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演讲稿 > 正文

    2023地震演讲稿汇编

    时间:2023-12-07 11:15: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23地震演讲稿汇编

    灾后重建中,民生设施提升显著。灾区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建设标准更高,功能配套更全,服务能力更强。我们着力建设百年工程、精品工程,使重建项目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房建设无标准、不设防的历史,学校、医院建成了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场所。一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集贸市场相继落成,灾区综合保障能力比震前有了飞跃提升。这些灾区以往的“短板”,在重建中实现了“跨越”。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2023地震演讲稿汇编 一

      大家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截至5月22日10时,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5万人,仅四川省已有5余人遇难,受伤26206人,被埋9404人,入院伤员近7000人,而处于震中区域的约2万人仍杳无音信。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

      “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良知。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国外政要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与哀悼。

      与此同时,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穿透灾难的屏障,以跑在谣言前面的方式抵达公众。而且就在灾难发生的次日,北京奥组委负责人表示,要把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结合起来。奥运火炬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求实效。在火炬传递开始前,全体参与者将默哀一分钟,向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传递的起点、终点和沿途设立募捐箱,悬挂抗震救灾标语,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热情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摒弃那些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净地,更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悠悠万事,惟“灾”为大。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让我们此心如焚。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断,灾难面前传递坚定,始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力与勇气。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在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之地,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我们哀悼死者,更祈望生还者的名录上能够尽量多地增加一些鲜活的姓名。各级政府与部队在紧急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总理所言即为灾难之下的国家表达,国民诉求,更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奥运之年,圣火经行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条迎风飘扬的黄丝带,高悬中国。这条上书sos的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那些身在震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所要竭力寻找的离散于灾难、血浓于水的亲人。

      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谢谢大家!

      2023地震演讲稿汇编 二

      各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记有感于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

      大家都知道在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吧!它是我们全中国的一场大灾难。在这次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同时,在此当中,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和无名的英雄,其中就有遇难的教—谭千秋。今天,我就为大家说一说这位教师的英雄事迹。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四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时候,在这四个学生的上面,护着一位已经死去多时的老师,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的护住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

      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四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那个老师呢?”“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是位男老师,快50岁了。

      谭千秋老师用曾经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在灾难来临时,他本来可以自己先跑,可是他没有。他把生的希望留给的学生们,把死亡留给了自己。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家庭的悲痛和惋惜、四个家庭的团聚和幸福以及无数的感动。

      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家吗?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在等他回家吗?难道他很冷酷吗?不,不是的,他的心是最软的。谭千秋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儿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但是在关键时刻,他没有自己跑掉,而是先想到了学生,这是一种多么大公无私的精神啊!

      当我知道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事迹后,我很佩服他这种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如果我们大家都向他学习,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无限的阳光。

      四年七班汪海蓉

      20xx年10月13日

      2023地震演讲稿汇编 三

      学习防震减灾知识 珍爱你我宝贵生命 同学们!大家好!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我 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现在全国建有400多个台站,网点20__多个。 防震减灾贯彻的是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一旦地震发展,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的防震救灾。

      那么,地震发生前有哪些预兆呢?

      1. 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记这样一个顺口溜更有利于我们发现地震: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天雨水质浑, 天早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2. 动物异常。

      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燥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燥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 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 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 鱼儿惊慌水面跳。

      地震前我们又该如何准备呢?

      首先我们要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其次我们要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和避震场所;清除楼道和门前的杂物;妥善处置室内易燃易爆物 品;最后我们还应该关闭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子火等;衣袋里装上家庭成员名 单、工作单位、通讯号码等。

      地震时我们该怎样求生呢?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1) 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不要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

      (2) 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 桌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在车间里可躲在机床下或小房间。在影剧院,在饭店可躲在椅子下。

      (3) 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4) 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如用枕头顶在头上,用脸盆顶在头上,用书包顶在头上,用双手护住头部。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2023地震演讲稿汇编 四

      学习防震减灾知识 珍爱你我宝贵生命 同学们!大家好!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我 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现在全国建有400多个台站,网点20__多个。 防震减灾贯彻的是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一旦地震发展,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的防震救灾。

      那么,地震发生前有哪些预兆呢?

