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蓝色的火焰

    时间:2021-02-27 07:51: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彝族是一个善于叙事的民族,从古籍《勒俄特依》到传奇文学《支格阿鲁王》再到李乔的成名之作《欢笑的金沙江》,彝族文学经历了神话、传说到纪实的转变过程。进入新世界以来,一大批受到现当代汉文化熏陶和影响的彝族青年作家从现实和生活人手,描绘多重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彝族人们的生活,本文拟从文学新批评的角度,分析和鉴赏当代彝族作家贾瓦盘加的双语小说集《滚动的情韵》里的意象。

    1963年,贾瓦盘加生于大凉山腹心地带喜德县。1984年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在凉山州文联工作至今。历任《凉山文学》彝文版的编辑、副主编、主编,现任凉山州文联副主席,《凉山文学》彝文版的主编。1981年,从山村走进都市的他开始文学创作,陆续出版小说集《情系山寨》,《滚动的情韵》(彝汉文合集),长篇小说《火魂》、《家史、甜甜咸咸的……》。其中,长篇小说《火魂》是中国第一部规范长篇小说。彝文短篇小说集《情系山寨》1992年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该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规范彝文短篇小说集。

    贸瓦盘加出生的年代,是中国遭受最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社会的动荡,幼小的心灵受到了磨练和洗涤。农村孩子的天真和朴实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喜德县地处凉山中部,是彝族北部方言的核心地区,中国彝族标准音就是以喜德方言为基础的。独特的地理环境让他从小就具有语言天赋,这种天赋建立在以彝语思维为核心的基础上的。喜德作为一个中国彝族特殊地域,很多彝族传统习俗都保护和传承得很好。从小耳熟目染的神话传说和动人故事深深地扎根在盘加的心底。彝族具有代代相传的口头传统习俗,在这些最初的叙述记忆里,少年时代的贾瓦盘加详细了解了彝族的历史和文化,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叙述经验。彝族的传统叙述一般以五言为主,前后紧扣,语言富于节奏和鲜明的层次感。他的童年就是在火塘边老人们滔滔不绝的叙述中度过的。小学毕业后他被送到县城里读书,直到考上梦想中的西南民旅大学,从此告别乡村生活。大学四年的求学生涯里,他有更多的机会结识很多的汉族同学也真正触碰到汉语的核心区域,有幸在图书馆里接受那些五花八门的世界文化。浩瀚的语言世界,不同的语言和思维相互碰撞,产生出出其不意的火花。但是,贾瓦盘加从小熟悉的母语成为他提高汉语写作水平的绊脚石,在经历了无数的苦闷和彷徨后,他潜心研究学习国外文化诗学和中国比较诗学,在实践中摸索出带有本民族语言特色的写作风格,阵痛之后的突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作晶深受广大彝族地区读者的喜爱。

