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创新性的写作一定是出格的吗?

    时间:2021-01-09 04:36: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远村 章炜 震杳 子非 谢诗豪 郝随穗 杨清茨 熊志彪

    “求新求变”符合艺术的秉性。

    创新,也是相对于一个旧的抑或既定的范式而言的。这范式,可以是文学传统给出的,也可以是当下的文学现实给出的。

    创新性的写作必然伴随着创造性。如若不然,便是个人才能的缺陷。

    某种程度上,“出格”也是必要的。因为写作所呈示的不仅是人和生活庸常的一面,还有种种极端处境,边缘的、零余的状态。与此相伴,便有了艺术形式上的调整和改变。

    带有探险性质的写作,无疑是有代价的。但无论经验或失误,都因风险的存在而加倍具有了价值。

    当然,写作并非只依赖创新,“守成”也是必须的。“开疆拓土”之后,还有更多建设性的工作需要完成。

    “创新”与“守成”,或许是一种两难状态,或许会有一种平衡。

    ——主持人王可田语

    远 村

    陕西延川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出版《浮土与苍生》等6部诗集,《错误的房子》等2部散文集,《远村的诗书画》等5部诗书画集。

    写作是一个人对存在的肯定与质疑,持什么样的见解和态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的表达有什么新意和相对于日常的言说有什么可取之处。正因如此,创造性地对某些俗称的标格给予一定程度的校正与纠偏,会成为写作者的当务之需。所谓道理与规则,只能是作者在写作时的必要参照,而非写作者必须要遵循的铁律。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创新性的写作只是在已有的格局内部进行调整,或者是在题材与叙事的处理上的一个策略展示,远不及创造性的写作来的彻底,会给出一个新的范式并为之命名。比如,从国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自由体的诗歌写作,每一次的更替与嬗变,都是对前一个写作样式的否定,这样的写作,才是出格的。我国几千年的诗歌发展史告诉我们,不是简单的个体写作的出新与求变,而是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创造与坚守,才能构建出大家公认的一个时代的道统。由此可见,创新性的写作,只是一个大格局之中的小变化,远没有达到一个本质性的洗心革面,故而,也就不存在出格一说了。

    章 炜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

    创新性写作能够带来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就能够影响和塑造大众的文化品格。写作者需要重新认识文学生态环境,穿越天赋、勤奋、审美的重重窄门,完成对自我持续的建构与重构。在创新写作过程中,写作天赋得到了挖掘和助长。同时,这种写作方式能唤醒文学阅读经验,赋予了读者力量,打破人的僵化思维模式,文学由此获得新的诠释。

    目前对于创新性写作可能存在某种偏见,宏观文学史对于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家和具有创意的作品做了简化处理。创新性写作的核心和本质在于“求变”,有所发现的地方,就有可能诞生好的创新性写作。上至宏观政策,下到日常生活,文学发展语境发生了变化,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作家,为整个文化产业储备人才。面对中文学科建设壁垒与文学的代际“冲撞”,创新性写作不能将文化创新的任务排斥外,跳出狭隘的纯文学藩篱,将文学视野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多方面的创造力,需要合理的“出格”。

    震 杳

    1982年生,黑龙江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作品见《诗刊》《芳草》《星星》《山东文学》等。多次在全国征文中获奖。

    创新性写作就是要从无到有,开垦文学的处女地。如果连格都不出,还怎样谈创新?在旧的格内再折腾,也只能算是改良与优化,与创新有本质的不同。出格,并非与传统的割裂或对立,而是种延伸,在传统的基础上,突破界限,寻找写作的可能性。虽然许多出格的作品,会显得不伦不类,甚至引人反感,但至少他们不因循守旧,敢做新动作,这点是值得肯定的。出格,必定面临着许多挑战,写作离开了舒适的语境,把自己流放到未知之地。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失败,诞生出各种畸形。然而,创新从根本上就是个试错的过程,不断尝试,不断失败,文学正是这样一步步,通过出格来拓展自己的。不能因一些人的出格失败,就否定出格,畏惧界线,要认清出格与成功是两码事。如果在写作,这个不需要什么成本的领域里,都不敢出格,不敢浪费,那么思想的自由性还有什么意义?我们要担心的不是出格,而是出的格不够,不足以开辟新的道路。知识与经验的连贯性,往往令我们出格不远。再者,格内已充斥着大量的成熟作品,不出格,新的写作就无处容身。不管你愿不愿意,旧的形式终将被时间、被读者淘汰。只有主动大胆地出格,才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在取得成绩之前,千万不要拿出格来炫耀。出格只是种选择,就像万里航海,刚登上了船,往哪里走,能走到哪里,都是未知。

