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探索

    时间:2021-03-07 08:02: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新课题。本文结合文化馆的工作,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进行探索。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有益尝试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87-02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出了全面部署。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与方式,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创新思路,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科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将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以增强其活力,从而提高公共文化的惠民效益。笔者作为区文化馆业务干部,结合工作实践对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标准化和均等化方面做些探索。

    一、标准化、均等化是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手段与目标

    《意见》提出:标准化是实现均等化的有效手段。主要是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围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明确政府保障底线,做到保障基本,统一规范。均等化主要是过程和机会的均等,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平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好每一名公民的文化权益,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

    长期以来,广州市在发展公益性公共文化事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十几年来,实行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文化服务模式,惠及面广,参与者众。如以“金穗工程”为代表的社区文化演出活动,累计演出上万场次,超过三千万人次参加了活动。在市、区文化馆的组织下,全市大多数街道每周至少举办1次广场文化活动,每月组织1次以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目前,全市共建立音乐、舞蹈、戏曲、书画、摄影、民间艺术等群众业余文化团队5000多支、队员约20万人。

    “羊城之夏”是广州市具有一定历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015年的系列活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目标,力求通过科学的组织把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引向基层社区。该项活动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选定一个文化广场组织表演比赛活动,一个主题连续一周,参赛团队以全市群众文艺团队为主。位于海珠区滨江路的“周周乐”舞台是组织全市群众文化广场系列活动的主要基地,每周都有群众文艺演出。天河区文化部门近年打造了“尚天河”周末群众文化广场系列活动,让广大群众就近直接参加并充分享受到精彩丰富的文化生活。由广州市文化馆承办了数届的“秀出社区风采——广州市社区团队才艺大赛”,旨在为全市社区文艺团队搭建一个展示风采、切磋交流的艺术舞台,通过比赛提升社区文艺团队的整体艺术水平,展现新时期市民群众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荔湾粤曲乐社(私伙局)的历史由来已久,自1986年荔湾区举办第一届私伙局大赛开始,后来扩大范围由广州市连续举办了几届。私伙局的活动大部分是由街道或有关单位提供场地、设施,乐社除了自娱自乐外,还参与区、街各项宣传、演出及各类比赛。如今,有着“粤剧、粤曲之乡”之称的西关老城区荔湾区,依然是处处粤乐、夜夜笙歌。

    这些活动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各项方针政策,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寓教于乐,活跃群众精神生活,一年四季文化活动不断,成为和谐社会的一大亮点。

    二、建立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一)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在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均等化模式的建设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果均等和机会均等,两者也是相辅相合成的,机会均等是实现结果均等的前提条件,结果均等是实现机会均等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建立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在不同的地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在数量质量和服务功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实现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政府需要积极加大经济投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对现有文化资源的改造和整合。

    探索建立跨部门、跨系统的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设施管理使用的均等化。建立文化设施资源统筹利用平台,例如将辖区内文化设施的地点、面积、开放时间、功能等具体信息向全社会公布,广大群众及团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申请使用,由所属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文化馆实行场地免费预约使用机制,各基层文艺团队、企事业单位可提出预约,免费使用文化馆各功能室开展文艺活动,实现文化场馆资源的高度共享,保证基层群众在不离开居住地的前提下,获得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不断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在这方面,广州市及各区的文化馆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市文化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大家乐舞台”,主题是“文化馆搭台,老百姓唱戏”,只要在艺术方面有一技之长、有上台表演意愿的市民和群众文化团队都可免费报名参加。自2009年开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0多期,累计有200余群众艺术团队参与了舞台演出,有8000余市民群众参与了活动。各区文化馆也都有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场地。

