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汉语“NA”表量构式“冰冷”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

    时间:2021-04-02 07:56: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本文基于权威语料库,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冰冷”的概念隐喻,并试加以认知阐释。研究发现,“冰冷”的概念隐喻主要投射到三个域。个人域:喻体寒、面无表情、性格冷淡、态度冷漠、灰心丧气、害怕;事物域:喻色彩、语言文字、数字、悲惨生活,事物无生机,事物发展不顺利;社会域:喻关系疏远、市场不活跃、困难或低谷、气氛不活跃、战争残忍、现实残酷、教条规则或思想的刻板。“冰冷”具有[+量度]的语义特征,其形成是范畴化和隐喻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NA”表量构式“冰冷” 语料库 认知 概念隐喻

    一、引言

    从认知视角来看,人体基于自身体验来认识世界,同时把通过感知所产生的基本认知图式投射于许多抽象的范畴中,由此创造了各种形象生动的概念隐喻。温度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体验范畴,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类认知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凉、冷、温、热构成了温度的四个基本范畴。立足Goldberg(1995:4)的构式定义,“NA温度表量构式”特指一类名饰形的温度绝对量度(absolute measurement)形义配对体。本文以汉语温度域形容词“冷”的次类—“冰冷”为例,基于北京大學现代汉语语料库(CCL)的语料,从经验基础出发,探究“冰冷”所衍生的概念隐喻,并试加以认知阐释。

    二、相关研究

    现有关汉语温度域形容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隐喻研究、词义演变研究及对比研究三个方面。

    第一,有关汉语温度域形容词概念隐喻方面的研究。如高航、严辰松(2008)以四个基本温度范畴“凉、冷、温、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概念隐喻,得到八类抽象范畴,包括疾病、色彩、兴趣与注意力、人或事物的活跃程度、性格或情感、社会地位与权势、困难或危险的处境、知识水平或理解能力。

    第二,词义演变方面。张立红(2013)从历时角度考察了温度形容词的语义演变情况,分别归纳了四个基本温度范畴的映射域,同时提出温度范畴与映射域之间并非简单的一对多关系。

    第三,关于温度域形容词的对比研究,则多集中于英汉语间的对比。如郎姗姗(2008)基于语料库分析英汉基本温度词其概念隐喻中投射范围的异同点。唐树华等(2011)主要进行了汉英温度域谓语句形容词隐喻拓展差异及成因分析。此外,雷丹和覃修桂(2013)则进行了关于英汉隐喻对比的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学界不乏对温度域形容词的研究,但关于温度词次类的构式研究则涉猎不多。鉴于此,本文将基于权威语料库,展开对汉语“NA”表量构式“冰冷”的概念隐喻探究,并进行认知阐释。

    三、“冰冷”的概念隐喻

    在人们认知客观世界时,自身的经验是其认知的基础,这与“概念隐喻”理论相符。该理论强调隐喻形成需要经验基础,即隐喻的映射并非任意,而是受到体验特性的制约。隐喻根植于我们对自身以及日常生活的经验知识,产生的基础是事物间具有相似性。Lakoff和Johnson(1993:232)指出,隐喻往往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

    “冰冷”是汉语温度域“NA表量构式”的一个常见次类,具有[+量度]语义特征,“冰”是量度的标准,具有“估量”义,即“像冰一样冷”,这是其通过比拟后的基本语义特征。此外,在《现代汉语词典》(2005:89)中,“冰冷”的基本解释为两条:1.很冷;2.非常冷淡。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语料的分析发现,“冰冷”构式的概念隐喻基本情况如下。

    (一)个人域

    1.“冰冷”喻体寒

    中医中“阳虚”的典型表现为“四肢冰冷”,阴阳之气难以调和,此时,人体的四肢温度如“冰块”一般。如:

    (1)a.这类女子大多数手脚冰冷,气血俱虚。(《3分钟美丽急诊》)

    b.寒者不温也,冷者冰冷,寒之甚也。(《历代古方验案按》)

    2.“冰冷”喻灰心、丧气

    “像冰一样”的温度常常使人联想到四季中的冬季,难以看到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使人联想到生活中没有希望时的心情。如:

    (2)a.战士冰冷失望的心在她的柔情中渐渐温暖。(1993年《人民日报》)

    b.在大家的帮助下,时斌那颗冰冷的心开始解冻了。(2000年《人民日报》)

    3.“冰冷”喻态度冷漠

    “冰块”的冷不仅体现在其温度上,还可体现在其折射的光芒上,如同眼神所透露的冷。如:

