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恐吓营销【触目惊心的“恐吓营销”】

    时间:2019-02-04 04:28: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随手打开电视或翻开报纸,一串串充满恐怖和威胁性字眼的广告就会扑面而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广告是一门艺术。好的商品广告会营造一种诱人购买的氛围,这种氛围应该是温馨的、让人乐于接受的。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商品在推销过程中采用恐吓手段对消费者进行某种形式的“恐吓”,让消费者感觉处于某种危险之中,从而促使一些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这种恐吓营销成了医药保健品营销的杀手锏,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流行之势。
      
      威胁字眼充斥恐吓营销流行
      
      随手翻开报纸或打开电视,一串串充满威胁性字眼的广告扑面而来:“某某机构调查表明,中国l亿人缺乏维生素A”。特别的语境设置,让读者观众惶惶不安。这还不算恐怖,更直截了当的是: “人人都缺钙”、 “当心肥胖要了命”、 “警惕!您的胰腺可能正在癌变”、“打呼噜要人命”……从成百上千条纷杂信息中跳出来,使消费者目不暇接。在广告中频繁使用“癌症”、“恶变、“要命”等耸人听闻的词语,其目的 就是为了制造和渲染出使人感到惊慌和恐惧的气氛,使之产生精神重负和心理压力,进而前往就医买药,医院和药商则趁机“猛宰”以牟取超额利润。
      只要留心观察,这样的广告随处可见。比如有的广告称“氧盲”送命不在少数,暗示自己的氧产品为某类人必备,否则就有性命之忧;有的近视治疗仪的广告标题做成了《妈妈,快救救我》,似乎眼睛近视会危及生命;某报曾连续登载《警惕!口腔溃疡恶变为白塞氏病》的广告,而《脂肪肝易恶变早清除早安全》这个广告先后刊登在各省市的媒体上。
       乌鲁木齐一家都市报曾刊出一则广告,题为《洗血,有望多活50年》,其内容是介绍一种保健食品,希望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栓和中风后遗症患者购买此产品。
       媒体作正当的商业广告本是属于正常经营之列,无可厚非。但时下的一些“恐吓广告”不仅内容“忽悠”民众,且发布手段多样,犀利凶猛,这就有悖于道德了。某电视台在广告中称,最新资料显示,目前高血压在我国城乡地区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5亿人,预计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让人看了心惊肉跳,不寒而栗。还有一篇题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透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现状”的文章,开篇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正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约占疾病死亡人数的50%等等,把人看得直冒冷汗,真担心自己心血管是不是也出了毛病。其实这是一则推销某种保健品的恐吓广告。
      在首府乌鲁木齐市许多幼儿园门口,每当孩子们放学上学的时候,道路上便会出现一些发放《妈妈必读》手册的人。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在学校,高个子的孩子性格开朗,矮个的孩子性格大多内向、有自卑感。这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隐患。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缺钙,而目前市面上的补钙品大都不能为孩子消除自卑。我厂生产的‘x x钙’,能让您的孩子不再少言寡语,不再自卑。”很多孩子的家长看了,莫名生出些惊慌来。
      
       明星也为医药保健“炒作”
      