    (二)文化队伍建设

    要积极发挥省市文化场馆的优势,对基层群众文化进行科学的指导,借助多种文化活动的机会,了解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保证文化活动的策划和设计满足群众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群文活动的标准化运行。还要实现人才交流和互动,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对文化人才队伍开展科学和规范化的培训,为基层群众打造一支标准的文化骨干队伍,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与协会合作是个好办法,可以不断壮大队伍。例如海珠戏曲学会(现改为协会)是海珠文联属下的一个群众组织,是以戏剧曲艺表演艺术为特色的艺术团队。1982年成立,后因种种原因陷入低谷。1997年由区文化馆牵头,对区戏曲学会重新整理,除了保留区专业艺人参加外,还吸收了区辖内的街、镇私伙局、乐社、团队加入协会,从而达到队伍扩大、资源整合、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的目的。经过协会的理事会、主席团积极努力,至目前为止,全区共有90个民间私伙局、乐社,南华西街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曲艺之乡”。历年来由协会举办承办的大型戏曲演唱活动,都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和社会影响,群众戏曲队伍多次代表区参加省、市戏曲大赛,屡获殊荣。

    (三)有的放矢开展公共文化培训工作

    《意见》提出:推进均等化工作的重点是补齐短板、兜好底线,其中包括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加大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这方面,广州市和区的文化馆也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

    1.面向基层。以笔者组织指导的海珠区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为例,本着弘扬传统粤剧的办学理念,将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社区,从娃娃抓起,从课本剧着手,通过将诗词典故、三字经、百家姓等编成趣味短剧,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在硬件设备方面,提供必需的场地、乐器等。在软件方面,聘请专业的乐师和表演教师。在文化培训的过程中,面向基层,体现出高度的均等化,例如粤剧进校园、广东民乐进校园等。笔者将重点工作放在文化馆戏剧曲艺中心团队的创办上,寻访海珠辖区内的粤剧、粤曲、音乐名家,到广州各个民间粤剧社团考察,整合全区的拔尖人才定期为街道、社区、小学编排辅导小戏小品。本着一周一街道粤剧剧社调研辅导的原则,一年里笔者去过18个街道文化站26个曲艺社,调研粤曲粤剧在民间的影响,组织策划“海珠区群众粤剧粤曲调演”七场,参演节目90个,参演人数250人,规模庞大,群众积极性高。在比赛巡演中,互相学习交流,使辖区的群众戏曲活动迈上新台阶。

    2.面向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实施“文化低保”工程,促进群众接受教育机会均等。在这方面,广州市文化馆走在前面。2004年,为体现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市文化馆率先专门为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费开办了两个艺术培训点(从化及老城区)。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爱心艺术培训班不断发展壮大,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各区文化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惠民公益服务更加广泛、丰富,2013年该项工作荣获文化部嘉奖。现在爱心培训班有六个基地,分别是:从化鳌头镇中心小学农村少儿艺术培训基地,海珠区北山小学、五凤小学、番禺福涌小学、仁宝活动中心的外来工未成年子女艺术培训基地,南沙大稳小学农村少儿书法培训基地。有数千名少年儿童受到专业艺术的熏陶。现在各区文化馆也都在制定本区文化扶贫的措施。

    三、探索文化供给“标准化”模式

    基层群众文化的服务核心是要是先均等化,因此在加快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均等化也成为重要的目标。在均等化体系建设中,必须意识到标准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意义,它是实现均等化的有效手段。在加快基层群众文化标准化和均等化建设中,要了解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找出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完善基本文化服务的责任标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目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明确硬件的建设标准。公共文化设施必须具备公共阅读、文艺创作和演出娱乐的基本功能。针对市、区、街道、社区各级文化服务设施,必须结合当地群众的真实需求,不断完善多种设施功能,进一步规范建设标准,做到设施达标;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服务的内容和服务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结合;明确文化服务的保障标准。在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积极组织文化协调小组,加强标准化和均等化组织引导,加强服务保障措施,积极做好人才保障工作。

    目前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满足不均衡,文化精品创作较缺乏,在财政保障、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服务内容等方面仍需加强。还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反馈机制和公众满意度评价体系,加强对各级文化机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考核,制定系统、量化的考核标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深入落实。

    四、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文化体系的面貌和发展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的进程中,要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政府主导,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整合多种文化资源,挖掘本地区特色文化及人才,满足大众尤其是省会城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J].新疆新闻出版,201

    5(01).

    相关热词搜索: 均等 文化馆 标准化 探索 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