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时间:2021-03-05 07:55: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超常规发展,引发教育资源不足,又缺乏与之配套的保证教育质量机制,从而引发教育质量相对下降。要保证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契机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与之配套的行政监控体系;建立学分制管理模式;加快高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7)03-0070-02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在校学生人数猛增的今天,毛入学率已达21%,已达到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标准,高等教育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教学质量滑破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再一次成为热门话题,如何在新时期下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当前高校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教学质量之问题

    马丁·特罗在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时指出:增长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笔者认为增长更是导致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根源。近几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大幅增长导致教学资源紧缺。但由于规模增长过快,生均办学条件有不同程度下降。有关方面的调查表明:这几年高校的生均教学用房下降了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下降了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下降了22平方米,生均图书数下降了33册。生均宿舍面积不足8平方米,我国高校在扩招之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本身投资不足,办学条件本身就偏差,现在扩招之后,办学条件更显严重不足。

    教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师生比是衡量教学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时,我国高等学校采取的措施是挖掘现有师资潜力,提高师生比,加大教师工作量。就我校来看,教师周课时20节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人一年承担:门课程以上的教师占40%之多,年学时达700余枥准学时教师甚多。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导致教师疲于应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知识更新,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多样化,即以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我国在启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之后,仍然通过扩大现有高校的招生规模来接纳急剧膨胀的高等教育入学人口,而缺乏通过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来发展,仅片面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用单一类型的高等学校来满足大众化的需要,从而导致普通高校规模膨胀,其他类型的学校招生不足,资产闲置,严重影响高等教育质量。

    二、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契机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行政监控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是在扩大办学规模基出上实现增长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高度重况制度创新,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保证高等教育视模扩大与质量提升同步进行,形成教学、质量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顾及长远和立足当前。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要在重视政府的行政调节的基础上,下决心建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市场约束和保证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来增强高校的自我约束意识,使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处于社会和市场的监督和调节之中。质量保证机制的建立,应该以市场机制为契机,要把质量约束交给市场、交给社会,用市场机制来调节高等学校的服务和人才培养质量。用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大学对社会的服务水平、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等来约束高等学校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与人才质量,来调节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真正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用市场来检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在当前以市场机制为契机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适当的行政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质量的市场调节和行政调节应该相辅相成。就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来说,高等学校要就整个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保证体制,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本科教育质量的保障与监控。高校扩招后,教学条件的保障力度并没有与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同步,校舍、教室、宿舍、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条件还不能满足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最大的质量隐患。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教学条件的评估,动用必要的行政约束手段,下大力气促使高等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条件建设,保证满足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凡达不到评估条件要求,评估不合格者都要亮出红牌,不允许扩招,不允许升格。

    三、建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特点日益受到关注,因而必将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应当看到,大众化教育导致生源质量的差异增大,特别是外语、计算机基础差异更大,一些学校的新生入学分数相差几十分甚至100分以上。不同的基础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因材施教的环境,使优者更优,基础较差的达到毕业基本要求。学分制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引入选课制和弹性学分制,允许能力强的学生提前毕业,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延长毕业时间,使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得到辅修第二专业学位的机会,也为遇到各种困难、需要中途修学和退学者再次进校提供条件。从更积极的角度看,实行学分制,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需求去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方式,从而拓宽知识面,以充分适应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经济的需求。

    四、加快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表明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为少部分人所享有,而是作为社会的大众产品提供给社会和个人。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只有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多样需求,也只有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才能实现大众化,巩固和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从社会与个人多样化的需求出发,在遵循高等教育共性规律的同时,应更多地强调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高校的个性和特色,努力提高各级各类高校的教育质量。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分类办学、分级管理的口号虽然已经提出,但我们不少高等学校仍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根本的原因是办学模式的趋同没有从体制和制度上受到有效遏制。教学科研型、教学型、职业型、培训型等不同类型的高校,除收取一定成本的学费外,主要依靠国家或地方财政投入来支撑,而投入是严重不足的。从投入的角度来看,分类办学、分级管理还需要科学化和具体化分配教学资源。因此,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类办学分级管理,加强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是当前大众化教育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作者简介:綦春踢(1965—),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