    (3)叶雪默默的走在他身旁,苍白的脸,冰冷的眼神,显然已决心要跟他保持一段距离。(《陆小凤传奇》)

    4.“冰冷”喻面无表情

    “冰冷”修饰人的器官“脸”,即“冷脸”。如:

    (4)a.一张张冰冷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新华社2001年新闻报道)

    b.要摆出一副冰冷面孔和吹毛求疵的架式来。(《哈佛管理培训系列全集》)

    5.“冰冷”喻性格冷淡

    从“冰”的冷触觉延伸至人的心理感知,“如冰一样冷的感觉”,让人觉得难以接近。如:

    (5)a.会不会使你的性格变得冰冷淡漠呢?(《晚霞消失的时候》)

    b.冰岛来的人,果然是冰冷的。(《读者》)

    6.“冰冷”喻害怕

    当人害怕到极点时会不自觉地颤栗,这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表现一样。如:

    (6)a.冰冷的恐惧握住了坎德人,不停地摇动着他,让他几乎不能动弹。(《龙枪编年史》)

    b.一阵无名的恐怖冰冷地从心上散布到四肢,冻结住他俩的身体和喉舌。(《上帝的梦》)

    (二)事物域

    1.“冰冷”喻色彩

    色彩学上根据心理感受把颜色分为冷暖色调,所以,当人们看到白色时会联想到下雪或结冰的冬季,看到色调最冷的蓝色时同样也会有“冷”的心理感受。如:

    (7)a.于冰冷的月光下诞生了这个纯粹邪恶的物种。(《魔戒》)

    b.克丽珊娜用厌恶的眼神看着他,这让她灰色的眼眸变成冰冷的蓝色。(《龙枪传奇》)

    2.“冰冷”喻事物发展不顺利或停滞

    一旦结冰,感受到的就是阵阵寒意以及一段时间内固定不变的形状,可喻事物发展停滞不前。如:

    (8)至八十年代末尾,复苏不久的西方学术研究很快冰冷。(《读者》)

    3.“冰冷”喻事物无生机

    “冰冷”让人想到寒冷的冬季,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失去生机。如:

    (9)整个巷子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单调,冰冷。

    4.“冰冷”喻悲惨的生活

    “冰冷”代表了毫无生机的冬季,可以使人联想到同样没有希望的生活。如:

    (10)a.我的感觉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一点也不觉得生活的冰冷和绝望。(《私人生活》)

    b.我们让她的心彻底凉了,所以即使她还守着火,过的却是冰冷的日子。(《额尔古纳河右岸》)

    5.“冰冷”喻语言文字

    “冰冷”的具身感知可映射到抽象的语言文字,形容其心理上的“冰冷”感觉。如:

    (11)a.这个简单冰冷的词兒象把钢刀似的插进他那激昂慷慨的倾诉里。(《悲惨世界》)

    b.也有一些作品是离开了这一切的。那么它就没有体温,冰冷得让人难以接近。(当代文学)

    6.“冰冷”喻数字

    数字是精确的计量工具,通常其对应关系只体现在“量”上,无感情色彩的特质与“冰冷”相对应。如:

    (12)a.冰冷的数字后面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新华社2001年新闻报道)

    b.几十万元对我而言,只是个冰冷的数字。(《作家文摘》)

    (三)社会域

    1.“冰冷”喻感情破裂或关系疏远

    社会中的“个人”或“家国”关系遇到“冰点”时都会出现破裂或疏远的情况。如:

    (13)a.两个人之间却垒起了一道冰冷冰冷的墙。(《皇城根》)

    b.当爱情突然变成冰冷,该怎样佯装出一副温情脉脉的样子来。(《美国悲剧》)

    c.虽然中苏关系处于冰冷时期,但几经周折还是签订了“中苏航空交通协定”。(1993年《人民日报》)

    d.为陈水扁“终统”后冰冷的两岸关系带来一丝暖意。(网络语料)

    2.“冰冷”喻市场不活跃、萧条

    如冬季般冰冰冷冷的景象恰好对应市场萧条的不乐观情况。如:

    (14)a.总算使冰冷的市场露出了笑容。(1998年《人民日报》)

    b.我国以钢材等建筑材料为代表的一部分重要物资市场一阵火暴一阵冰冷。(1994年报刊精选)

    3.“冰冷”喻困难或低谷

    (15)a.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状态有好有坏,有时候火热,有时候冰冷。(网络语料)

    b.你正处在生命中最冰冷的寒冬,战士。(《龙枪传奇》)

    4.“冰冷”喻气氛死气沉沉、不活泼

    “冰冷”使人联想到冬季,同样的死气沉沉。如:

    (16)a.使得客厅里暖洋洋的空气忽然变得冰冷了。(《上海的早晨》)

    b.林忠感到这家庭里是那么冰冷。(《铁道游击队》)

    5.“冰冷”喻战争残忍

    武器预示着战争的存在,此时“冰冷”的肤觉感知已延伸至战争中武器夺去鲜活生命时的残忍。如:

    (17)桌上和墙上贴满了各种武器的三面识别图,冰冷得没有半点人味。(《士兵突击》)

    6.“冰冷”喻现实残酷

    (18)a.这句话让陆涛感到冰冷的现实一下子压过来。(《奋斗》)

    b.又在爱情和商业发展这两个方面超越了现存的冰冷现实。(《读书》)

    7.“冰冷”喻教条规则或思想刻板

    “冰”的固体外形在低温条件下不可轻易改变,可喻教条规则或思想的一成不变。如:

    (19)a.教条和规则是冰冷的砝码。

    b.放手让这个豪放热情的芝加哥青年去深挖冰冷僵硬的新英格兰思想史。

    四、“冰冷”语义的认知理据

    根据Goldberg(1995)的构式语法,“NA表量构式”为一类表示性状量度的“名饰形”的形义配对体。本文着重探讨复合词的概念隐喻。“冰冷”是温度域“NA表量构式”的一个常见次类,即“复合类名形表量构式”(罗思明,2014),具有[+量度]语义特征,其中“N(名词)”是量度标准,其基本“估量义”通过比拟展现。为表达需要和人们的具身体验,当表达“像冰一样冷”的感知体验时,用“冰”来突出“冷”的程度,此后就出现了“冰冷”,以此来形容“冷”的程度。

    同时,“冰冷”构式的形成也是范畴化的作用。“范畴”一词最早由Lakoff(1987)提出,此后,赵艳芳(2000:63)又提出,基本范畴是人们认识世界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们对世界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其中,基本范畴还可进一步划分出下属范畴。语义上体现为“家族相似性”。根据Schmid(2007:124)和赵艳芳(2000:58~59)对于基本范畴特征的认识,在温度域中,“冷”是四大基本温度范畴之一,基于对不同程度“冷”区分的需要,由基本范畴延伸出了更具体的下属范畴,由此产生了“冰冷”构式。基本范畴“冷”具有概念模糊性,“冰冷”则更有概念具象性。

    “冰冷”最初多指人的肤觉感受,基于体验获得,之后因隐喻而使语义发生了拓展,投射到了较抽象的经验域,即个人域、事物域和社会域。Ungerer&Schmid(2008:115~119)同样提出,隐喻是基于事物间的相似性,是不同认知模式之间的投射。因此,“冰冷”的具体特性作为始源域投射到了丰富的目标域。“冰冷”的隐喻投射基本遵循由个人域依次到事物域再到社会域的顺序。首先,“冰冷”从肤觉感知触发,在身体上喻体寒,脸上喻面无表情,性格态度上分别喻冷淡和冷漠,就心理感觉上,喻灰心丧气和害怕。其次,基于个人的“冰冷”体验来认知事物,喻色彩、语言文字、数字、悲惨生活,喻事物无生机,喻事物发展不顺利。最后,隐喻延伸至社会域,喻关系疏远、市场不活跃、困难或低谷、气氛不活跃、战争残忍、现实残酷和教条规则或思想的刻板。详见表1。

    五、结语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库,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冰冷”的概念隱喻,发现“冰冷”的隐喻基于个人自身体验展开,主要投射到个人域、事物域和社会域。“冰冷”构式的形成是范畴化和隐喻的共同作用。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2]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Lakoff,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In.Dirk GeeraertsCognitve Linguistics:Basic Readings[C].Berlin & NewYork:Mouton de Gruyter,1993.

    [4]Schmid,H.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5]高航,严辰松.汉语温度图式所衍生的概念隐喻[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7-12.

    [6]雷丹,覃修桂.体验认知视角下“热”的概念隐喻——一项英汉对比实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3,(3):24-28.

    [7]罗思明,查如荣,董银燕.“表量构式”的“量准则”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23-27.

    [8]郎姗姗.英汉温度隐喻对比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唐树华,董元兴,李芳.构式与隐喻拓展——汉英温度域谓语句形容词隐喻拓展差异及成因探析[J].外国语,2011,(1):50-57.

    [11]张立红.温度词“热、冷、温、凉”语义演变的历史考察[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徐峥峥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料库 汉语 认知 冰冷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