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1-11-03 15:12: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近年来,**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大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全面落实人才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树立“三种观念”。**建区晚,规模小,属传统农业区,经济基础薄弱。近几年来,**人才匮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人才瓶颈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分析和掌握区人才工作实际基础上,我局一班人重点树立了 “三种观念”: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二是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最具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三是人才工作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二)高度重视,把好“三道关口”。一是把好“学习宣传”关,营造良好环境。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传达了会议精神,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人才强区”专题调研活动;组织区管优秀人才深入到辖区机关、乡镇巡回宣讲了人才创业事迹。在《湖北日报》、《宜昌日报》等报刊媒体上,对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积极的宣传报道,在全区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二是把好“政策研究”关,营造人才工作的制度环境。在深入调研、摸清现状、找出差距的基础上,提请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区管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2005-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办法。为了加强对区管优秀人才的管理和服务,还制定了目标管理制度、人才联系制度等,为开展全区人才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区直其它部门也分别制定了相关人才工作制度,如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选拔管理办法》。三是把好“组织保障”关,建立了较科学的工作机制。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形成了区委抓总,组织部牵头,人事部门强化职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为了确保人才工作健康发展,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建立了20万元的人才强区专项资金,用于区管优秀人才的表彰等工作。

        (三)联系实际,着力“三个创新”。一是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将各类人才引向经济建设第一线。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到基层工作;引导企事业单位转变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不定期地到企业了解人才需求状况,将企事业单位急需的人才与区人才交流中心相对接,建立了“订单式”培养选拔模式,开发盘活本土人才资源。二是创新人才选用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加大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配合组织部门近两年分5批公开招考和选拔了26名领导干部和紧缺专业干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3名城建、旅游、水利紧缺专业的副局长。区政法系统、教育系统和各乡镇(街办)普遍推行了全员竞争上岗。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在教育系统进行改革试点,推行事业单位聘任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制度,促进了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结合。三是创新人才管理办法,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建立了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确保了全区人才工作信息畅通。启动了人才工作项目创新制度,制定了《区人才工作创新成果评选奖励办法》,每年初各人才成员单位申报1-2个人才工作创新项目,年终进行考核评比表彰。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一)整合资源,加强培训,提高人才整体素质。一是长远规划,明确目标培训。在认真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了《区2005-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到2010年,党政人才本科以上的比重达到7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比重达到90%以上;人才结构比例进一步趋向合理,高、中、初级职称梯次搭配明显优化, 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40%以上。各部门依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培养计划和实施办法。二是就地育才,有的放矢开展培训。立足本地人才资源,根据各类人才不同的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开展了政治理论、知识更新、继续教育、业务知识等各类培训。近两来,举办党政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65期,培训6000人次;举办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2期,培训1700人次;举办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班30余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2000多人次。三是巧借外力,拓宽渠道培训。除党政人才大量选送到省市党校、行政学院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外,专业人才大量采用社会化培训办法。区教育局与区外院校“联姻”,每年选派一批校长和教师到知名学校挂职培训,区卫生局与外地医院、院校“联姻”,选派了部分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到医院、院校进修学习。

        (二)扩展视野,拓宽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面向社会招。随着区域扩展、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实际,将一些专业性较强和紧缺的专业技术职位拿出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和公开选拔。近两年,通过公开招考、公开选拔的形式,从本区域外招选进了一批急需的人才,其中包括4名法律专业公务员、12名紧缺学科教师、8名经济管理、法律、金融、工民建、文秘专业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干部,公开选聘了2名中小学校校长,进一步改善了人才队伍结构。二是走进高校选。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每年从高等院校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引进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区人才队伍输送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我区人才层次。三是依靠项目引。针对**实际,制定了“以优惠政策引项目,以重大项目引人才,以优秀人才兴**”的人才工作思路,使人才工作和区域发展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在招商引资中注重引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地位的、对我区的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企业和大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引进建设,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如长江铝业、凯普松电子、精密钢管等一批大中型招商企业落户**后,引进了曾超林、宋艳、林元瑜等一批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弥补了我区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四是搭建舞台借。在吸引和招揽人才的过程中,为了缓解由于受经济基础等条件的限制,某些急需人才一时不能引进的实际,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引才观念,建立“搭建舞台,巧借智力”的柔性引才机制,实行区域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多种形式把高层次人才请进来,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借用他们的智慧,促进我区经济发展。

        三、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提供舞台,发挥经济人才在区域发展中的骨干作用。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我们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发挥好人才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中的作用。如艾家镇七里村陈文贵办柑橘打腊厂,发家致富,成为了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进一步培养,使他发挥出敢拼、敢闯、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建市场、办加工厂等一系列举措,带领群众一起奔小康。以前在乌克兰合资企业、市电视机厂等单位工作过,具有较强的企业经营管理才能的王爱民,我们用其所长,让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地方经济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二)引导示范,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科技进步中的推动作用。注重发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旅游、交通等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在科技进步中的先导、示范作用,组织他们开展各类培训和咨询服务活动,推动各行业的科技进步,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技术和智力服务,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农村使用科技知识的意识。在“科普之春”活动中,先后组织辖区科技人才91人次,市级有关专家12人到乡镇街办举办柑橘、蔬菜、配料等培训班80场次。通过专业技术人才宣传科普知识,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了全民科技素质。

        (三)创造条件,发挥乡土拔尖人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村是乡土人才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我们积极为乡土拔尖人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人才强区”、“科技兴农”中的示范作用、在勤劳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参谋作用,产生了“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地经济”的人才效应。联棚乡泉水村的乡土拔尖人才闵泽贵,潜心钻研蜜柚种植技术,其品种被命名为“鄂柚一号”,被农业部授予“优质果品”证书,填补了宜昌、湖北省无优质柚的空白,该项目先后被认定为“宜昌市科学技术成果”和“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他在种柚致富的同时,还热心为周围农民组织柚苗,带动周围农户一同发展蜜柚,无偿地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并组成流动技术服务队,对辖区蜜柚种植户及外地(如枝江、长阳、五峰、远安、秭归等县市)种植户进行无偿地技术指导。优秀乡土人才姜少华曾是一名下岗职工,但下岗不失志的他,兴办农家乐,搞根雕绿化树种植,一跃成为该村的致富能手、全市百名重点农村文化中心户之一。“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数”,在他的带领下,发展了38家种植、根雕户,带出了14名苗木种植能手,无偿给他们提供技术、苗木,自己还成立了公司,解决了当地2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相关热词搜索: 人才队伍 区域经济发展 建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