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中国文化解读的谬误,要重建,不要重复:谬误重复一千遍

    时间:2018-12-30 04:26: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余英时的《中国文化的重建》的封面便是一句“断裂的时代,如何重建我们的文化”,而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尽管电影人一次次进行“文化自救”,却似乎一次次雷声大雨点小、不得其所,而他山之石又是否可以攻玉呢?
      
      拘泥于传统或权威
      典型:《孔子》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文化里,其实也曾留下不少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墨子等,为后人留下千古的思想与文化。
      费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执导了《孔夫子》,放在今天来看既可以感受到费穆导演的诗化导演手法,但在影像里又会感受到孔子比较僵化地向学生们传达儒家精神;而去年胡玫导演的《孔子》则一方面设置了子见南子、子路之死等片段强化孔子的人性味,另一方面却也显得流水账且拘泥于历史的记载,徒有其表。
      其实,传统虽然整体上有着它美好的一面,但要让现代的观众接受,过度的拘泥反而不利于引起现代观众的共鸣,更何况,孔子先生曾经说过,“因材施教”,放在现代来看,便是以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习惯等方式授予观众。
      
      脑残娱乐化
      典型:《战国》、《关云长》
      与拘泥于传统或者权威形成对比的是,有些原本是以传统中国文化或故事为背景的作品却采取了过于娱乐化甚至是戏剧化的方式处理,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今年四月份上映的两部华语古装动作片《战国》及《关云长》便是折射出这样的问题。前者取材于孙膑的得意门生鬼谷子的故事,不但让孙膑在开场不久就自称“我是孙膑”(应该是他受到膑刑后才有的称呼),这也难怪影片里侍女问景甜扮演的门主:孙先生是不是真的疯了?孙膑、庞涓等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结更是充满着娱乐化。而《关云长》虽然是取材于《三国志》、《三国演义》,但也将关羽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的暧昧,也难怪被不少观众诟病“基情四射”。
      
      平铺直叙,说教味浓
      典型:《霍元甲》
      早在孔子的教育思想里便有“寓教于乐”的说法,而对于电影这种影像化为主的艺术方式来说,平铺直叙,或者过于直白的说教并非是适合的表达方式,更何况当下的观众对于直白赤裸的说教心生厌倦。
      但依然有不少近几年的电影作品是以很直白的方式来表达传统文化思想的,如于仁泰导演、李连杰主演的武打片《霍元甲》(影院版,而不是DVD的导演加长版)。原本影像故事便是关于一个自我自负的武师如何在家破人亡后感悟人生的真谛并为了民族仇恨而战到最后一刻的励志故事,却通过霍元甲之口一再以台词传达仁义道德、民族自强等思想,这就像是在画蛇添足。
      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一个很大不同点就在于,电影是具象化的,而电影的主题思想可以通过影像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观众。
      
      他山之石: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这个孔老夫子的传统思想,在好莱坞甚至日韩等国家/地区的电影作品里被发扬光大,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
      如一般教育文化传统里都会涉及的导人向善的思想,在中国电影常见的方式是老师直白地跟学生讲述做人的道理,或者是父母直白地教育孩子,但在好莱坞电影里,如《蜘蛛侠》系列,是通过蜘蛛侠的动作戏及行为来表现好人/坏人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蜘蛛侠3》中,红色蜘蛛侠与黑色蜘蛛侠之间的对立关系,便是好人―坏人的娱乐性表现。
      而西方文化传统的善与恶的道德观,在《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等影片中也是通过主人公的一次次选择来表达,如哈利・波特面对伏地魔的不畏精神,是通过他一次次与伏地魔抗争的动作戏来表现。去年深受欢迎的印度电影《三个傻瓜》,影片也是将对教育制度的诟病通过戏谑、轻松的方式表达。
      而日前在内地市场的《功夫熊猫2》,就如很多论者所说,自始至终充满着东方,尤其是中国元素,但其在内地市场深受欢迎更是因为其采取了很娱乐化、很轻松的方式表达;而此前《阿凡达》的全球热映,不仅是影片表达的是普世价值观,也因为其3D形式新颖且加深观影效果。
      在中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里,有着不少值得影像化的人物、故事或元素,如何借鉴别人的优点而传达自己的思想,便是电影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总结
      文化自救,先弄明白这个时代!
      灵感来自于中国黄山的哈利路亚山,是《阿凡达》中最让人向往的悬浮山之一;而《功夫熊猫2》中的熊猫阿宝、悍娇虎、沈王爷及虎拳、“小李飞刀”等,在华语影视剧里曾屡见不鲜……而这些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元素,经过好莱坞的妙手设计,几乎是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这也难怪,不少中国电影人感慨,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不仅是票房,还有想象力等,陈旧的手法自然无法引起现代人的共鸣,与时代契合,这是必须要弄明白的一点。
      为何同样的元素,在中国电影里不大受中国观众欢迎,而在好莱坞大片中却引人入胜呢?个中原因不少,就拿同样是熊猫题材的中国电影《熊猫回家路》与好莱坞的《功夫熊猫2》来说,前者的熊猫形象设计过于简单与单一化,而阿宝则更立体更生动也更加多元化;再者,《熊猫回家路》讲的是很正规很传统的孩子保护熊猫的故事,《功夫熊猫2》则高度拟人化地表现熊猫通过武打来保护武林保护中原―两者之间的想象力几乎有着天壤之别。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如何做到“高于”,这需要的则是想象力,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中国电影不止需要缅怀过往,更需要放眼未来,而这些,得从弄明白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出发。 文_ 阿木

    相关热词搜索: 谬误 中国文化 重建 解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