      1. 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记这样一个顺口溜更有利于我们发现地震: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天雨水质浑, 天早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2. 动物异常。

      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燥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燥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 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 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 鱼儿惊慌水面跳。

      地震前我们又该如何准备呢?

      首先我们要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其次我们要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和避震场所;清除楼道和门前的杂物;妥善处置室内易燃易爆物 品;最后我们还应该关闭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子火等;衣袋里装上家庭成员名 单、工作单位、通讯号码等。

      地震时我们该怎样求生呢?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1) 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不要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

      (2) 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 桌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在车间里可躲在机床下或小房间。在影剧院,在饭店可躲在椅子下。

      (3) 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4) 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如用枕头顶在头上,用脸盆顶在头上,用书包顶在头上,用双手护住头部。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2023地震演讲稿汇编 五

      朋友们: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5·12”汶川特大地震带来的山河破碎的震撼和骨肉分离的痛苦。又是一年过去,这里汇聚着普天之下的人间关爱,正从悲壮中生长希望。

      两年来,在政府的积极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全世界海处侨胞和各国人民友好的帮助下,四川灾区人民崛起于危难、坚强奋进,用勤劳的双手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书写着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精彩篇章。目前,纳入国家重建总体规划的29704个项目已开工97%,已完成投资6600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70%。18个对口援建省市已确定援建项目3136个、援建资金751亿元,已到位援建资金502亿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信心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

      如今,灾区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势头恢复到了震前水平,进入到加快发展的轨道;投资发展环境恢复到了震前水平,国内外资本进入较快增长;干部群众的信心士气恢复到了震前水平,意气风发地创造新的生活。浴火重生的新家园,正汇聚升腾起新的希望。

      一、灾区规划建设全面提升

      灾后重建是一项关系长远的浩大工程。灾区重建效果,关键取决于科学规划、科学重建。重建工作从一开始就注重整体谋划、科学统筹,坚持用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震后第七天,我们就着手灾后重建规划。把恢复重建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开放合作、改善宏观环境相结合,积极探索科学重建之路。加强对重建工作的科学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确保灾后重建始终科学有序,高水平高质量推进。

      科学规划引导灾区全新布局,催生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按照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灾区各市州、县市区都编制了相应的重建规划。规划做到了全域全程,覆盖了灾区城乡,涵盖了重建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农村建设首次有了科学的规划作指导,克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规划坚持了开门开放,集中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智慧,确保了规划和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规划体现了前瞻超前,处理好恢复与提升的关系,避免了把恢复重建搞成原样复制;规划突出了村镇布局和风貌特色,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初现现代化羌族文化城雏形,震中映秀变身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的旅游小镇,原地异址重建的汉旺镇一派现代色彩,新民居、新村落、新城镇勾勒出灾区发展振兴的美好画卷。

      二、灾区民生事业长足进步

      灾后重建,最需要恢复和重建的是民生。重建的进度和质量,群众认可是最硬的标准。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现在,走进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灾后重建中,民生项目进展最快。各级党委、政府安排重建任务,民生项目是重中之重;调整重建进度,“加快”的主要是民生项目。震后10天,完成1500万人的应急安置;震后一百天,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完成1200万人过渡性住房安置攻坚;震后一年内,350多万户因灾受损住房修复加固工作全面完成;震后一年半,150多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农村受灾群众在新房中欢度兔年春节;震后两年,25万多户城镇住房重建基本完成。今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3002所学校今年9月将基本建成;1362个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已开工94.2%,群众受损的家园加快恢复。

