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象征手法对《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主题的表现作用

    时间:2021-03-02 07:57: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在一个自由的国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的一部重要的后殖民小说,包括五个故事。他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异族文化间的冲突和不融合、心灵的孤独与非殖民化殖民地人民命运抉择的艰难,再现了后殖民时代的“自由状态”,揭示了“自由”的真实本质。奈保尔在这部小说集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丰富并深化了小说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具体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来阐释每篇小说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关键词:《在一个自由的国度》 象征手法 主题

    象征手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语言,是叙述语言之外的弦外之音;也是一种寓意。[1]关于象征的内涵,叶芝认为:全部声音,全部颜色,全部形式或者是因为它们固有的力量或者是由于深远流长的联想会唤起一些难以用语言说明然而却又是很精确的感情。[2]也就是说形式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够唤起对应的感情;同时感情也需要通过象征才能得以表现。

    《 在一个自由的国度》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裔英国作家V. S. 奈保尔的一部重要的后殖民小说。《在一个自由的国度》由五个故事构成,即“序曲”、“孤独的人”、“告诉我要杀谁”、“自由国度”及尾声。小说的五个部分虽然各自成篇,但均贯穿着异质文化间的冲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标题中的“自由”这个关键词有着深刻和不同于传统的含义,而具体到每个故事,对“自由”又有着具体的阐释。奈保尔在这部小说集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从而丰富并深化了小说的内涵。论文下面部分通过《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中人物或事物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来剖析每个故事的深层含义,解读具体环境下的“自由”的含义,从而使主题能得到更好的表现。

    在序曲“比雷埃夫斯的流浪汉”中,奈保尔用了大量象征手法,使他讲述的原本在船上目睹的一个简单随意的小事暗含了深刻的主题。

    这艘开往希腊的拥挤的汽船上,一个性格怪异孤独的英国流浪汉受到了同舱的乘客羞辱和攻击只能躲在厕所和自己的小客舱里。仔细发掘其中的象征手法,会发现奈保尔所表达的绝不可能仅限于表面。这艘脏兮兮的破船挤满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它其实是过度拥挤的现代世界的象征。很明显,故事中的人物也有了各自的象征意义:流浪汉在某种程度上是大英帝国的象征。而他与阿拉伯乘客之间的斗争实际上象征着东西方两个文明的冲突,是东西方价值观的碰撞。对于流浪汉,奈保尔描写道:“他讲起话来,满嘴日期……穿戴都像是上一代挺有浪漫情调的徒步旅行者的行头。可当他站在寒风里……他满脸悲伤,显得那样脆弱。”[3]这象征着大英帝国地位的失落。英国的那一套做法已不再被追捧和承认,自己却还固执保留和怀念着曾经的骄傲与辉煌。而黎巴嫩商人和澳大利亚男孩则象征着刚刚崛起的新兴国家和英帝国的前殖民地,他们早已不把走向败落的大英帝国放在眼里。流浪汉自诩为“世界公民”,但是任人摆布的状态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他属于所有的地方同时也无处可属,剩下的只有心灵的封闭和孤立。

    在《孤独的人》中,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按照小说情节的发展依次出现如“公寓”、“电梯”、“壁橱”、“绿色的西服”和“火”等,反映着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桑托什跟随主人从孟买来到美国华盛顿。他一直在追寻自由,一系列遭遇使他的内心不断发生变化。原本桑托什是没有独立意识的,视自己为主人的一部分,因此他毫不犹豫跟随主人来到华盛顿。自从上飞机那一刻,他的惶恐与不适就开始了。飞机上的窘态,第一次坐电梯的惶恐,被咖啡厅赶出来的尴尬。“飞机”、“电梯”、“咖啡厅”这些象征着西方文明,而桑托什的遭遇实际上暗示美国社会对异国文化的排斥与歧视。面对他国文明,象征着印度传统文化的桑托什不知所措,只有把自己关在睡觉的壁橱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所以“壁橱”也象征着他随身携带的印度文化。期间桑托什疯狂地爱上照镜子。“镜子”是自我的写照,象征着他独立意识出现。他给自己买了帽子和西服,“西服”是西方文化的象征,意味着一直穿着印度传统衣服的桑托什尝试接受美国文化。作者强调绿色西服,“绿色”一般象征着春天和希望,此刻暗含着主人公对新生活的期待。文中出现一处火灾,桑托什却希望它一直烧下去,“火”自古都具有象征意义,此刻意味毁灭,表现了桑托什面对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社会的无助、迷茫与愤慨。而他和哈布舍女人的婚姻虽然得到了合法身份和自由,却也象征着自己印度传统文化的丧失。丧失文化传统的桑托什又面对西方文明,以及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与排斥,心灵依然漂泊。如文中“自由带给我的是让我认识道:我有一张脸,一副躯体,在接下来的数年内,我将给他食吃,给他衣穿。然后一切都将结束”。[4]

