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广州市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1-03-11 09:31: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对广州市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现阶段特殊学校的师资力量依然较为薄弱,普遍教师对工作岗位的认可度较低。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完善,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关键词: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公布,全世界有超过六亿以上的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数的10%。[1]虽然目前的医學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环境的变化,当代出现残疾儿童以及伤残的人数依然还是处于上升的趋势。特殊体育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又不同于普通的体育教育,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残疾儿童施行体育教育,帮助他们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不仅是努力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重要途径之一,而且也是帮助他们实现通过体育锻炼使他们在身心上的某些缺陷能够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功能性补偿。因此,通过对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以为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一、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体育教学情况

    1.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调查和统计,目前特殊所学校所开展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传统的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以及乒乓球等运动项目,此外,学校在课堂上也有开展体育趣味运动课。根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体育游戏(84%)被学生选择的频数要明显高于乒乓球(68%)篮球(65%)、足球(38%)等其它运动项目。这也表明了传统体育项目体育运动项目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吸引性,但是缺乏新颖性,不易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于特殊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其在学习似足球、足球、篮球等运动中的一些动作对他们而言相对不易掌握,而趣味体育来自于体育和生活,但是又区别于传统的体育运动,它融合了运动、娱乐以及文化内涵等特性,同时开展的形式丰富多养,可选择性非常多,且其锻炼内容新颖,操作难度不高,自然而然就容易激发上课同学对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的制定

    体育教学目标不仅是体育课程目标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时决定着教师在教学中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对各所学校体育教师的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目前学校的首要教学目标为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学生补偿和康复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些缺陷,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3.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调查统计,6所特殊学校采用的课程组织形式均为行政教学班(选修班)两种形式进行,行政班教学也就是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时为一周一节,另外一种选修班是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和爱好,因此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而开设了体育选修课,选修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而选修课为每天下午二三节。调查统计表明,选修排在前三的主要为美术(75%),舞蹈(64%),计算机(62%),而选修体育的同学仅仅只有20%左右。由于美术、舞蹈等科目是特殊学校通向高等学府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美术、计算机等科目受到了众多学生的青睐,而特殊学校的中考和高考中并没有把体育纳入到考试范围之内,因此,体育课被选修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其它考试科目。

    (二)学校课余体育运动情况

    1.学校课余体育组织形式

    课余体育锻炼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余文化活动,同时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实地调查,现阶段特殊学校的课余体育运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之间的体育联赛以及学校运动会。早操通常为早上6:45分,学校开展早操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抑制状态逐渐进入积极活动状态,振奋他们的精神状态,为接下来一天的学习做好准备。其次,学校的课间操通常为上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课之间,时长约为20分钟,通过课间操的练习,可以缓解下学习所产生的疲劳,让他们的大脑得到及时性休息,同时通过课间操的运动可以帮助他们充分伸展身体,长期坚持课间运动对于防止学生形成不良姿势以及对他们的健康发育有着良好的影响,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学校课间操的出操形式主要为慢跑或者较为简单的中小学生广播体操,调查统计,学生的出操率为98%。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情况

    广州各区的特殊学校都积极响应上级的要求,各学校都有组建体育运动队,但是多数学校运动员的选拔都是通过在校运会上挑选出在校运会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然后通过组织这些同学进行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后就直接参加校级之间的运动会。通过调查,有80%左右的体育教师并不重视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主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多数训练老师认为学校领导对于学校体育运动队并不重视,只是以应付上级要求为主要目的。其次,课余体育训练津贴过低,难以调动学校体育教师对课余体育训练投入的积极性。因此,要想取得好的体育竞赛成绩,不仅要加大领导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而且更要加大对训练教师的关注和训练津贴,积极调动课余体育教师训练的积极性,方能长期促进学校体育训练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3.学生课余体育运动参与情况

