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试析勒克莱齐奥《飙车》中的“城市边缘人”

    时间:2021-02-27 07:52: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勒克莱齐奥是一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物的人文主义作家。短篇小说集《飙车》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以“城市边缘人”为切入点,围绕城市边缘人的界定、城市边缘人的生存背景和存在方式、城市边缘人的自我救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探究现代都市中这一类人的生存境遇,引起大家对现代社会中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的更多关注,进而发掘出勒克莱齐奥作品的思想价值所在。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 《飙车》 城市边缘人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是法国“新寓言派”著名代表作家之一,同时是一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物的人文主义作家,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位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一位书写诗意历险、感官迷醉的作者,是对在主导文明之外和之下一种人性的探索者。在勒克莱齐奥的小说中,“边缘人”是其创作中极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一部分。短篇小说集《飙车》,是勒克莱齐奥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之一。《飙车》,原名《飙车及其他社会新闻》,出版于1982年,共收入11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揭示的主题基本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对“城市边缘人”生存的关注和对物化的现代城市的厌弃。本文以“城市边缘人”作为切入点,主要围绕城市边缘人的界定、城市边缘人的生存背景和存在方式、城市边缘人的自我救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探究现代都市中这一类人的生存境遇,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城市边缘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一、城市边缘人的界定

    较早明确提出“边缘人”这一概念的是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他提出:“‘边缘人’(Marginalman)是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1]P181他认为社会环境、社会地位的改变能使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发生改变。当一个人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对于陌生的新环境说,他的存在属性是不稳定的,通常缺乏归属感与安全感,并表现出比较严重的自卑和恐惧情绪,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个人开始对自己的天性进行抑制,而对新环境的适应融合需要一个极其长的阶段,而在此之前他对旧环境和新环境的参与都是不完全的。

    结合以上阐述及文本,本文从以下几个层面对《飙车》中的“城市边缘人”予以界定。从社会层面,他们处于与“强势”相对的“弱势”状态,他们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位置之外,没有政治权力,经济社会地位低下,得不到身份认同。从地理层面,他们处在与都市这个“中心”相对的“边缘”状态,被大城市的主流人群排斥,居住地多是在城市边缘。从生理层面,他们中的未成年人处于与成年人相对的“边缘”状态,他们是城市中成人世界的“边缘人”,在成人世界中没有话语权。从心理层面,他们在心理上处于与城市主流价值观相对的“边缘”状态,他们的心时刻怀念自己的故乡,他们的心拒绝接受现代城市文明,面对纷乱无序的都市文明,他们的精神经常处于焦虑、恐惧的境地。

    这些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少年,或者一些游走于城市文明之外的边缘人物:他们中有逃课飙车抢劫路人的少女;有为了回到家乡而越狱的逃犯;有不想回家却遭到流氓轮奸的克丽丝蒂娜;有抵制官商勾结的“钉子户”曙光别墅夫人;有为了妻子和孩子沦为小偷的失业者;有天天逃学去看大海的阿娜,等等。

    二、城市边缘人的生存境遇

    城市作为本文“城市边缘人”的一个“中心”背景,它是怎样的呢?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曾这样说道:“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了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2]P1在《飙车》这部小说集中,作为城市边缘人生存背景的城市已经成为物化之城、消费之都。

    城市作为背景之一,在小说集中的每一篇都出现了。在勒克莱齐奥的笔下,这些城市只剩下了物质表象:如新建的大楼,交错的马路,拥挤的街道,等等。而在这些城市中生存的人也被物化之城“物化”,他们在物化环境的挤压下,甚至忘却了人类本有的感情与思想,这些物化的人已经同城市一起,构成“边缘人”生存的物化环境。如在《飙车》中,作家对那位在马路边等公共汽车的身穿蓝色西裙套装的妇人的描写及对其他都市人的描写:

    “她在想什么呢?她那副红彤彤的面孔毫无表情,阳光在她的眼眶、鼻子和下巴上留下几道淡淡的痕迹。阳光从她的正前方照下来,她一动不动地伫立在人行道边,酷似一尊石膏像……她的影子软瘫在她的脚下,有如一堆剥下来的兽皮,稍稍抛在身后。

    他们不想知道是什么人骑着发了疯一样的摩托车,在大街上风驰电掣地兜着圈子。他们又如何能知道呢?他们是灰泥和石块的囚徒,水泥吞噬了他们的肉体,阻塞了他们的动脉。”[3]P9-11

    我们可以看出,在作家的笔下,妇人是“毫无表情的”,她已经物化成“一尊石膏像”,尤其是她的影子有如“兽皮”,更让我们想起《变形记》中异化成甲壳虫的主人公,而其他那些已经物化了的城市人则整天将自己封闭在公寓中,封闭在小房间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即便是大街上发生再多不同寻常的事情,他们也不想知道,他们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囚徒”,已经被物化为城市的一部分,因为水泥已经吞噬了他们的肉体,他们的精神、感情已经如同那些水泥一般硬邦邦、冷冰冰。