    在《告诉我杀谁》这篇小说中,房子有着重要的象征涵义,它的意象贯穿了故事的终始。

    房子通常联想到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给人一种身份感、归属感。叙述者年幼时被乡间一所大房子吸引。那表面令人羡慕实际内部简陋颓败,并最终坍塌毁坏的房子是叙述者的悲惨结局的象征。它象征前殖民地人民前往宗主国寻求身份和归属的努力终将失败,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注定破灭。斯蒂芬一家人住在拥挤破败的小房子里,却沉浸在对宗主国大都市的幻想中,这象征着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叙述者怀着对宗主国的向往,离开了出生地的房子,辛苦劳作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铺,有了些许成功和安全感。但现实挫败了他的所有努力,让他一无所有。他陷入了难以言喻的孤独和精神错乱之中:“神秘的土地是他们的,陌生人是你。雨中的房子全都不属于你。”[4]房子象征着叙述者想要在宗主国经过努力而得到的身份归属。他的命运反映了殖民地、前殖民地的社会状况。在前宗主国里,前殖民地居民被永远隔绝在世界文明之外,他们得到的只有孤立、迷失和心灵的漂泊。

    与小说集同名的中篇小说中,两名英国人亲眼见证了部族之间的暴乱、政变与杀戮。这篇小说中奈保尔巧妙地运用寓言开始了他的象征手法。

    寓言,往往具有普遍适用性。奈保尔以寓言的方式开始了小说的叙述:“在这个非洲国家, 有一个总统, 还有一个国王……”以这种形式开头,象征着它的普遍性,暗指这种情况适用于许多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斗争给国家带来的混乱实际上象征着殖民体系解体后仍受西方世界控制着经济政治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混乱与无序。文中三个重要人物鲍比、琳达和将军分别代表着白人自由主义者、隔离主义和殖民主义。鲍比希望与非洲居民建立合作友善的关系。但当加油站的非洲童工不小心将他的汽车划伤时,他的白人种族优越感又暴露无遗,此时汽车作为西方文明的产物,是身份的象征。他来非洲目的是寻找性的满足,实际上象征着表面追求平等的白人自由主义者内心仍有着殖民者的主人意识。而琳达则赤裸裸地体现着她的种族优越感,墨镜和除臭剂都是其奉行种族隔离主义的象征。大校进入了葬年,身体状况不佳,这些及他那颓败和肮脏的旅馆都在象征着英帝国殖民统治的崩溃。殖民结束后的非洲没有找到合适的出路, 所有非洲的城市都如书中描述:“弥漫着殖民的气息;在那里的每个人都无家可归。”这里的“自由国度”其实指的是殖民者撤退之后非洲大陆国家的政局动荡,部族屠杀和社会的混乱无序。

    尾声“卢克索的杂技团”,描写了叙述者去埃及的见闻。在文化与种族冲突的环境下,“自由”无处可寻,同时很容易发现“鞭子”等具有的深刻象征意义。

    意大利人对埃及儿童肆意侮辱,用鞭子抽打观赏,而后者为了食物甘愿为奴。“鞭子”很明显代表了富裕优越的西方以施舍的名义对埃及的统治欺辱。整部小说的开篇“比雷埃夫斯的流浪汉”中的“我”只是一个观察者,而此时在尾声,“我”竟奋力夺下了埃及侍者的鞭子。此时的“我”展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我”介入到了社会现实中具有象征意义,正如作者所说:在某些时候,我们必须要做出反应,加以干涉。

    文学艺术中的象征,就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思想、情感、概念。小说标题的“自由状态”既是小说的结构也是主题,其中包含对他们的困境的强烈反讽。象征手法广泛地运用于《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中,简单的语言因之而被赋予了神奇的暗示意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同时给人以启示,并激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

    参考文献

    [1] 袁贤铨.论《都柏林人》的象征艺术[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3) .

    [2] 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A]//胡绎之.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3] V.S.奈保尔.自由国度[M].刘新民,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 奈保尔.幽暗国度[M].李永平,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5] 杨艳.模仿者的绝望——解读奈保尔短篇小说《告诉我要杀了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报,2009(5):180-181 .

    相关热词搜索: 国度 手法 象征 表现 作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