    根据统计调查,一周参与3次及以上运动的学生有25%,2次同学有38%,1次的有20%,可见绝大数的同学在课余时间里都会不同程度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同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对比,男生在篮球、足球两个项目上的参与人数要明显高于女生,而羽毛球和慢跑则是女生相对高于男生。由于男生性格较为活泼好动,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往往倾向于具有一定竞争性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与男生相比较,其相对爱美和怕脏等心理特点,所以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是以运动强度较小,身体对抗少,较为休闲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

    4.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因素

    根据调查统计,其影响学生课外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为无人对他们进行运动指导(74%),对运动缺乏兴趣(65%),缺乏稳定的运动搭档(54%)。数据明显表明,学生在课余运动期间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由于体育课堂学习时间短,并且上课学生的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难于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致还有不少学生希望能在课余时间能得到体育教师的继续指导,也有部分同学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和某些身体上的原因,少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运动的兴趣,此外,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在运动中没有固定且稳定的运动伙伴,在参与运动中没有同学能和自己分享运动经验,一个人运动枯燥乏味,难以长期坚持下去。

    (三)特殊学校体育师资力量

    1.性别与年龄

    1990年,教育部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调理》,条例中明确之处:“学校应当根据女生的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性体育教师”。根据统计,目前特殊学校的男性教师(80%)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20%),根据目前特殊学校学生的男女比例,其教师的性别比例并未达到文件要求。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考虑到体育课其工作强度较大且要面对风吹日晒,因此,在招聘体育教师时会优先考虑男性。此外,整体体育师资队伍趋于年轻化,25-35岁的体育教师人数有18人,占统计人数比例的60%。36-45岁有10人,占统计人数的33%,55岁以上教师仅占7%。这样的年龄结构对于师资队伍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而中年教师经过多年教学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中年教师可以帮助年轻教师不断成长,通过中青年教师的团结协作,不断完善教师队伍,更新理念。

    2.体育教师专业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60位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仅有6人,占人数的20%,大多数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67%),有少部分体育教师毕业于其它专业,由于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在各大高校少有开设,所以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大学期间虽毕业于体育专业,鲜有教师在学校学习期间有系统学过特殊体育教育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在校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出外交流的机会甚少,这也给师资力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通过对学校教师的了解得知,多学校领导对于学校的体育不够重视,同时也缺少对于课堂教学的考核和监督,这也导致了教师对于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自觉性。

    3.体育教师对职业的认可度

    通过统计,有85%左右的体育教师对于目前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满意度并不高。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耐心去帮助他们进行体育学习,但大多数体育教师的努力付出却难以被社会所发觉和认可,以至于多数教师难以得到工作上的认同,不易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从而导致对体育教学产生职业倦怠,并且学校目前的薪金激励制度还不健全,很多老师认为他们辛勤付不仅难以得到广大社会的认同,并且其回报难以达到其它常规学校教师的待遇水平,这也大大的降低了他们对特殊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当重视此种情况,加大特殊教育的投入,促进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的提高。

    二、结论

    现阶段广州市特殊学校对早间操、课间操的管理和监督较为懒散。并且缺乏专职特殊体育教育的教师,薪资激励制度不完善、工作认可度低等问题造成学校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目前学校的教学目标以提升身体素质为主,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为辅,但是以实现功能缺陷补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并未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余体育运动开展虽得到了普遍学生的支持,但是由于课余运动缺乏指导、对运动没有兴趣以及缺乏运动伙伴等因素,促使了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的运动频度并不高。

    建议建立一套早操、课间操的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引进特殊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同时要加强在任专职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此外要完善学校薪金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淡化体育竞技的功利性,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发一些技术较为简单,容易掌握且具有趣味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建立课余体育运动俱乐部,培养学生成为体育运动骨干,形成学生骨干去组织课余体育运动为主,体育教师辅导的双赢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课余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残疾人体育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郝传萍.浅谈残疾学生体育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0,03:57-59.

    [3]周坤,桑园.特殊教育学校课外体育现状及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8:64-67.

    [4]刘哲,王晓东,贾永成.内蒙古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分析[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8,04:106-110.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