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读滨下武志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时间:2021-04-18 07:59: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滨下武志教授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一书,以一种全新的独特的研究视角,为我们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从中国和亚洲内部的传统因素中寻找中国和亚洲近代化的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出发,将亚洲发生的变化置于全球经济演变的背景中进行思考研究,对近代中国和国际关系的变化提出了独特见解,下面就我自己读此书的收获做一简单的梳理论述。

    关键词:滨下武志;朝贡体系;新视角

    1 滨下武志与《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1.1 滨下武志

    滨下武志教授是当今日本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中最为活跃,最有代表的一位历史学家、汉学家。滨下武志教授于1943年出生在日本静冈县,1966年入东京大学东洋史学科读书,曾先后在法国社会科学院等研究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任客座研究院、客座教授,同时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在国际学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其学术观点受到了国际历史学家的广泛关注。

    1.2 全书概况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一书是以滨下武志教授7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为基础的,本书主要论述了滨下武志教授对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一些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中国近代史开启的契机问题;其二是如何把亚洲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亚洲近代史的问题。作者认为要从体现着历史纽带的亚洲区域内的国际秩序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总体的内在变化之中,去把握作为亚洲史的延续形态的亚洲的近代化,并且作者也提出了只有从亚洲的近代中去探求中国的位置及其变化,才是考察中国近代道路的方法。

    2 书中的观点与自己的看法

    2.1 朝贡贸易体系

    滨下武志教授认为这种简单的“冲击—回应”模式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历史,他试图从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事实出發对东西方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进而提出了“朝贡贸易体系”这一观点。滨下武志教授把中国与亚洲之间传统的政治交往模式—朝贡体系—理解为一种国际间(或地域间)的贸易关系,这种朝贡关系本身是一种交换,带有某种商品交换的色彩,“在本书《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中作者就写到“朝贡体制”是国内基本统治关系:地方分权在对外关系上的延续和应用,即将中央—各省的关系延续扩大到外国和周边,并将其整体作为一个有机的体制来把握”①。也就是说,通过进贡—回赐的方式,中国与日本、越南等关系较为密切的周边国家之间形成了核心的贸易网络,而各朝贡国之间又形成错综复杂的贸易关系,比如日本和朝鲜、暹罗和日本之间存在平等的贸易关系。另外,日本、越南等国又要求琉球等小国向自己进贡,形成次一层的朝贡贸易关系。这种以中国为核心的贸易关系,层层外推,形成一个庞大的贸易体系。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一书中滨下武志教授通过论述由朝贡贸易关系所推动的亚洲各国各地区的交易活动,产生了连接亚洲各地的交易网络、交易中心地、汇兑渠道和金融中心地等,并且在与外部世界进行商品交换的同时,对亚洲和中国市场的价格变动发挥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并且作者在第二章重点探讨了以帆船贸易为中心的亚洲区域贸易圈的形成、扩大以及亚洲区域贸易圈之间的白银流通、白银结算体系,同时在第五章滨下武志教授还分析了香港这些具有区域经济圈中枢地位的地区所具有的金融中枢地功能。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滨下武志教授以中国对外贸易为中心,特别是以欧美商人、银行是如何加入中国贸易体系为中心,进而探求此时贸易金融的发展变化轨迹,用历史事实对自己的论点进行论证。

    2.2 地域经济圈

    所谓地域圈,指主要以经济行为为纽带形成密切关系的地区。滨下武志教授提出的地域经济圈的概念,实际上突破了把国家作为一个单位进行论述与研究的限制,历来科学研究者都是以国家为一个基本单位去分析人类历史的发展,国家有疆域、边界,而这恰恰把研究者限制在了国家这个框架中,而滨下武志教授提出的地域经济圈这个概念正好超越了这一限制,打破了过去以民族—国家为空间观念的范式,把“地域圈”这一空间概念挤入“国家”和“国际”之间,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地域经济圈内各地区的结合,必然形成发挥网络中介作用的中枢地。这些中枢地在近代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比如香港、新加坡等地②。

    2.3 研究视角的转变

    滨下武志教授在第六章引言中提出,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需要不断寻求新的视野,并且不应该仅仅意识到自身是历史认识的主体,也应该去描绘同时代人的时代认识,并将其与现代的认识主体的课题意识进行对比和质疑,由此去辨析历史现象中所包含的复杂的脉络,从而在此基础上完成历史面貌再构成的任务③。滨下武志教授在此书的第六章探讨了从洋务、变法论中反映出来的对亚洲认识,以及西方通过通商、外交关系和基督教等活动对中国的认识。作者首先从近代思想史的视角出发,对传统的以知识界人士(思想家)为主线的研究视角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些知识界人士所描写的东西,并不是时代的本身,它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同时这也是思想史研究时代思想的限制,研究时代思想不应该只注重当时思想家的认识,也应该注意把握同时代人的眼光所观察到的当时时代的特征,因此滨下武志教授把研究亚洲与欧洲之间关系问题的视角转向了“民间”④。

    对“冲击—回应”模式反论,滨下武志教授认为,在西方侵入东方之前,在亚洲已经早已存在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以朝贡关系为主线的特殊的贸易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传统的地域经济圈,因此西方人来到东方之后,试图对这种亚洲模式进行改造以使之与近代西方国际市场相连接,这种情形可以说是西方“加入”东方模式,而不是对其全面摧毁而代之以全新的西方模式。“冲击—回应”模式只不过是从西方人的视角出发来看待东方的一种简单的思维模式⑤。

    3 小结

    滨下武志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一书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和“亚洲区域经济圈”为基础,运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理念,从不同方面去研究近代中欧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全球的视野将亚洲近代发生的变化置于全球经济演变的背景中进行论述观察,在这其中把握亚洲近代史在世界近代史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所起的作用,通过深化对亚洲区域内各国、各地区的认识,对亚洲形成一个全新的真正的认识,对研究近代亚洲史具有深远影响。 滨下武志教授的这种视野确实是新颖独特的,但是这种官方性质的“贸易行为”,加之明清时代的海禁政策、民间贸易及走私活动等原因,这种庞大的贸易网络是否真的存在,亚洲地区是否真的形成了完整的、封闭性的经济圈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作者只是论证了朝贡贸易体系。但是作者把亚洲作为一个有机体制,是一个统一体的这种构想,对于亚洲近代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注释

    ①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第31页.

    ②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第220页.

    ③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第262页.

    ④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第263页

    ⑤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序言第1页、第266页

    参考文献

    [1]王洪波.滨下武志:亚洲区域研究的杰出代表[J].对外传播.2010(3):62.

    [2]瞿意安.滨下武志的朝贡贸易体系理论述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1—75.

    [3]朱荫贵.朝贡贸易体系与亚洲经济圈——评滨下武志教授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J].历史研究.1999(2):148—157.

    [4]田守业.拓宽历史研究的视野—读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后所想到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4):18—20.

    [5]章益国.亚洲空间感的方法论意义—滨下武志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启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1):16—21.

    作者简介

    谢鹏弟(1992-),女,汉族,甘肃秦安人,研究生在读,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相关热词搜索: 契机 近代中国 国际 读滨下 武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