    这些城市除了是物化之城外,还是消费之都,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激起了人们更多的欲望,这其中尤其以人们的消费欲望最为典型,“消费”的含义从古到今有一个转变过程。在西方,“消费”很长时间都带有“耗尽、用光、摧毁”乃至“暴殄天物”之意,18世纪中期以后,它的贬义开始消退,成为一个与“生产”相对而言的概念。从20世纪中期开始,人们在讨论“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时所说的“消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实际生存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这里的“欲望”不仅是商品所直接满足的物质性欲望,而且包括更深层次的精神性欲望。对于人们的这一欲望,勒克莱齐奥主要是通过“密密麻麻的汽车”、“川流不息的运送水泥、木材、汽油、砖块、肉类或者牛奶的卡车”、“特大超级市场”、“闪烁的霓虹灯”、“灯火辉煌的橱窗”、“咖啡馆”、“饭店”、“电视机”、“电影院”等比较典型的城市意象传达的。

    总的来说,不论是物化之城还是消费之都,都对“城市边缘人”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这种城市的背景下,“城市边缘人”既无法融入,又无法逃离,只能在城市的边缘漂泊着、挣扎着。

    《飙车》中的“城市边缘人”的活动空间基本上都在城市,然而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的生活中,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怀念着乡村生活或者是童年时代,他们厌弃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原始、简单的生活与他们现在所生存的牢笼般的、喧嚣的城市生活是相对立的,这实际也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立。他们可以说是处在乡村与城市的边缘或是处在原始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边缘,他们是现代城市中的“边缘人”。作为现代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边缘人”,他们的生活或贫苦或压抑,在物化之城与消费之都找不到自己的自由、价值、尊严,他们的存在方式主要是漂泊与反叛。如《小偷啊,小偷,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中的主人公为了养活妻子和孩子,迫不得已成为一个人人喊打的小偷,他漫无目的地四处晃荡,他感到自己是个外乡人,仿佛刚下火车,在这座城市里举目无亲。

    三、城市边缘人的自我救赎

    美国学者弗洛姆曾指出人类有五个基本需求,对生存根基的需求是其中之一。在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人从原始自然的状态中被分离出来,离开了自己的原始的家园,需要寻找新的生存根基。但是人类在寻求新的生存根基的过程中会产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有可能试图回到原始家园中。因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试图逃离让他们感到压抑和孤独的现代都市,回到他们曾经生活的乡土或者向往已久的自然世界。在这部小说集中,城市边缘人对回归自然的渴望表现得尤其明显,而这一回归也成为他们灵魂自我救赎的方式之一。

    勒克莱齐奥是厌恶现代文明的,他向往着那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的这种思想在作品中有深刻体现,他笔下的“城市边缘人”在遭遇精神困境的时候,总是喜欢逃往大自然,这些“城市边缘人”都排斥与现代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人造风景、水泥森林般的城市。对于他们来说,自然风景代表自由、无限和梦想,城市风景则代表禁锢、残酷现实和被奴役。虽然安娜、塔克、曙光别墅夫人、布丝和布西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付出了很大代价,甚至是付出了代价也没有实现目标,但是他们追求的本身就是对灵魂的自我救赎。

    这些“城市边缘人”努力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其方式大都是逃离现代文明、现代城市,回归大自然、回归童真。

    儿童天生就具有追求事物本真和无意识的感知、探究外界事物的天性,敢于说真话、敢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会像成人那样虚伪功利。他们对世界万物有着同情和怜悯之心,表现出亲近和善的态度。他们对美的欣赏与向往都是本能的,不像成人那样被束缚在社会规范的框架之中。

    正因为童心具有真善美的特性,作者在《飙车》中的一些篇章里选取了孩子作为主人公,如热爱大海的少女阿娜,思念哥哥的达维等。在他的心目中这些孩子代表了最纯洁的心灵,最自然的状态,他们尚未受到文明社会的污染,他们是城市里精灵的化身,他们离开父母、离开城市,梦想着外面的世界,他们热爱大自然及与大自然相关的一切,渴望自由、追寻自由。孩子那纯真的童心象征着原始、朴素、自由的生活方式,也象征着传统文明,或者往大的方面来说象征了人类的童年时代,而马克思对人类的童年时代也是有所推崇的,他不仅认为儿童的天真使人感到愉快,还认为人类的儿童时代有它自身发展的最完美的地方。

    总之,因为现代城市的时尚化、物质化,很多人已经失去了精神上的超越性及相应的真、善、美等价值观念,而童心在很多时候还保存着这些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因而对保持童心的呼唤,实质上也是对人性回归的呼唤,对人类童年时期的怀念,对人类历史中那些显示出永久魅力的传统文明的赞赏。

    参考文献:

    [1][德]库尔特·勒温,高觉敷译.拓扑心理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81.

    [2][法]波德里亚,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3][法]勒克莱齐奥,金龙格译.飙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9-11.

    相关热词搜索: 克莱 飙车 边缘人 城市 试析勒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