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论卢梭自由理论的价值困惑

    时间:2021-04-18 07:51: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自由理论作为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理论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其自由的内涵是: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卢梭以“公意”理论为基础,以极具辩驳性的语言,阐述了自由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自然自由,到产生社会状态后人的自由权利的丧失,最后发展到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归复的梯级发展过程。但在他的自由思想中却蕴含着一些自身无法消解的困惑,即个人自由的困惑、公意的困惑、自由思想在实践上的困惑,正是由于这些困惑,才让卢梭的自由理论在现代社会甚至出现了悖论的误解。

    关键词:卢梭;自由理论;社会契约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087-02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句话就是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发人深省的开篇,卢梭认为这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来关于自由的最大困惑,也就是丹尼尔·卡伦所说的谜团。以此为基础,卢梭分析了产生这种恶的原因,详细阐述了自由理论产生的背景、内涵等。

    一、卢梭的自由理论困惑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卢梭虽然生于瑞士日内瓦,但却在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真理的时候生活在了法国,就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卢梭的这篇文章在时隔27年后才变得家喻户晓、广为人知,人们一谈到“自由和主权”,就要从他的《社会契约论》中来寻找关于自由理论的证据,就要用自由理论作为他们推翻压迫和封建制度的理论武器。可见,卢梭的自由理论并非是偶然产生的,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状态中,人们普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才促使了卢梭生活于这样的社会状态下能够感同身受,理解对于真正自由的渴望。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提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正如罗伯斯庇尔称赞卢梭一样,“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先驱”,卢梭自由理论的问世,指明了法国人民将以何种姿态获取社会地位。

    (二)思想背景

    与生活在18世纪的其他契约论者建立在“自然状态”的构想不同的是,卢梭的自然状态内含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从卢梭的文章《论科学和艺术》中就可以看出,在其文章中,卢梭都贯穿着自然使人幸福,而社会的存在使他们生活悲惨。卢梭认为,人类社会科学的进步都是违背了人类真正的自由,技术制度的进步和完善使得独立的个体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相互依靠,这与“自认状态”下的完全自由是相互违背的,这也就是“枷锁”产生的原因所在。

    二、卢梭自由理论困惑的内涵

    自由(freedom或liberty)一词古已有之,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文艺复兴以后学者们对于自由的争论,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对自由给予不同的定义,要考察自由内涵,必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谈。

    (一)自然自由

    卢梭认为,只有从人类的初始状态出发,来考察人类的整个演变过程,才能发现人类具有什么天赋的权利,这种天赋的权利又是如何在社会状態下丧失掉的,我们才能用同样的方式把这个权利找回来。在自然状态下,人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要方面,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的束缚和支配,表现为一个外在于自然的主体,会以“自由主动者的资格”参与到自然的关系之中,并通过自由行为来进行取舍,有时甚至是违背自然的规则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松散的,没有压迫和剥削,每个人都孤独地生存着,不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也不存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意志的强迫。可见,自然状态的人只有纯粹自然状态的冲动,他的欲望不会超过他的身体需要,可以说是无欲无求的。所以,这就从人类产生的起点论证了“人生而自由”,只是在自然状态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的自由是一种低级的自由,并不存在约束自由的“枷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是快乐的。因此,自然自由即符合本性的自由遵循着自爱和他爱这两种情感,使得束缚自由的枷锁还不至于过早产生。

    (二)社会自由

    不论在政治思想家还是卢梭的理论中,自由总是与平等联系在一起的。平等是拥有自由的前提条件。随着人类告别原始社会的生活,家庭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普遍形式,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偏爱心、各种各样的观念,同时人的认识能力的增长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们逐步脱离了自然状态,也就失去了自然自由。所以,卢梭对此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即新的自由观——社会自由(契约自由)。通过构建社会契约,构建新的自由,用社会契约来保障个人自由。而这个契约的建立和实施在于对公意的服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公意是以消融个人的意志和自由为依托的。在这种制度下,公意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但是,公意仅仅是众意中去除多数和少数以外的共同部分,当公意中的个人意志与公意发生矛盾时,必须割舍个人意志服从公意。“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那么,作为公意的自由实现了,作为众意的个人自由却又被淹没了。这不就恰恰印证了“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的箴言了吗?

    (三)道德自由

    在契约中,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卢梭提出自由状态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道德自由,人的自由不仅要靠服从公意的理性判断,而且要依靠道德来捍卫。当每个人在获取自由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感性而伤害他人的权利,而是通过道德所产生的理性原则来判断,使之达到真正的自由,这种捍卫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法律。对公民个人而言,法律正是全体意志的体现,是自己的意志,你反对法律就是反对你自己;对不服从公意的人,要迫使他自由。所以,也用不着问人既然是自由的,为什么又要服从法律,因为法律是我们自己的意志的记载。尽管卢梭随后又指出了创设公民宗教的必要性,它的实质就是将法律神圣化,使宗教义务等同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使宗教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卢梭也指出将风俗和习惯,尤其是舆论等道德化并铭刻在公民们的心中,这些在捍卫道德自由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自由被卢梭认为是人类摆脱“枷锁”的良方,他认为服从法律并不是限制人们生活和生存的“枷锁”,因为这个法律本身就是由我们自己建立的。