    子 非

    原名谢星林。陕西宁强人,80后,陕西省作协会员。诗歌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扬子江》等刊物。出版诗集《麻池河诗抄》《把木鱼敲成骨头》。获陕西省青年文学奖、陕西青年诗人奖,入选陕西“百优计划”。

    创作是一次性的,既不能復制别人,也不能复制自己,复制就意味着死亡。辞赋末路,唐诗崛起;宋词滥觞,元曲肇始;古典小说式微,白话文学兴起。创新是一切创作的灵魂,没有创新,一切创作都是无效的。即使在同一种语境下,创作者也要穷其一生,不断挖掘题材,深入思考,提升境界,探索语言,时刻保证自己有一潭活水,唯有如此,文学之树才会常青。

    由此观之,一切创新都是出格的。不出格,就无法跳出自己庸常的生活,从一个更大的视域来审视自我;不出格,就无法在生存的浊流里,直面那具布满裂纹的肉体;不出格,就无法在荒诞、虚无的此在中,寻找、确认自我的存在。不出格,就不必搞什么创作,只需紧跟大多数人的步伐,努力寻求升官发财、寿比南山;或者,过着“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岁月定会静好。

    诚然,出格并不全是创新。现实中,出格者甚多,创新者却寥寥无几。如果没有广大的阅读视野、独立的思想精神、独特的生命体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格就是一种自嗨,在哗众取宠中,满足自己虚弱的心脏,喧闹过后,只会剩下一地鸡毛。

    创作的过程就是一点点发现自己的过程,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战胜孤独、寂寞、无助,找到一种只适合自己的表达,方能去正视那个表面人模人样,实则残缺不全的自己。这条路没有终点,我们永远都在路上,这是我们的宿命。

    谢诗豪

    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在读,中国作协2019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培训班成员,作品散见于《新京报书评周刊》《文汇报》等。

    何为“格”,在这里大概是指一定的规范,“出格”即跳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性写作一定是“出格”的。但我想,写作的过程可能要更复杂,一方面文学创作是“义生文外,秘响旁通”。所谓“格”的形成,必然有赖于诸多历史文本的集合,最后“归纳”出,小说的“惯例”、散文的“传统”等等。因此,任何人的写作都无法避免成为悠久传统,复杂网络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作家也可能有所开创,即在认识到个人与传统的关系后,仍然致力于“辟径”“出格”。我想在根本上,“出格”是与作家风格有关的,风格可能是其最终目标。创作需要风格,大概是没有质疑的事。而风格的形成,必定是一个过程,需要多重力量的推动。在写作这个方向上,寻求“出格”,可能是一个办法。这里我预设的前提是,知晓“格”之所在,即作家在对散文传统、小说技艺之类,有足够的理解与实践后,再去寻找不“一般”的写法。类似禅宗所讲,“凡墙皆是门”,前提是知晓什么是墙,什么是门,如何砌墙又如何造门,而非盲目地追求先锋、创新。

    郝随穗

    陕西子长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出版《费尽荒凉》《硬时光》《庄里》等作品集。

    创新是在新思维作用下打破陈规、探寻路径而实现突破的一种表达可能。就写作而言,事实是有着丰富个体经验的写作者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性写作,这种写作所构建的文本意义的有效性,和价值的存在理由都具有一定的可见性。

    如同我们的日常,总是不满于现状的想法促使我们去改变局部或全部。文学是与日常息息相关的一门学问,我们的日常需要一些新的文化元素介入来提升生活趣味和品质,由此而来,我们的写作向度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影响,这个影响就是源自于生活中的新概念和新思维。于是创新性的生活和写作即使不可同步,但是写作完全可以首先改变作者本身的文学日常,这样一来意义就会延伸。

