的环境相处,这就是出路。

    还有一本书叫《石头汤》,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几个修行的人来到一个村庄化缘,最开始村里的人特别冷漠,见有人来了全把门关上,回屋了。年轻的修行者说这地方不行,化不着缘不适宜留下来,我们走吧。年老的说等一等,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然后他们就在街上乒乒乓乓开始要做饭,带着锅带着东西在那儿忙烧火做饭。这个时候街上跑出来一个小孩,说你们干吗呢?他们说我们做饭,然后小孩说,锅太小,我们家还有一个大点的锅你们要不要?他们说好啊好啊!小孩好奇,愿意跟人在一起。接着又一群孩子跑出来,说做饭我们家还有点菜,还有点米,到后来好多大人也出来了,一起参与这个做饭的过程。

    很多时候,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可能像这个村庄里的人,遭受过太多的伤害,人们经不起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了,觉得要是这些修行的人骗我们怎么办,其实这个时候大家都不舒服。孩子的出现,让故事有了新的出路,所有的人终于热闹地在一起开始做一件共同的事情。

    向华:在故事里回味童年

    做了十几年的动画编辑,向华老师形成了一种本能反应,无论见到什么故事,都要拿来自己重新编一编。因为他觉得,自己读的书里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声。

    我特别喜欢一本书《野兽出没的地方》。故事里的麦克斯因为太闹,妈妈把他关到屋子里去,并且说没有饭吃。麦克斯独自在屋里,这时候屋里开始长草、树,慢慢地长满了植物、长满了草,然后变成了森林,麦克斯在森林里划船,来到了一个荒岛。他遇到了好多怪兽并成为那里的国王。他和那些怪兽在树上一起吊着荡秋千,就是怎么折腾都行,折腾半天忽然觉得好无趣,肚子也饿,麦克斯内心深处又想回归了。不行,我肚子饿了,我要离开你们,我要回家去了。怪兽说“别走,我们太爱你了,我们要吃掉你。”然后麦克斯就跑了。回到家里,墙上那些树叶都没有了,还是他的房间,妈妈给他的晚饭已经放在桌上了。前面是妈妈说:“不许你吃晚饭。”实际上妈妈还是把饭放到那儿,麦克斯很高兴,故事到这里结束。最后一页,窗外的月亮也从前面的月牙变成圆的,因为麦克斯的内心圆满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的童年特别长,18岁以前都可以叫童年,长不大。所以我能记得那种焦躁,那种发不出来的、压抑的感受。在被大人关的时候,我就遨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所以我一看这个故事,就想到了自己以前的样子。那时候我要是看了这本书,一定会跟故事的主人公到那个野兽出没的地方去,去当自己的国王。我肯定会觉得特别爽,同时也能理解妈妈对我的爱有着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我觉得喜欢一本书,一定要和那本书有共鸣。因此我给孩子们讲童书,很少从头到尾读文字。比如讲《月亮,生日快乐》,那些特别小的孩子,他没听过童书,你一字一句地读给他,他也无法明白。于是我让孩子扮演小熊,一句一句地教他,他说:“月亮,你好!”然后我来演那个回声:“你好,你好!”别的小孩看了,也会开心地加入进来。在这种氛围下读书,孩子就会有共鸣,不管他以前看没看过这本书,都开心得不得了。

    苏清华:儿童艺术从图画书开始

    在苏清华老师的图画工作室里,有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孩子自己创作绘本。因为她认为:艺术教育不能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他需要表达出来。而绘本创作就是一个表达自我的方式。

    我觉得应该更多地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绘本。为什么呢?人家都说我们国内的绘本发展得不好,其实是我们起步晚,国内出现绘本馆才不到10年。从那时候到现在,国内的绘本发展很快,有很多人也想往这个行业里挤,但是真正了解绘本创作者并不多,好的绘本创作还是要从孩子抓起。

    其实如果你看了我这里的孩子创作的绘本,你就会觉得,他们真的很棒,整个故事是孩子自己编的,这个形象是他自己画出来的,他既是作家又是画家。孩子也会知道他如何安排自己的节奏,这样出来的书不亚于很多成人做的绘本。应该说他们已经是非常优秀的绘本作者了。

    所有的孩子创造出来的作品,我都要他们自己起名字。因为我自己画画,同时也喜欢写些文字,所以我非常注重一幅作品的题目,题目就是这个作品的灵魂,它传达了这个作者的思想,非常重要。

    也许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太会,慢慢地就习惯了,而且会起得越来越好。我发现父母注重童话书阅读的孩子,语感特别好,在起名字的时候尤其棒。有一个叫多多的孩子,别的孩子会说:“小鸟。”而多多会说:“小鸟回家了。”看到画上的一棵树,有的小朋友会用“大树”做名字,“大树”只是在解说这个画,但他会起名字:“一棵活了一千五百年的树”,马上就不一样了。

    有一个板画作品,最这边的是桌子,跑到最前面的猪最胖,第二个猪瘦一点,最后的那个猪最小。但是一个小朋友起了一个名字叫“小猪排队吃饭”。我一看就明白了,你看跑在最前面的最胖,因为它对吃饭最感兴趣,所以它最胖;中间那个猪它对吃饭一般般,所以它中等;最后那个小猪,离的距离很远,就因为它对吃饭不是很感兴趣。

    我相信拥有这样创作体验的童年,再过10年、20年,我们的孩子创作的绘本在国际上一定很棒。

    阿甲: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感受

    作为一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童书排行榜的最初发起人之一,每一年《父母必读》推出的童书盛宴上,都可以看到阿甲的身影。

    优秀绘本故事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其实是非常真实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小塞尔采蓝莓》,故事的灵感就来自于作者的妻子带着女儿去山上采蓝莓的真实生活。你可以想象这个画家的一家人过得多么和谐的生活,这种感觉让你读了很舒服。像《再见,小树林》,那里面就是画家张又然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那么自然、美好的环境,会让大家看了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一个故事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作者自身生活的影子,这些画家是把他们自己画进去了,而当我们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又会从中读到然后你又读到了你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感受。

    很多人在读图画书时,总喜欢寻找专家的解读,总觉得自己读不懂或者读不好。其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对图画书最有发言权的人并不是所谓的专家。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们绘本推广人的圈子里,李富运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图画书专家,但只有她是读图画书长大的。我们都是在长大以后开始热爱图画书的,都没有真正的在童年的时候读到图画书。因为没有这种真正的童年体验,所以我们对童年的理解常常是片断的,在推荐图画书时,我们也会从理性的角度偏爱那些很经典的,被标签为很重要的图画书。但是实际上像她这样从小读图画书长大的人未必会这么做,她可能会随手就拿起来一本,只要这本是她当时需要的。绘本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才是一个自然而亲近的过程。所以,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对图画书都会比我们更有发言权。

    我相信已经有一些阅读经验的妈妈也会有这种发现,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到的内容可能会完全的不一样。比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一般人很容易看到的是颜色对比,可如果你刚刚好听到过这首童谣,你就发现,这是一本可以“唱”出来的书。

    再比如,《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喜欢美术的人会被它的色彩吸引,而数学老师则完全可以用它去给孩子们讲数学。

    所以对于别人在书中读到的,我们千万不要照搬到自己身上,有了自己的感悟,也不必强求孩子接受。因为我们读到的,都仅仅是这本书存在的一个可能性,并不是所谓的专业模式。

    编辑/徐蓉(xurong@bphg.com.cn)

    相关热词搜索: 透过 世界 童书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