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论管理规范理论的价值

    时间:2021-04-18 07:54: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管理实证理论的目的是解释与预测管理现象,它回答管理科学问题;管理规范理论的目的是为使管理实践达到目标而提出的解决方法,它回答管理现实问题。管理思想史上的早期理论基本上都是规范理论。当然规范理论并非完美无缺,规范理论缺少实证检验的数据,其严谨性不如实证理论,但是仅有实证理论,管理学的框架就是支离破碎的,无法直接用于解决管理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管理实证理论;管理规范理论;价值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218-02

    一、管理实证理论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标志着哲学上以培根等为代表的“经验论”的成功,但“实证主义”这一哲学名词或哲学派别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正式形成,其最初核心是石里克创立的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大学自1895年起设立归纳科学哲学讲座,头一个担任这个讲座的是物理学家马赫,1922年,石里克应聘担任这个讲座的教授,石里克本人也是从讲授物理学转为讲授哲学的。1924年,石里克接受他的学生费格尔和魏斯曼的建议,建立了一个关于经验科学哲学问题的小组,参加这个小组的,先后有石里克的同事和学生,如卡尔纳普、纽拉特、魏斯曼、费格尔等哲学家,还有一些对哲学感兴趣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如哈恩和弗兰克。1929年,纽拉特、卡尔纳普和哈恩共同起草了《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小组》这篇纲领性宣言,正式宣告了这个学派的诞生,在这个学派诞生后不久,费格尔1930年首次提出了“逻辑实证主义”这一哲学名词并使之成为该学派的核心主张。

    自哲学上的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出现以后,它对“逻辑实证”的本质以及方法等的深入探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各门具体科学中研究方法的理解,使各门具体学科中方法论的使用获得了更深刻的认识论基础。逻辑实证主义也为孔德等人创立的社会学奠定了哲学基础,在实证主义方法的指引下,从传统社会哲学中解脱出来的各门社会科学,确立了基于实证的新范式,获得了快速发展。

    逻辑实证主义在应用于科学研究时,有一套严格的操作方法,这就是“假说—演绎—检验”体系,该体系认为,科学理论是诸假说的集合,它们通过经验上的可观测结果而得到检验,如果这些结果在试验中或者其他数据收集过程中被观测到,那么那些观测所检验的假说就被接受。后来波普尔进一步发展了实证主义,将所谓的“证实”发展为“证伪”,但实证方法的核心,即“假说—演绎—检验”体系则完全保留。

    管理学研究和论文由此形成了“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理论文献综述—指出以往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假设—设计量表、收集数据—统计分析—验证假设—提炼结论”的固定模式。

    二、实证理论不能回答管理的“现实问题”

    实证方法通过对假说的验证来解释现象,可是纯粹的实证方法能够解决“问题”或“矛盾”吗?答案是否定的。呂力曾提出管理学研究中“求真”并不直接“致用”的观点,这是因为“现实问题”产生于管理的目标与当前目标条件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改造世界的实践目标与现有条件不足的矛盾。解决问题就是要想出方案,想方设法加入主观努力、技术思考或物质手段,以便达到目标——而不仅仅是解释现象。

    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结果是科学规律,而现实管理实践中仅仅有规律是不够的。因为,“规律”只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它并没有回答实践者、行动者所关心的“应该怎样去做”的问题。换言之,由实证方法得到的实证理论是关于“规律”的理论,根据著名科学哲学家邦格的说法,“科学规律推不出规则,反之亦然”,实证理论是不能直接用于指导实践的。规律推不出规则,机理推不出操作,是因为在机理和操作之间存在着一个设计环节。例如,建筑是一种技术,它所依托的规律是结构力学,但仅仅了解结构力学,并不能设计出一栋建筑,建筑的设计过程必须包含它如何满足人的功能需要以及审美需要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结构力学是不能回答的。

    具体到管理实践中,来自于纯粹的经验概括的行动规则绝不是少数,此外,管理实践中的行动准则还涵盖了科学之外的民族文化、约定俗成等成分。例如,现实管理实践中,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丰田的看板式管理方法等看起来都不像是从实证理论中推导出来的,而更像一种结合了经验、文化与灵感的混合物。从管理思想史的角度看,法约尔的十四条管理原则就根本不是实证理论。

