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信息时代档案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1-04-16 07:52: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分析信息时代对档案职业的技术环境、用人环境、法制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从环境角度提出未来档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包括顺应档案职业发展的技术环境,提高档案职业主体的核心能力和业务素质;改善档案职业的用人环境,优化档案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档案职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档案开放利用的法律法规;营造关注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档案宣传和教育。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职业;可持续发展

    档案职业承载着积累、保存人类记忆的特定社会功能,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档案职业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环境氛围直接影响着档案职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档案职业的发展状况。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改变了档案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使档案职业发展的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档案职业主体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促进形成良好的职业环境,才能有效推动档案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时代对档案职业环境的影响

    (一)档案职业技术环境逐步信息化。1.硬件环境的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打印機、图形图像处理系统等信息处理设备;复印机、速印机、轻印刷系统等信息复制设备;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电话机、传真机等信息传输设备;磁存储、光存储、缩微胶片和摄录像设备等信息存储设备;稳压电源、UPS、碎纸机和空气调节器等其他办公自动化辅助设备广泛应用于档案工作领域,档案职业硬件水平逐年提高。

    2.软件环境的集成化。档案管理逐步摆脱传统手工模式,由单机数据管理模式走向网络信息管理模式,世纪科怡、北大方正等公司开发的档案管理系统不断得到推广,OA档案管理系统也日渐成熟趋向风靡,档案工作越来越依赖于软件系统的应用。3.档案资源载体多元化。除传统纸质载体外,电子、音像、视频、照片等新兴载体不断出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化档案传播方式。

    4.管理方式智能化。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档案整理的对象逐步由笨重的纸质档案变成了具有巨大储存功能、轻便的存储器。数据库系统取代人工检索,能准确、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档案能被远距离传输,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异地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

    (二)档案职业用人环境面临挑战。随着网络通信技术、高速扫描技术、影像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字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档案职业越来越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长期以来档案工作领域没有建立档案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或档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也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核心技能和业务素质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很多档案岗位成为领导们安置家属或照顾老弱病残的“特殊岗”,无法形成终身制和经验化的档案职业主体。另一方面,国家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因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其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在社会公众的大范围内发挥出来,档案职业出现了“边缘化”趋势。政府机关虽然是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但其档案管理职能也因社会功能发展有限、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附属角色。档案工作人员地位较低,福利待遇差,发展空间受限,职业晋升机会少。由于对职业前景缺乏信心,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选择离开,造成档案人才严重外流,这种状况反过来影响到社会对每个档案从业者的工作认可,导致这一职业缺乏吸引高水准专业人员进入的优势,加剧档案职业声望和地位的下降,形成档案职业用人环境的恶性循环。

    (三)档案职业法制环境有待完善。步入信息时代,网络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时间观念,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更加广泛多样、需求的即时性更强,对开放档案的实效性、全面性有了更高的期望,但我国《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规定:“机关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现行档案,主要供本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使用,不属于开放范围。”这样造成开放的档案的信息相对老化或滞后,缺乏时效,很难满足公众现实的档案利用需求。其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法律法规对网上档案开放的具体类别范围缺少明确的规定,比如什么类别的档案能提供网上目录检索,什么类别的档案能在网上进行全文公开等。此外,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没有一套完整的立法体系。《档案法》第21条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可对其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第22规定

    “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档案的所有者有权公布,但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暂行规定》第7条明确“对社会开放会损害公民声誉和权益的档案,应当控制使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3条规定“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实际操作中,无明确的标准可依照,缺少具体的处罚措施,不能满足实务需求,亟待完善。

