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象征手法在《姐妹》中的运用

    时间:2021-02-27 07:55: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胡静,女,(1989.11-),汉族,籍贯:四川省眉山市,学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化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7)摘要:《姐妹》是乔伊斯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开篇之作。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更多从《都柏林人》中一些名篇入手,如《死者》《阿拉比》等。而作为二十世纪文学巨匠之一,乔伊斯将《姐妹》作为开篇必有其独到见解。在该小说中,作者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揭示故事主题,刻画人物性格。本文试图从象征主义视角分析该文本,旨在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乔伊斯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乔伊斯;象征手法;姐妹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4-0000-01

    引言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是爱尔兰著名作家,同时也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都柏林人》(Dubliners,1914)是其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集,被文学批评界誉为用英语所写的最著名的小说集,而乔伊斯本人也被文学界冠以“准批评家”的身份,引领了20世纪“作家的评论化”。小说集以“瘫痪,死亡和宗教”为主题,揭示了当时生活在殖民文化语境下的爱尔兰芸芸众生对未来的冷漠、迷惘、焦虑直到麻木,体现了乔伊斯对大众生活现状的深深焦虑。《姐妹》是《都柏林人》的第一篇,最早用斯蒂芬.代达勒斯的笔名,于1904年8月13日发表在拉塞尔主编的《爱尔兰家园》上。故事的主要内容则是围绕着弗林神父之死展开,而主人公小男孩与六十多岁的弗林神父有着密切的关系。整个故事多处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引领我们去探索故事背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黑暗现实。

    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惯代表”,凡是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者物品就叫做“象征”。用于文学评论中的象征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在《费加罗》报上的《象征主义宣言》首先提出了这个名称,他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象征主义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用自然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来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它所追求的效果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种有深意。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认为:“象征具有隐喻性或者说隐喻是象征的基础,但象征又是高于隐喻的,是隐喻的提升比隐喻更深刻、完美动人。”本文从象征主义的手法出发分析其在文章中的运用,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一、实物的象征

    (一)蜡烛的象征意义

    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文中好几次提到了蜡烛这一意象。就在引言式的开头部分,就提到了主人公“我”透过窗户,看到蜡烛的光影。中国人常说,人的生命就像一团火,一天天燃烧着,也有可能随时就熄灭。

    (二)圣餐杯的象征意义

    读到故事的最后,乔伊斯把弗林神父的精神失常同打破一只圣餐杯联系起来,也旨在构建一种象征意义。根据基督教教义,圣杯代表耶稣的身体,对于神职人员而言,打破圣杯意味着“亵渎圣物”和摒弃精神信仰,这当然是不可饶恕的罪孽。弗林神父是天主教徒的代表,忠实信徒,他信奉天主教教义并以教义教导故事的主人公小男孩;而打碎圣餐杯的痛苦经历使他不断忏悔,无论如何也走不出心理困境,最后抑郁而终,死不瞑目。

    二、人物的象征

    (一)两姐妹的象征意义

    姐妹虽然也是天主教徒,但她们对于圣餐杯事件的反应是“没什么,杯子里面什么也没有”。与惶惶不可终日的弗林教父比以来,何其平淡。她们的忏悔只不过是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安慰,而宗教也不过是她们逃避现实的一个工具而已。实际上,她们是大众的象征,象征着一个个思想虚无的人,一个个游离的灵魂,不得不让读者感到更加可叹、可悲。

    (二)弗林神父的象征意义

    从表面上看,神父是教会的代理人,接受过很好的神学教育,在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告诉我说有些神父的著作写得像《邮政指南》一样厚……他考我那些让我背诵的弥撒祷文……”。可想他在大众的教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 “沉默”与“安静”的象征意义

    仔细读完故事后,会发现“沉默、安静”等一些死气沉沉的意象一遍遍出现在文中。“我拒绝吃南妮给我的奶油饼干,因为怕吃的时候弄出很大声音”;“小屋里出现了一阵沉默”;“房子里并没有声音”…… 乔伊斯将文中人物有意识、无意识的沉默、安静统统纳入了他的叙事视野,从而表征整个爱尔兰民族“集体性格”。正是通过这种表征整个爱尔兰民族人民的生活缩影已经悠然纸上。冷漠、狭隘、麻木不仁、畏畏缩缩、自暴自弃。表面上在沉默,实际上却是乔伊斯内心的呐喊,呼唤大众要清楚地看到爱尔兰社会的腐朽,国民的庸碌无为,和精神的瘫痪。这也正是乔伊斯进行文学创作的最终目的,他一直坚信“一个作家的目的就是要描写他那个时代的生活”。所以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乔伊斯对爱尔兰民族文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焦虑情怀。

    结语

    《姐妹》作为开篇之作,奠定了《都柏林人》的主题基调,也为乔伊斯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象征是乔伊斯作品的一大艺术特色,体现了他的小说以小见大、以微观展示宏观的艺术原则。《姐妹》中,乔伊斯成功地将象征主义运用于对主题的深化,人物的刻画上,生动地呈现了一幅都柏林人死气沉沉,空虚麻木,生犹如死的生活画面。对全世界的读者理解全文,了解其文化背景,以及研究乔伊斯以后的经典之作都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Joyce,James.Dubliners.[M].London:Penguin Group.1996

    [2]邵锦娣 白劲鹏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热词搜索: 手法 象征 姐妹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