    创新性写作者是先于时代半步的觉醒者,其写作理念和文本呈现具备了先锋意识,尽管这是一种需要考量和认同的写作,但释放出的是高智慧勇气下的冒险或者殉道式的精神,是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领域不可忽缺的。中国发明的火药印刷等,欧洲在1328年用语言代数去描述炮弹飞行,开辟了炮弹力学和第一种动力学等等。这些文学以外的创新直接改变了原有的时代属性,而写作方面的创新同样会在改变中获取文学充沛的能量,以此来完成新文本更多路径的探究和抵达。

    创新性写作正在被一代一代写作者开辟和实践,创新性写作非但没有出格,相反一直在促进文学进步,而且正被越来越多的写作者接受和投入。

    杨清茨

    作品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北京文学》《星星》《扬子江》等报刊,入选《中国2019年诗歌作品榜》等选本,著有诗集《玉清茨》。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质。而这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会慢慢且深入刻绘自己的体内。写作亦是如此。自儿时记事起乃至成年后,一段不完整的回忆,或者是一段特别模糊的回忆,往往能激发人的想象,从而努力去塑造人物、编织故事脉络。

    而我自有记忆起便常常从父辈口中得知一些家族过往,或朦胧的关于自身少儿时期的部分记忆。记忆如同有些人喝酒,喝着喝着就断片了,而这种断片的部分来自记忆中某些缺失的段落抑或混淆。我想致力于创作一部关于自己家族生活的作品,这缺失的一部分记忆并不会让我彻底放弃这个创作,只会让我脑洞大开,更加集中精力,更谨慎或更狂热地展开想象去创作:由碎片到一件完整的华服。

    也许中途会对某些措辞或故事情节的成败担忧,却阻挡不了我在写实的基础上天马行空地虚构,或者是自创的语言模式,甚至会将绘画、宗教、诗歌的个别术语巧妙运用。也许有人理解,也许让人懵圈,但这并不妨碍我坚持不懈地拓宽文学思路,甚至特立独行。也许偶尔会让人觉得某些见解怪异,令人多虑。艺术无界,时代在进步,文学圈的朋友都有一杆标明自我特色的文学旗帜。我不跟风,但不代表我没有个性和思想。作品的创新只要不是过分让人费解,我觉得都不能叫出格,不管于我还是其他的同行。

    熊志彪

    1996年生于江西南昌。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小说月刊》《创作评谭》等刊物。曾参加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江西省第五届青年作家改稿班。

    创新性写作必然是出格的。

    何谓出格?即言语行动与众不同,越出常规。何谓创新性写作?即和过往的文学典范在语言、结构、逻辑、叙述手法、视角等方面,形成鲜明差异,并在一定层面上有所突破的实验性写作。

    过往的文學典范,即人们对于传统写作的普遍认同。这些作品、流派或者手法,大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得到了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广泛认可。同样,它们也往往是被反复模仿和借鉴的对象。正因如此,过往的文学典范也会“烂大街”,文学的版图上,才需要有新的势力出现,越出传统文学的规范,引领新的时代浪潮。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篇让人过目不忘。一开篇,马尔克斯便把读者的视距拉到多年以后,读者想象中的行刑队还没来得及在脑海中一字排开,作者笔锋一转,又把时间拉回到了上校童年和父亲参观冰块的下午。仅仅几十个字,似乎就把上校的一生交代完了。看完之后便觉得,几乎不会再有比这更好的开头了。马尔克斯的创新之所以成功,是他抛弃了传统的时空观,摒弃了诸如“很久很久以前”“我小的时候”之类的开局,他走出了传统文学典范的“圈套”,越出了常规。在写作上,他绝对是出格的。

    时至今日,谈马尔克斯似乎已经落伍。模仿他的人层出不穷,魔幻现实主义也成了一种文学典范。这个时代需要年轻的作家们,去写点出格的东西。

    栏目责编:王可田

    相关热词搜索: 出格 写作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