      灾后重建中,民生设施提升显著。灾区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建设标准更高,功能配套更全,服务能力更强。我们着力建设百年工程、精品工程,使重建项目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房建设无标准、不设防的历史,学校、医院建成了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场所。一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集贸市场相继落成,灾区综合保障能力比震前有了飞跃提升。这些灾区以往的“短板”,在重建中实现了“跨越”。

      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扩大就业、安全温暖过冬、特困户帮扶、安置失地农民、保障“三孤”人员、伤残人员治疗康复、再生育服务、完善社保体系,一项项举措聚焦民生,一件件实事雪中送炭。去年,51个重灾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震前水平。

      三、灾区基础条件显著改善

      地震灾区大多处于偏远山区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本身就比较薄弱,地震又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破坏。抓住机遇推进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一批关系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整个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灾区6条高速公路全部开工建设,88条国省干道和重要干线已完工43条、在建45条,恢复修建农村公路2.5万多公里。震后开工的第一个重大交通重建项目成都至都江堰城际铁路已建成运营,贯穿和辐射灾区的成绵乐城际铁路、成都至兰州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四川铁路正与东部地区同步迈入高速时代。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日益完备通畅的交通网络为灾区重建和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灾区骨干电网和

      农村电网重建加快,震损水库除险加固进展顺利,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灾后的抢险救援能力在“4·14”青海玉树地震救援行动中得到检验和体现。

      灾区基础设施的加快重建和提升发展,既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也是保障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四川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下了基础。

      四、灾区产业快速恢复振兴

      灾后重建,既是一场“强筋健骨”的重生历程,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洗礼。东汽汉旺老厂的时钟,永远定格在那悲情一瞬,而灾区发展振兴的脚步一刻也没有驻留。灾区经济没有垮,迅速走出地震的阴影,步入了更好更快发展的轨道。

      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我们把产业恢复发展与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强灾区自身发展能力。因灾受损企业全面恢复生产,阿坝铝厂产能倍增,东汽产能和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去年6个重灾市州工业得到恢复性增长。受援县市都与对口支援省市建起了产业合作园区,引进了一批重要产业发展项目。飞地工业园区、产业合作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新的园区定位更加清晰、布局更加合理、区位更具优势。灾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一批落后产能及时淘汰,一批现代产业扎根兴起,产业“小、散、乱”的状况极大改变,灾区正在成为生态农业、绿色经济的聚集区、示范区。旅游业快速恢复振兴,地震遗址旅游、乡村旅游在灾区蓬勃发展。

      产业领跑,发展起跳。灾区产业发展正在走出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生之路。

      五、灾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灾区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日新月异,所到之处新城拔地而起,村庄焕发生机,道路四通八达。新农村、新城镇揭开了发展新篇章,开启了灾区新希望。

      不仅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而且城乡整体布局得到全面优化。我们在重建中坚持“三打破、三提高”: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体现山水田园风光,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城乡住房既安全美观,又经济实用,既特色又现代,村庄布局、村落设计结束了散乱无序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集中居住、集约用地,城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不仅公共服务设施整体跨越,群众生活方式也发生历史性变迁。通过重建,灾区的学校、医院、敬老院、文化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和污水垃圾处理等民生设施全面配套。这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灾区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灾区群众住上新房,也用上了现代生活设施,告别传统落后,享受和融入现代文明。

      不仅城乡环境风貌焕然一新,而且群众精神状态实现深刻转变。在重建过程中,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脏乱差的现象在灾区大为改观,洁齐美的面貌在灾区全面展现。更为宝贵的是,灾区从物到人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干部群众走出地震灾难阴影,重拾生活的信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升华,展示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开放意识、创业意识、文明意识得到增强。

      经过震后两年的艰苦努力,灾区重建进展快、变化大、效果好,成为城乡环境治理的样板,成为改善保障民生的示范,成为干部锻炼成长的课堂,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四川灾区人民永远铭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永远感恩全国人民的无疆大爱!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坚定支持,有灾区人民的坚韧奋斗,一定能够早日建成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相关热词搜索: 发言 地震 演讲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