    在贾瓦盘加的双语小说中,多次重复出现“垭口”这个当代彝族人民熟悉的词汇。相传,彝族远古的祖先笃木因洪水泛滥,避居山野,后来,他的六个儿子——彝族人民的祖先“六祖”开始分支,糯和侯(古候、曲涅)带领自己的家人从云南昭通不远千里,长途跋涉迁徙到凉山定居。当时的凉山丛林密布,广袤的坝子里少有人住,迁徙来的先祖因为内心恐惧洪水,选择在高山和丛林之间的垭口居住,一是为了防范洪水泥石流,二是随着时代的迁移和转变,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小说集《滚动的情韵》里有一篇以《垭口》为名的短篇小说,盘加以少有的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苦涩的爱情故事。故事里的垭口经历了前后八年的变化,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两个主人公的变化也深深地烙着时代特征。从前寂静的垭口,清纯的牧羊女和好学的高中生经过时空的洗礼,变成繁华的垭口和风韵的旅店老板娘以及从越战回来经营运输业的驾驶员。爱和恨在盘加的笔下生花,粗放的语言带着一种哀怨和仇恨将故事推向作者设定的灰色情调中,垭口,经历风霜和雨露的摧残,人性经历社会和世俗的磨砺,最后的结局,是意外的情人相逢,各自不同的命运最后因为一个小男孩交汇到一点。盘加笔下的爱情是如此凄婉,甚至,连结局都是那么的仓皇和局促。垭口,作为他多处使用的地域,以深深地印上“家园”的痕迹,不管是爱情、仇恨、传说和风尚都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解放前,凉山彝族一直处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和外界少有往来。彝族的内部等级森严,实现严格的以家支为核心的社会制度。“姑表开亲,姑舅优先”的婚姻制度一直是传统的婚姻方式,自由恋爱就像传说,离青年男女异常遥远。解放以后,凉山的社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级在一定范围内被打破,婚姻的绳索一下就解开了,但是,自由恋爱的果子还没有开放。青年男女偷偷到野外相会,或者说每天生产生活以后回到家时,同定的地方,被盘加安排在了野梨和核桃下。小说《有一棵野山梨》讲述了一个寡妇和石匠的故事:俊男才女在野山梨下相会相爱,男的为了筹集娶她的礼金远走他乡苦学打石磨的手艺。女的天天依靠在野山梨下等他的归来,终于有一天,一个黑影趁她不备的时候向她伸出了罪恶的手。可怜的姑娘忍受屈辱嫁到对面偏僻的山寨。学成归来的石匠坐在古老的核桃树下打磨东家的石磨,在他的不远处住着已成寡妇的当年的姑娘。爱和恨在他的手下的石磨上变成畸形的图案,在当年的野山梨下,他们互诉衷肠,但是,世俗和偏见让他们不能在一起,在绝望中,准备离去的石匠隐约看到有个人影站在野山梨下,仔细看清,是准备好包袱的恋人。野山梨,见证了爱情的甜蜜,也见证人出的苍凉和冷酷,青春凸显在旷野,殷实和丰满。

    “索玛”和“阿娓”都是杜鹃的彝语的音译,也泛指花朵。在贾瓦盘加的双语小说中,几乎所有的女主人公都被称为这两个名字中的一个。彝族女孩子从小就帮着家里分担事物,喂猪、煮饭,割草、栽秧,几乎所有的农活她们都会去承担。到了花季的时候,以为可以盼到自己的爱情,以为幸福就就要到来,但是短暂的眩晕后是无尽的坎坷和苦难。面对一份陌生的爱,接受一个陌生的人,这是广大彝族女青年生活的真实写照。门户、礼金、等级等旧社会残留的毒瘤一再地伤害这个无辜的群体。小说《汉子》里喜欢老三富根,但是被家里嫁给老大的阿娓尽力抗争,但是得到的是世俗的冷击和审问。《垭口》里的阿娓婚前把女人的贞操给了男主人公,但是,她听从父命嫁给别人,他的男人知道孩子的身世后,虐待她,毒打她,最后报复她不是处女,奸杀了一个小女孩,被判处死刑。阿娓一个人带着小男孩艰难地在生活在冷暖人间,开间旅店受尽客人的刁难和猥琐。最后遇见自己当年的情人,却已是人老黄昏,瓜凉菜冷,青春不再了。《有一棵野山梨》里的女主人公为了等自己的恋人回来,在爱情的见证物——野山梨下被坏人残暴地侮辱,结果委屈地过侮辱的生活。在小说集里的同名小说《滚动的情韵》里,高考落榜的阿娓在回家的途中差点被冒充同学哥哥的坏人强奸,回到农村后,她不气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属于她自己的生活。为了生活,也为了追求,她选择了事业,结果,自己爱的男人和别人结婚了,结局是她选择了为了向她赎罪上战场锯掉一只胳膊的退伍军人。

    这些女性,她们身上有善良和热情,有天真和浪漫,但是更多的是坚韧。作品里投射出的腐人的环境是当代广大彝族地区的缩影,贾瓦盘加通过塑造这些活生生的女性形象来抨击落后的婚姻、世俗,赞扬彝族妇女身上爱憎分明、在苦难面前毫不畏惧的时代精神。

    一种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旧的体制和思想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思想开放了,文化提高了,腰包鼓起了,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在这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那些辛酸和苦闷,贾瓦盘加的小说,就像燃烧的蓝色火焰,对于那些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的内心的和思维是一利无形的敲打和洗礼,更是一种激励和赎罪,为自己,为整个社会。

    相关热词搜索: 火焰 蓝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