    三、限制自由的“枷锁”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卢梭通过三个视角,即自然自由、社会自由、道德自由三个方面来论证其自由理论中的这个经典矛盾,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限制卢梭自由理想实现的“枷锁”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济活动

    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人们的经济活动的重要指向,人们的各种各样的精神活动包括政治活动都必须依赖于经济活动,从人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出发考察人的自由,能避免我们仅仅从观念上、形式上来分析自由。作为根本性因素的生产力,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在原始社会,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生产极其落后,而“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与自由相比,血族的支配成为主要的状态;到了阶级社会,随着国家的产生,生产活动得以丰富,但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斗争又成为限制人们自由的主要因素;即使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质的提高,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阶级利益的对抗虽然最终消失,但是非阶级的利益差别仍然存在,政治权利尽管为人们普遍、真实、平等地享有,但社会公共权利却仍然有政治统治的性质;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失,社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治社会即自由人的“联合体”时,个人自由才得以实现。

    可见,生产活动是影响人类自由的基本因素,不论是缺乏足够的生产活动还是生产活动低下,都将阻碍人们获得自由的权利。

    (二)社会关系

    社会作为人们生活的载体,是人们交往的复合体。社会关系由此而产生,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相互联系的一种联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社会关系有多种分类,从社会关系的主体和范围,可以划分为个人之间的关系,群体、阶级、民族内部关系;从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从社会关系包含的矛盾性质,可以划分为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也就是说,每个人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和生活,都将依附于各种社会关系。作为一国的公民,自然就依附于国家成为国家体系中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也必须依靠社会这个集体来完成自己的私人活动;作为家庭中的一分子,家庭为我们提供了血统的继承,任何脱离社会的行为都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也就成为限制自由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只有依赖和遵守不同的关系体系,才能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具有依附关系的存在,又都是不自由的表现。

    所以,综合来看,经济活动是阻碍人们实现自由的物质因素;社会关系是精神因素,只有正确处理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打开束缚自由的“枷锁”。

    四、解开“枷锁”的途径

    (一)社会契约

    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严重束缚了每个人的自由,由于每一个生活在社会状态中的人都依附于不同的关系网中,要适当地调节这些关系,就必须按照卢梭所提倡的观点,建立能够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的社会契约,让在契约中的每一个人以及他所有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这样每一个结合者就没有什么额外的要求,也不会保留任何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都能从其他结合者那里得到与他转让的权利相同的权利,每个人都得到了他失去的东西的等价物,并获得了更多的保护其所有物的力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足够使每一个人不至于束缚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而是把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全部力量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把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接纳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社会实践

    由于个人综合素质低下,导致自由总是离我们遥遥无期,不论是没有获取自由的身体素质还是没有获取自由的坚定意志甚至是没有承受得住社会主流观念对抗的心理素质,都成为影响我们个人自由的主观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只有符合实践的才是正确的理论。社会实践能为我们的理论提供正确与否的检验,而且也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经受住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才能培养出经久不衰的获取真理的精神。

    由于卢梭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的推动作用,使卢梭成为“自由主义之父”,这为以后各个思想家研究自由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正因为其提出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的这一矛盾的存在,使得思想家们争先恐后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就丰富了关于自由思想的解释,比如康德、赛亚·柏林等人就曾深入地研究过卢梭的自由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促进了政治思想的多样性发展。同时对于普通公民而言,虽然卢梭的自由理论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争取真正自由的精神指导和方向,促使他们摆脱现状,为更好的生活状态而努力奋斗。

    卢梭的自由理论即“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这一矛盾仍然还没有得以解决,这个矛盾集中体现在了实现个人自由和维护社会、国家、集体的公共自由这两个愿望,这两种愿望难以协调,决定了他的自由理论也是一种难以走下神坛的理想,因为一旦它从理想的神坛走向世俗的世界,也就走向了它的反面。迄今为止,卢梭依然是人类追求自由的精神导师,是一种不曾妥协的革命象征,是一服理性批判的清醒剂。分析卢梭的自由理论的难题,深知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难题,更是全人类的难题;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不仅是理念的,更是实践的。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高修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3]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4]李石.卢梭的自由理论[J].政治思想史,2011(2):118-126.

    [5]高峰,胡丽娟.卢梭思想中的自由与平等关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38-40.

    [6]龚群.论卢梭的平等与自由[J].政治思想史,2012(12):1-13.

    [7]吴玉军.个人自由与社会认同的内在张力[J].海南大学学报,2004(3):223-227.

    [8]高信奇.当马克思遇到卢梭[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2(1):65-71.

    [9]韩敏复.浅析卢梭的自由观[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4):65-67.

    [10]陈晓洁.论卢梭的自由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7(9):793-894.

    [11]梁光晨.自由的捍卫者与自由的敌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2(5):49-53.

    [12]牛文明.洛克和卢梭的自由观及对教育思想的影响[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4-16.

    [13]马飞翔.卢梭的自由思想之难题[J].政治与法律,2002(4):44-47.

    [14]刘欣欣.卢梭自由思想探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報,2011(5):33-36.

    [15]郑巍.自由在契约论伦理思想中的统一[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5):30-33.

    [16]马捷莎.析卢梭自由理念的价值困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4):113-117.

    相关热词搜索: 卢梭 困惑 理论 价值 自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