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1-04-23 08:02: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1-0023-02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多侵犯小关节,如手、足、腕关节,常呈对称性、晨僵、关节肿胀疼痛,最后形成关节强直及功能障碍,为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当,一般1~2年内发生骨关节侵蚀,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目前主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可能尽快地联合用药,对RA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笔者于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治疗观察82例门诊患者,其中男34例,女48例;20岁以下者15例,20~40岁者48例,40岁以上者19例;病程1 a者32例,1~3 a者25例,3~5 a者16例,5 a以上者9例。全部病例均经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及X线摄片检查,其中有临床表现而RF正常者12例占14.63%。

    1.2诊断标准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实用风湿病学》[1]的诊断标准:①晨僵至少1 h(≥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X光改变;⑦类风湿因子(RF)阳性(滴度≥1:20)。本组收集的资料均符合以上4项或4项以上。

    2治疗方法

    2.1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互阻,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5型,并分型论治。

    寒湿痹阻:表现为关节肿胀,触之不温,遇寒加重,得热则减,舌质淡红,脉弦紧。治法: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方药:桂枝附子汤和防己黄芪汤,附片(开水先煎4 h)80 g,桂枝15 g,白芍15 g,细辛5 g,防风15 g,红花10 g,黄芪20 g,羌活15 g,威灵仙15 g,防己20 g,炙甘草10 g;湿热痹阻: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触之灼热或自觉灼热,口干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药:四妙汤加味:苍术15 g,苡仁20 g,黄柏15 g,牛膝15 g,威灵仙15 g,双花15 g,连翘15 g,青风藤15 g,防己10 g,赤芍15 g,丹皮15 g,蜈蚣2条,甘草10 g;痰瘀互阻: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入夜为甚,关节局部皮肤晦暗,或有皮下结节,舌质紫暗,有瘀班、瘀点,舌苔白,脉弦细。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熟地15 g,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15 g,红花10 g,地龙15 g,土别虫15 g,白芥子15 g,胆南星158 g,威灵仙15 g,独活10 g,莪术10 g,桂枝10 g;肝肾阴虚: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入夜为甚,伴口渴咽干,潮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通络除痹。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20 g,枣皮10 g,黄柏15 g,丹皮15 g,泽泻15 g,枸杞15 g,山药15 g,赤芍15 g,丹参15 g,忍冬藤15 g,秦艽15 g;气血两虚: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伴神疲倦怠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通络止痛。方药:八珍汤加减: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15 g,茯苓15 g,当归15 g,白芍15 g,川芎10 g,熟地15 g,鸡血藤20 g,威灵仙15 g,桂枝10 g,防己10 g,炙甘草10 g;临床加减:关节疼痛甚者加蜈蚣3条,全虫5g;伴发热者加紫胡、石膏、黄芩;口干明显者加麦冬、天花粉;上肢痛加姜黄,下肢疼加牛膝。煎服法:每日1剂,煎3次后药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2.2西药强的松5~10 mg/次,1次/d,雷公藤多甙片2片/次,3次/d,肿痛减轻,症状明显改善后停药。肝肾功能异常严重消化道反应者停药。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按照198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昆明会议修定的疗效标准[2]。①近期控制:经治疗后受累关节肿痛消失,关节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RF、ESR,恢复正常且持续3个月以上;②显效:受累关节肿痛明显好转或消失,RF滴度降低或ESR、RF已恢复正常,但关节肿痛尚未消失;③有效:经治疗后受累关节疼痛或肿痛有好转;④无效:经治疗1~3个疗程,受累关节肿痛无好转。

    3.2治疗结果近期控制20例,占24.39%;显效38例,占46.34%;有效15例,占18.29%;无效9例,占10.98%,总有效率89.02%.

    4体会

    现代医学治疗RA方法很多,能迅速地缓解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但不能很好控制骨质破坏和疾病的进展,常合并潜在的临床毒性,如胃肠道反应、肝、肾的损害,还有可能增加心血管意外的风险。

    中医没有RA的病名,而属中医的“痹证”、“历节病”的范畴。中医认为RA的发病因虚、邪、痰、瘀、毒而致,虚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是RA发病的内在因素。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邪是风、寒、湿、热、毒之邪,为RA发病的外在条件,痰瘀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程产物。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侵入人体,留滞筋骨关节,引起气血瘀阻不畅,关节闭涩,而见关节肿痛僵硬,屈伸不利,活动障碍,发而为病。中医认为RA是一种“本虚标实”之病,并根据本病的病因及发病特点,提出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治则,使用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的治法。肾为人体元阴元阳的根本,卫气之根,主骨生髓。故笔者用熟地、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并能改善骨质疏松,修复骨质破坏。熟地、当归、川芎、鸡血藤、口芪等益气补血。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在免疫反应偏低时,使之升高,反应偏高时,使反应降低[3]。桂枝、防风、秦艽祛风散寒通络止用,药理研究表明,秦艽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关节炎的肿胀程度,并加速其消退,还有抗过敏、镇痛、退热作用[3]。胆南星化痰散结,土鳖虫活血化瘀,蜈蚣、全蝎搜风通络止痛。综观中医的研究及治疗情况,中医通过谨守病机、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等法则。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灵活运用治法,治疗RA疗效确切,对RA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王兆铭.中国中西医结合实用风湿病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405~770.

    [2]周翠英,孙素平,傅新利.风湿病中西医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43.

    [3]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7~48.(收稿日期:2012-10-20)作者简介:陈德监(1969~),男,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皮肤疾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