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自拟化痰祛瘀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阻证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1-04-23 07:53: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观察化痰祛瘀定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阻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痰瘀互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化痰祛瘀定眩方治疗,疗程均为15 d。观察2组治疗后DHI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2组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DHI评分,对照组高于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祛瘀定眩方对治疗痰瘀互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痰瘀互阻;化痰祛瘀定眩颗粒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8-0049-02

    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有“目眩、眩仆、眩冒”等不同称谓。《丹溪心法·头眩》:“眩者,言其黑晕转旋,其状目闭眼黑,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故可见眩晕的主要表现为眼花、视物模糊、自身不稳感或外界景物的旋转感。后循环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以“眩晕”为主诉的脑血管疾病,也是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临床以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复视、头痛、下肢或四肢无力等为主要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化痰祛瘀定眩”颗粒是本科在总结本院名老中医朱良春使用虫类药物搜风化痰祛瘀的经验基础上总结化裁而来的有效经方。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定眩颗粒,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南通市中医院门诊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且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互阻的患者,共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3-78岁,平均(65.6±8.2)。治療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1-80岁,平均(67.1±8.7)岁。2组在年龄、性别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1]中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头颅MRI及MRA等检查。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眩晕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临床辨证属痰瘀互阻证。主症见:头晕目眩,自身不稳感或视物旋转,脉弦滑。次症见:站立行走不稳、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模糊、口唇紫暗、舌暗或有瘀点,苔白腻或黄腻。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 ②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精神疾病者;③年龄大于80岁小于50岁者;④不能配合按时服用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疗程15 d。

    1.5.2 治疗组 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定眩颗粒”。中药组成为半夏15 g,天麻12 g,石菖蒲20 g,白术10 g,桃仁12 g,红花12 g,全蝎3 g(颗粒剂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每日1剂,分早晚2顿,温水冲服,疗程15 d。

    1.6 疗效标准 中医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1.7 观察指标 参照DHI量表(为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关于躯体、情绪、功能等的评分。

    1.8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HI评分对照组高于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导致眩晕症状属中医的“眩晕”范畴。中医认为“风、火、痰、瘀、虚”是导致眩晕发生的致病因素,既可单独致病,又可相互夹杂。现代人生活水平较高,饮食多高脂高油,损伤脾胃,健运失司,积聚生痰,清阳受阻,脑窍失养而致眩晕。痰湿又可阻塞气机,气滞又可致血瘀,最终痰瘀互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脑府失养而发为眩晕。古代医家亦认为“痰、瘀”是眩晕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如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明代《直指方》中讲“瘀血停蓄,上冲作逆,亦作眩晕”认为瘀血是导致眩晕的重要因素。故古代治疗眩晕亦以化痰祛瘀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离不开抗血小板聚集与调节脂质代谢,这与古代医家提出的化痰祛瘀不谋而合。痰瘀往往挟肝风而上扰头目,故治痰瘀同时加入治息风之药,效果更佳。

    本次研究使用的“化痰祛瘀定眩颗粒”由“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而来。方中半夏善治脏腑之痰。石菖蒲辛开苦降,既有开窍醒神之功又能化湿。白术归脾胃经,长于健脾又能燥湿。三药同用共奏化痰祛湿之功。桃仁入心肝血分,祛瘀能力强,又称“破血药”。红花为活血祛瘀要药与桃仁相须为用,起祛瘀通络之效。痰瘀等致病因素往往挟风才能上扰头目,故又加入天麻,平肝息风。全蝎,为本科总结朱良春大师用虫类药物之经验,取其息风通络之功,且《本草从新》中记载其能“治诸风掉眩”。全方化痰活血通络,平肝息风止眩。

    现代研究表明,天麻提取液能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脑部血流量[4]。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能增强纤维蛋白原溶解,降低全血黏度,降低血压的作用[5]。桃仁提取物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动力学的作用[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化痰祛瘀定眩颗粒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2-186.

    [4]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7-801.

    [5]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医药理学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69-482.

    [6]赵永见,牛凯,唐德志,等.桃仁药理作用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4):888-890.

    (收稿日期:2019-04-08)

    相关热词搜索: 缺血性 化痰 眩晕 疗效 循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