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1-04-16 08:02: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欣赏自然风光和获得身心的舒畅和精神享受,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又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发展旅游,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仅就察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面临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有限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165-01

    1引言

    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兼顾目的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目标,基于对资源的深度、循环利用,以达到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文化、改善目的地居民经济、社会状况,同时满足游客观光、休闲、游憩、度假等需要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1 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资源是在旅游开发中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以生态美为吸引物的资源。目前我国各旅游机构对生态的保护与开发还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区旅游的迅速发展,很多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能够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补救的发展观,尊重自然规律,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统一。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能很好地协调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与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的关系,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心守护、大力传承,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民族地区拥有保存较为完善的古村落、特色的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我们只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中被过度开发利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得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民族文化保护形势严峻。生态化这一发展理念,有利于帮助民族地区的人们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相协调的关系,从而能够合理开发利用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断挖掘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3 有利于增强游客体验

    目前,我国旅游消费市场开始向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方向发展[4],游客外出有着更高的要求,由基本的观光向生态体验过度。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必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生态化的发展模式能够遵循旅游市场规律设计出更符合游客需求的产品,有效利用资源,找回“乡愁”,留住“乡愁”,以心灵归宿为出发点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从而增强游客体验。生态化的自然保护区旅游,既能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需求,又对生态环境的伤害最小,极具发展潜力。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态观念、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游客更能接受生态化旅游这一新的旅游形式。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案例

    3.1 “古朗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基本概况:古朗屯依托丰富的金银花资源和古朴的民俗文化,打造集民俗文化体验、观光旅游、农耕娱乐为一体的“绿富美”的综合示范屯。因地制宜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促进了生态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有效地推动了扶贫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该模式实质上是旅游扶贫模式,是马山县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探索出来的。主要特点如下:

    1)成立了马山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原有管理体制,村民当家做主。

    2)以节会为突破口,从整屯推广到整乡,以点带面开展自然保护区民俗旅游。

    3)社会环境的需求是该模式成功的外在因素。

    3.2 “红水河百龙滩模式” - 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基本概况:红水河百龙滩景区以“山奇、水秀、湖旷、坝伟、滩险、桥美”为特色,以水域风光游、休闲度假为内容,建成集疗养、度假和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使沿线村庄、农户收益。该模式是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衍生出来的。由政府统一规划,对其进行整体开发。主要特点如下:

    1)依托省级风景名胜区发展成形,强有力、高度集权的管理主体是该模式成功的必要保障。

    2)以“政府+企业+农户”额方式,共同经营管理该景区,有效保证了该景区的长期稳定发展。

    3)对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是该模式存在的重要前提。

    4)开发权与保护权部分分离。

    参考文献:

    [1] 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1998(3):20-22.

    [2] 徐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證[J].江淮论坛,1998(1):60-65.

    [3] 陈刚.环境美与生态旅游[J].旅游学刊,1996(4):43-45.

    【通联编辑:代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