      “炒作”这个影视娱乐圈的词汇,现在已经在医药保健领域被广泛应用。很早的时候,医药“炒家”们就懂得利用名人效应,通过中央某著名主持人的炒作”将一条塞满草药的布带美名其曰能减肥美腰,一时间风靡中原大地。当那位主持人出面澄清事实时,该“炒家”已是千万身价了。
      从此之后,大家好像找到了致富的康庄大道,各路明星成了众多商家竞相追捧的财神。借长跑冠军教练之名将一养生配方炒至千万经销权;美国著名摇滚明星的模仿秀“炒”热了减肥保健品,在经销权拍卖会上也拍出了亿元天价;请日本香港国际明星代言“炒作”的保健内衣以及香港六位明星集体代言“炒作”的减肥胶囊,销售均过亿……
       明星广告的玄妙之处在于,广告中有确凿的数据,有活生生的例子,甚至是明星现身说法。然而,广告中却没有广告字样的标志。明星们为了赚取广告费往往不辨真假,听凭商家的安排,什么广告都敢做。时下,有两种明星颇得青睐:一是演过正面角色的、“诚实稳重”型男星,二是演过偶像角色的“健康活力”型明星。
      一位受骗患者对明星不加选择代言医疗广告很气愤,他说:“如果不是这个大牌明星在全国电视台做广告,我根本不会相信这家医院。原来这是个圈套。让你花钱花怕了,自然就不去治疗了,但没完成他们的‘疗程’,最后还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名人知名度不等于广告可信度,他们虽有号召力,却不懂医学,代言不了医院赖以生存的关键――医疗质量。
      戏剧表演艺术家李默然的一句肺腑之言,值得现在所有的明星正视:“只要是货真价实的广告,谁都能做;只要是伪劣产品的广告,谁都不能做。”
       由于医药保健品市场不规范,许多“炒作大户”格外“滋润”,他们通过夸大宣传赚得盆满钵满。这个行当里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绝对不做品牌。谁下手快,下手狠,谁就能生存。以前一年两年做死―个品种,现在已经只需半年!大部分抱着这种思想的“炒药人”都活跃在医药保健品市场上。钱挣得多,广告投入大的“大户”,往往还能被这个行业拥为“英雄’,能结识这些“英雄”被视为一种荣耀。
      
       骗术上升为“理论”
      
      恐吓营销的盛行,反映出药品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在经历概念战、名人代言战之后,厂商又找到了一个能抓住消费者内心的绝招:打出安全健康牌。这种吓唬可能会带来药品销量的飙升,但也可能引火烧身,败坏品牌声誉。当消费者识破“狼来了”的把戏,发现那些威胁性的数据实为噱头时,你再吓唬可就不管用了。许多消费者认为,一些药品、保健品广告中的病症既没有渲染得那么危险,产品疗效也没有那么神奇,于是对所有的广告产生不信任态度。
       最近,在某著名“抗癌保健品”营销经理及客户主管培训会上,该公司副总裁的发言被媒体曝光,其中明言营销是一场“心理游戏”。肿瘤患者是一个心理极度失衡的人,然后才是一个肿瘤病人,其最大的心理特征是恐惧,要通过“假设性测试”,“现在病情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如果不赶快服用我们的产品,将会怎么怎么样”,增强病人的对所患疾病的恐惧感.促使其购买保健品。
       恐吓式营销的绝招是“小题大作”,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企业,是不会以欺骗、吓唬消费者来推销产品的,厂商应摒弃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以真诚取信于消费者,培养消费者对自己产品及品牌的诚信度。只有让消费者具有高度的忠诚,才能使其在选择产品时实现品牌意识的先导,在消费过程中主动接近,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自治区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恐吓营销”是市场营销中出现的“新病毒”,不仅违背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也有悖于社会公德,是一种商业欺诈行为。他说,我国《广告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应该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第十条同样明确规定: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然而,一些广告仍旧无视法律法规,依然我行我素。另外,广电总局也有这方面的规定,但总有一些新闻媒体在打擦边球。
      面对如此猖獗的虚假医疗广告,老百姓应该怎么做,才能防范不被欺骗呢? 中科院新疆分院副研究员董卓指出,―是要普及医学知识,让老百姓有一双识别虚假广告的慧眼;二是老百姓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三是不要迷信明星、名人做的广告。
      她还说,其实商家利用“恐吓人”的广告方式来实现促销目的之恐怖类医疗广告,毫无疑问属于垃圾广告的一种。它们的与日俱增和泛滥,既见证着某些药品生产商和医疗机构人员职业道德的明显下滑,也表明了相当数量媒体人员从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在日趋淡漠。她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对违纪违规行为决不迁就手软,一查到底,严肃处理。事实证明,当消费者逐渐认清了谎言背后的真相,那么无论是商家还是媒体,其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关热词搜索: 触目惊心 恐吓 营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