    二、基于环境角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议

    任何档案职业活动开展都离不开档案职业发展的时代背景、离不开档案职业环境,为适应信息时代给档案职业环境带来的影响,档案职业必须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实现社会与职业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一)顺应档案职业发展的技术环境,提高职业主体的核心能力和业务素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有坚实的系统知识,在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编研、档案科学研究等工作中,熟悉并掌握档案形成过程和档案内容涉及的政治、历史、经济、军事、天文、历法、医药、教育、文艺、哲学、伦理、宗教和民俗等诸多领域的系统知识,正确判断档案的参考凭证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还要具备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设备,自动处理、储存、管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要加大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的实体保管者变为信息传播者;要提前介入文件生命周期,对文件产生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管理,从消极的末端保管者变为积极的全程参与者。档案管理人员只有紧跟时代发展,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的新要求与新挑战,积极更新价值观念,强化核心能力,提升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改善档案职业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档案开放利用的法律法规。只有把深藏在“深閨大院”、封闭在“金库石匮”中的档案最大限度地开放利用,档案职业才能不断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但在档案的开放利用中,如何维护广大公众的信息知情权、保障档案中涉及的个人隐私权,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档案立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1.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信息知情权,形成系统完整的档案开放体系,扩大档案职业的社会影响力。要进一步扩大档案开放的主体,除国家各级档案馆外,部门档案馆、专业档案馆逐步开放;机关档案室适度开放对公众十分有用的现行文件。公民可利用的档案范围扩大后,档案职业的社会声望才会随之提高。2.完善隐私权保护专门立法,为档案管理行为中的个人隐私权问题提供法律准绳。促进档案开放的同时必须协调好档案开放与保密的关系,建立档案隐私权保护的专门法律体系,真正实现公民隐私权的有效保护与合理限制。要通过立法明确隐私权规则的适用范围、隐私权人享有的具体权利、档案管理部门的告知义务、保密义务等。同时也要赋予档案管理部门特定的信息公开权,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中可以无须权利人同意而公开档案信息的权利,以增进公共利益;赋予档案管理部门必要的档案信息免除公开权利,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享有保有档案资料而不提供信息公开的权利等等。

    (三)改善档案职业的用人环境,优化档案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1.完善用人机制。在西方国家,档案工作者的从业标准非常严格,整体素质非常高,在社会中享有较好的声誉和丰厚的薪酬。今后我国在选人方面应引入竞争流动机制,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科学设置岗位,根据档案人员素质情况进行岗位聘任,让档案职业主体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管人方面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加强聘期考核,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制定违法违规行为惩罚性措施,进一步约束和规范职业行为。在留人方面应完善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业绩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同时通过目标激励、职业生涯规划等精神激励方式对档案职业主体加强人文关怀,增强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营造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调整人员结构。在专业结构上,改变单一的档案专业人员队伍结构,逐步引进计算机、法学、史学、行政管理等非档案专业人才。在学历结构上,补充高学历人才,承担编研、管理、网站维护、宣传等工作。在年龄结构上,老中青合理搭配,以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档案人员为主,以老带新,形成一支承前启后、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四)营造关注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档案宣传与教育。档案工作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自身并不直接进行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生产,要顺利地进行档案工作,必须依靠社会环境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的保障。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挖掘内部潜力,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开展档案宣传与教育工作,以求全方位扩展社会档案认知、提高社会整体档案意识。首先,档案工作者要有效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地向社会各层面传播档案信息。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有线网络、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客户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优势,可以成为档案宣传最为时尚而有力的手段和途径。利用大众传媒实现跨媒体合作,更能激发观众共鸣,如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借助电视媒体运用影像、幻灯、三维特技、电脑特效模拟等多种信息技术,引领观众走近档案,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其次,档案工作者应该积极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档案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民众充分展示馆藏档案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并加强与档案宣传受众的积极交流与互动,让档案宣传焕发时代风采,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档案工作融入社会,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稳定、包容而又开放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魏晓琳.信息时代对档案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辽宁大学,2011.

    [2]罗学玲.信息时代档案职业发展问题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4(34).

    [3]马仁杰,蔡璇.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利用者需求分析[J].档案,2017(2):31-35.

    [4]宋朋,吴卉贝.信息时代背景下档案职业变化的发展策略[J].山东档案,2016(4):11-14

    [5]陈怡竹,黄猛.档案开放利用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J].档案学通讯,2013(6):62-65.

    [6]王寺凡.论档案工作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性关系[J].山东档案,2015(2):19-21.

    [7]夏素华.新媒体时代我国档案宣传工作探析[D].山东:山东大学,2013.

    [8]邓羽.信息时代档案宣传工作策略[J].档案,2012(1):58-59.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