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温柔的精神虐待] 虐文女主娇宠日常

    时间:2019-01-13 04:22: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不,我们从来不打骂孩子,这种棍棒式的教育方式太愚昧了。我们对孩子实行文明教育,一切都高标准,严要求。”    ――一位家长的话   孩子,是自己的希望所在;孩子,是自己的牵挂所在;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这,便是当今很多父母最真实的写照。这,便是当今家庭中很普遍的“小太阳”现象的本质。
      诚然,“小太阳”们受到的是众星捧月般的厚爱,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这现象背后,折射了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大太阳”现象,才是许多问题的实质所在。尽管其中并不存在棍棒式的教育方式,但从根本上而言,“大太阳”现象是一种有着温柔表象的精神“虐待”,它是指家长在有意无意间,违背孩子的心理发展轨迹,对孩子施加心理压力的行为。尽管其表现形式各异,但归纳起来,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三大危害。
      
      现象一对孩子批评、责怪有余,赞赏、鼓励不足。
      危害: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养方式是比较严格与传统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和道德品质都有严格的要求,更有甚者,希望孩子像大人一样思考问题,像大人一样做事。严格要求本来并非坏事,但凡事得有个“度”,一旦忽略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处处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即便是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良好愿望,也并非一定会导致理想的结果。我见过不少严格型家庭,父母通常不能容忍孩子在生活中的细微差错,有时候,父母还会抓住那些缺点错误的“小辫子”不放,以此来教导孩子。对于孩子取得的成功,父母通常不屑于同孩子一起分享(因为在父母眼里,这点小事又岂能算得上成功?),而往往会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新的目标与要求。这样的父母可能忘了,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的?是否也经常有顽皮和出错的时候?父母可能也忽略了,孩子就是在不断的出错中学习和长大的。
      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为了避免父母的消极评价和不满,孩子总力求迎合父母的愿望,这样的行为方式如果逐渐稳固下来,并渗透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孩子会变得患得患失、瞻前顾后。这样的孩子,自信从何而来,又怎能发挥出创造性?
      
      现象二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一切,动不动包办代替。
      危害:容易导致孩子心智发育不全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比较明显地出现在青少年中,这是因为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上出现要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表现在言语和行为上,便是与成人的要求相对抗。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逆反心理似乎已成为不同年龄孩子的普遍现象。父母“大太阳”式的过分关注是导致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原因。
      出于爱孩子,不少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过分“投入”地替孩子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以至于年龄不大的孩子,也时不时地冒出几句“一点自由都没有”、“我爸爸妈妈真烦”的感叹来。的确,明明是孩子“温饱该自知”的事,父母还一个劲地为他填这个好吃的、那个营养的;应该是孩子自己做功课,父母也会不由自主地凑上去陪读、检查,还为孩子整理书包与文具;该孩子自己走的未来道路,父母也早早地为孩子设计好了,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得去走……父母一味地“包”、一个劲儿地“围”、一厢情愿地“堵”,自以为是地替孩子安排兴趣与爱好,结果让孩子失却了自我责任感,更造成了亲子间的冲突。
      现实生活中还有极端的例子。《人民日报》曾报道过一例“温柔的禁锢”――在济南市,一位29岁的女士,心智只相当于8岁的孩子。究其原因,她曾在小学一年级时不慎迷路,后被家人找回。从此,顾虑重重的母亲就辞职在家专门“照看”女儿。女儿也不再外出,不再与他人交往,如此整整21年。母亲是为了替孩子遮去所有的风雨,结果反而使她的身心都产生了废用性“萎缩”,从此只长躯体,心智再也没有发展过。
      据上海的一项调查,在初中生中,当被问及“如果你碰到困难或疑惑,首先会向谁求助”时,只有约1%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父母!是孩子不愿让父母成为自己的朋友?还是因为父母从来就没有像朋友一样与孩子平等相处?抑或是因为父母给孩子强加了太多的“大人意愿”?为人父母者当扪心自问。
      
      现象三父母言传与身教不一致。
      危害:使孩子无所适从,导致人格不健全。
      作为长者,家长总会觉得有很多事情要提醒孩子、规劝孩子、教育孩子。但父母也总是发现,自己的苦口婆心收效甚微。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习惯上,我们总是认为只有当自己认认真真地告诉孩子、教育孩子的时候,才是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实际上,年幼儿童的思维特点及好模仿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他们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像我们所理解的是为了将来有用,而是什么东西有趣,什么东西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什么东西能吸引他人的注意。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说教与要求是一回事,自己的所作所为则又是另外一回事。说得极端一点,这些父母是对孩子“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父母的言行不一致,使经常以父母为榜样的孩子无所适从:到底是听父母的,还是学父母的?更多的时候,孩子还是“眼见为实”,照着父母的为人处事去做。所以说,父母若希望孩子怎样做人,自己得首先做出表率。否则,不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在矛盾中,孩子会出现自我否定或否定父母,同时会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从表面上看,所谓的精神虐待似乎是温柔的,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可能比真正的棍棒更严重,因为这是对孩子自尊的彻底破坏,它的影响是终身性的。

    相关热词搜索: 虐待 温柔 精神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