    从研究的过程来看,实证方法是从科学问题开始,为解释现象而提出假设,再对假设进行经验检验;而管理实践需要从现实问题开始,并不是构造解释性假设,而是提出各种不同的设计,然后对不同的设计进行模拟与检验、评价与选择,进而加以实施,从而解决问题,因而实证方法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三、管理规范理论及其价值

    社会科学中,“规范理论”与“实证理论”之间的分野一直存在。例如,在经济学中,实证分析是指分析经济现象“是什么”的方法,而实证理论则是对客观事物的状况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的事实性陈述;规范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方法,而规范理论是为了指导如何提出有意义的政策建议。

    管理实证理论的目的是解释与预测管理现象,它回答管理科学问题;管理规范理论的目的是为使管理实践达到目标而提出的解决方法,它回答管理现实问题。仿照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对规范会计理论的说明,管理的规范理论应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1)确定管理领域,以便集中归纳有用的基本管理原则,并形成管理理论;(2)建立应达到何种目标的应然标准;(3)提出改进管理实践的建议;(4)向那些随着社会对管理的需求扩大而试图拓展管理应用范围的实务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框架。

    管理思想史上的早期理论基本上都是规范理论,至今仍作为主流教科书框架的法约尔管理过程学派也完全是一个管理的规范理论,当代管理规范理论的大师则首推德鲁克。

    规范理论的主体采用演绎的框架,这是因为规范理论关注应该如何,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规范理论使用“倒推”的方法。规范理论因为采用“倒推法”,很多时候重视的是“必要条件”,即要达到目的B,必须具备条件A;实证理论因为要寻求管理现象的规律,它重视的是充分条件,即在条件A下,一定会出现现象B。实证理论因为直接目的不是指导实践,因此它不在意其它也能达成现象B的条件,这样,管理实务工作者依照实证理论有时就无法做出选择。例如,实证理论的结果表明了顾客忠诚可以增加销售量,但是否只有顾客忠诚才能提升销售量呢?实证理论不关心这一问题;又如,实证理论中组织愿景的确立能提高组织绩效,但是否只有先确立愿景才能提高组织绩效呢?

    相比较而言,规范理论因为采用倒推法,它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例如,法约尔认为做好管理工作必须重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是一个必要条件,这样就使管理者有章可循,可以按图索骥地达到管理目标。实证理论与规范理论在理论构成上的表现也不同,规范理论结构严谨,有中心、有展开,中心围绕着管理的核心目标,而大部分实证理论显得零散,导致管理实务工作者在看完若干篇实证论文后,极有可能出现“不看还清楚,越看越不清楚”的情况。管理实证理论在领导行为方面的混乱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进入第三代领导理论之后,“✕✕型领导”的概念层出不穷,导致实务工作者莫衷一是,如此发展的领导理论已经完全丧失了其实践意义。

    自1941年美国管理学会(AOM)成立以后,管理学研究的实证方法和管理实证理论在学术界取得了压倒性优势,AOM的会刊AMJ曾经声称以后只发表实证研究论文。近年来,不少海外学者不断强调管理中的实证研究,甚至认为这是管理研究唯一正确的方法,是理解和指导管理实践的“倚天长剑”。然而,如前所述,管理实证理论并不能直接“解决”管理的现实问题。自泰勒、法约尔以来的管理规范理论仍具有重要价值。

    当然规范理论并非完美无缺,规范理论缺少实证检验的数据,其严谨性不如实证理论,这表明实证研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仅有实证理论,管理学的框架就是支离破碎的,无法直接用于解决管理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吕力.管理学合法化运动的历史、危机与前瞻[J].管理学报,2011,(10).

    [2] 吕力.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J].管理学报,2011,(6).

    [3] 谭劲松.关于管理研究及其理论和方法的讨论[J].管理科学学报,2008,(2):145-151.

    [责任编辑 王晓燕]

    相关热词搜索: 管理规范 理论 价值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