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农村党员干部群体违纪问题争议

    时间:2021-09-26 12:56: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仍较突出,胶州市纪委在查办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农村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占有相当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党员干部的查处往往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处一人,带出一片,群体违纪现象呈不断上升趋势。三年来,胶州市纪委共查处农村党员干部210起,其中村委会干部185起,窝案36起,占总数的19.4%.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危及农村的社会稳定,如何防止农村干部群体性违纪性现象的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  群体违纪案件的主要特点
        1、从案件性质看:经济类案件比重较大,三年中查处经济类案件158起,占查案总数的75.2%,这些经济类案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贪污挪用多。一些村庄,村委会掌握着很大一笔集体资金,如村提留款、农副业收入、村办企业等,同时控制着土地承包款、国家的救灾和扶贫款、土地税、公益事业捐赠等资金的使用。少数村干部私欲膨胀,利用职权,在收费环节上做手脚。有的村干部向农民收款无正式收据,以白条代替发票,不少收费不入帐或少入帐,从中截留侵吞;有的私设帐外帐,贪污"小金库"资金。二是挥霍浪费多,少数村干部在国家规定上交税费的基础上层层加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将这部分非法资金转入“小金库”,供极少数村委会干部挥霍。三是损公肥私多,极少数村委会干部不仅把平时个人请客送礼、接客招待的费用设法变换为公务招待公费报销,自用自批自报,有的还在上报的统计数字上造假,想方设法多要、多报,为自己捞好处。四是收受贿赂多,村干部虽然不是国家干部,但因其处在国家政权的最基层,全面管理辖区村务,同时受政府委托,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如代征,代缴税金,发放扶贫救济款等。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少数村干部把权力作为资本与群众搞等价交换,在土地开发利用、审批村民建房用地、建筑工程发包、村级企业承包等项目中,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
        2、从案件主体看:农村党员干部群体违纪,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在同一违纪案件中,查处的管钱、管帐、管事、管物的“四管”人员居多,一名村党支部书记违纪一般要牵出村主任、村文书和计生主任以及其它农村党员干部。这些人经不住利益的诱惑,为了钱无所顾忌,打着“支部会”、“两委会”集体研究形成决议的旗号,一拍即合,抱团作案,发案后象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从作案手段看:群体违纪涉案人员,多数事先就有贪占钱财、谋取私利的企图,具有主观故意性,在作案手段上就具有隐蔽性.他们采取瞒天过海的办法,挖空心思进行伪装,合伙侵吞集体资产,在堂而皇之的背后,有的销毁、涂改证据,故意不留痕迹;有的巧立名目,以假乱真;有的造假帐,为执纪办案设置障碍。
        二、  群体违纪案件发生的原因
        首先,从内部成因看,主要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思想偏差,理想观念发生动摇。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个别农村党员干部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动摇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正确认识,把市场经济看成是金钱的世界,拜金主义成了他们的信条,由此产生了几种腐败心理:一是机会心理,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他们抱着“不捞白不捞,白捞谁不捞”的心理,为了金钱铤而走险,为了个人利益违法乱纪;二是侥幸心理,不少违纪的农村党员干部自以为作案手段高明,方法隐蔽,天衣无缝,牵扯范围广,没人愿意查这样的事,即使出了事也未必能查到直接的证据;三是从众心理,有些村支部书记挥金如土,自己拿了不算还和其它党员干部合伙私分,即使有些村干部害怕出事,但时间长了,看到"上级"领导拿得那幺坦然,自己就没必要害怕,天塌下来有支部书记顶着。
        2、素质不高。少数村干部整体素质难以担当领导村民发展经济的重任,有的甚至不具备正确处理村务的能力。集中表现在:一是思想狭隘,宗派主义思想较浓。某些村干部在用人上有宗派倾向,依仗职权为旁门近支的宗族和小团体的宗派谋取私利,一些村干部搞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甚至搞财权垄断,会计、出纳都由其亲属担任,使财务监督制约关系演变成宗亲相护关系,导致村干部集体违纪的发生.二是政策观念不强,不能正确领会党的农村政策,在执行中随意性大。三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多采取“铁手腕”“土政策”处理村务,激化了干群矛盾。四是法律意识淡漠,少数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违法违纪。
        其次,从外部原因看,新时期形势的复杂性,转轨时期的双重性,以及监督机制不配套等因素,为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1、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比过去解放多了,观念逐步得到更新。但是,由于教育方面的原因,部分农村干部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如: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与党的宗旨观念的矛盾,使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心里不平衡,工作不安心;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较低的矛盾,使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说话无人听、干事无人跟,发挥不了带头作用;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与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方式方法单一性的矛盾,使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工作缺乏创新,办事还是老套路,效果不佳;市场经济的法制性与当前农村基层工作随意性的矛盾,使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有法不依,有规章制度不执行,甚至目无党纪国法,我行我素。
        2、少数村在组织建设上缺乏制约。在有些地方为解决少数自然村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书对立争权的问题,采取村党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将两方面权力集中在一人身上,村里的党务村务、大事小情都由一人说了算,缺乏分权制约,不利于从体制上控制村干部中的家长制作风和不廉洁行为。
        3、村级干部缺乏激励保障机制。村干部尤其是支部书记,官不官、民不民的身份,责大权小,而且位置不稳定。他们地位低、待遇差,付出与回报极不相称。村干部在政治上、养老保险、退职补助、人身和财产安全上都缺乏激励保障制度,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  群体违纪案件的防范对策
        一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在广泛开展党的宗旨教育、传统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的基础上,要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在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廉洁自律、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农村的特点,结合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的实际,采取乡镇轮训与村级巡回教育相结合,党纪政纪专题讲座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等形式,增强教育的效果。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制度化,建立农村教育的考评机制,保证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规范化。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准配硬领导班子。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在于选好一个支部书记,配好农村党支部班子。要顺应农村改革的新形势,广辟干部人才渠道,积极推行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公示制和民主选举制以及县、乡干部在村级党组织挂职等制度,严把干部入口关,确保农村干部队伍的纯洁和主要干部的素质优良。重视建立和创造条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使他们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
        三是要建立健全具有农村特色的监督管理机制,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1、加强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电算化。政府提供资金、技术、人员的支持,在农村逐步实现电算化,各项村务经济收支必须要记帐,帐务处理以电脑记帐,财务公布以电脑自动生成,打印输出,财务资料报送以拷贝或网络传送,资料管理以磁性介质存储,以减少人为干扰,使会计反映更加科学、准确,确保财务制度的严格执行;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审计。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村财务进行检查、审计,严禁私设"小金库",私收乱制等经济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坚决处理。
        2、深化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村务公开要实现热点问题专项化,要求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土地收支、救济款物的发放、干部报酬、个人借款等热点问题实行专项公布,并要认真接受村组代表的质询。要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为其提供条件,定期检查村财务资料,审核有关财务单据,督促村务及时公开,参与重大经济活动,实现民主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违纪 党员干部 争议 群体 农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