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四川省)2019年黑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20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0-04-29 07:12: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9年1月10日在黑水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黑水县人民政府县长何晓兵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州委全会及县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一地三极、五个黑水”的总体部署和“12345”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增长2.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2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5元,增长10.1%。受宏观经济影响,除GDP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指标外,其余各项经济指标均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锁定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目标,坚守绿色发展本底,扎实推进“两化互动”,夯实县域经济永续发展基础。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扎实推动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修复,投资45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2000亩、森林抚育2.5万亩、封山育林5000亩;完成草场禁牧49万亩、草畜平衡162万亩,建设人工草场4000亩,兑现草原生态奖补、集体林生态效益补偿等资金1550万元,“三化”草地面积减少到4.67公顷。有效管护森林、草原和湿地资源652.63万亩,实现连续31年无较大森林火灾。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个(整改率83%),完成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7个(整改率85%);投资5306万元,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垃圾处理厂,城市治污能力明显提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关停非法砂石场39个,公开拍卖采砂点5处,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城乡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多次排位全省第一,未发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生态产业效益凸显。挖掘沟域潜力,强化要素配置,推动形成充满活力的沟域经济支撑体系。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整合投入涉农资金2.32亿元,新改建产业示范基地12个,建成知木林500吨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及田间预冷库6个。建立“六大产业”联合社5家,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3家,创建示范合作社32家。巩固和发展特色水果8000亩、生态蔬菜2.35万亩、早实核桃5.1万亩、道地药材2.7万亩;养殖凤尾鸡20万只、中蜂2.5万群、藏香猪16万头,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完成粮食播面10.9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65万吨。突出品牌培育,取得“三品一标”认证17个、专利授权14件。预计完成农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4.5%。绿色工业稳步发展。巩固清洁能源支柱产业地位,全县21座水电站平稳运行,年发电量达49亿度。扎窝3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投产发电,协调争取扶贫上网电量配额1.59亿度。加快传统工业技改升级,“九千年”达古冰川泉水、圣洁冰川食品厂扩能增效。与海宁市达成扶贫科创产业园合作意向,绿色工业发展路径有效拓展。预计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3.2亿元。生态文化旅游业持续壮大。加强重点景区建设,达古冰山国家地质公园取得资格认证,三奥雪山、奶子沟彩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启动“雅克夏雪山·涤心谷”民宿小镇、嘎尔庄园茶窖精品民宿酒店建设,建成朱坝、别窝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成功举办2018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暨第六届冰川彩林季、四川省第九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版)和环达古冰川自行车国际挑战赛,“冰川彩林”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全年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增长5.5%;完成旅游收入10.58亿元,增长1.5%。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加速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省级商贸流通脱贫奔康示范县建设,羊茸、甲足等电子商务示范村规范运营,预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850万元。交通运输、快递物流、金融通信、宾馆饭店、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稳步发展,新增2家限额以上企业(个体户)。

      投资拉动支撑发展。创新建立“五个一”责任主体机制、“五定五保”项目保障机制和“双月双述”项目督查推进机制,组建了交通、水利、旅游等7个重大项目推进专班,117个项目顺利实施。有序推进G347线“三改二”茂红路黑水段、黑理路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农村路网新改建项目35个,投资6.9亿元的扎红隧道新建工程顺利开工,已完成投资8800万元;芦花新天地、西尔芦色田间渠灌工程全面完工;马尔康至色尔古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有序推进;新改建4G基站57个。围绕农业、文旅优势资源储备项目23个,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个、总投资4.5亿元;2家东西部扶贫协作企业落户黑水,注册资本金1.4亿元。

      财税金融稳健运行。强化税源培育,严格税收征管,积极盘活存量、挖掘增量,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03亿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逐步提高。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全面清理单位零余额账户,严格推行公务卡制度,财政运行更加规范高效。健全银政企合作机制,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200余万元,投放产业扶贫贷款3695万元。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优惠税收562户次2584万元。规范整顿农村金融秩序,灾后农房重建和牧民定居贷款清收率分别达91.6%、97%。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4.83亿元,贷款余额23亿元。

      二、托举民生至上,人民福祉显著增强

      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心聚力促脱贫,矢志不渝惠民生。

      脱贫攻坚再战再胜。以《黑水县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黑水县2018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纲,配套22个扶贫专项和乡、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春季攻势、夏季攻坚、秋季冲锋、冬季冲刺”四场会战。聚焦产业提升抓脱贫,带动贫困村及贫困户发展生态蔬菜4457亩、特色水果1280亩、早实核桃888亩、道地药材825亩、藏香猪3833头、凤尾鸡3万只、黑水中蜂1203群,与彭州渲源公司、濛阳市场等建立农产品销售通道,累计销售额达3970万元。聚焦就业增收抓脱贫,创新生态扶贫增收模式,组建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9个,开发生态公益性岗位2450个;实施浙江“点对点”劳务扶贫协作,举办就业扶贫招聘会6场,实现贫困人口就业3900余人。聚焦社会力量促脱贫,进一步压实“6+1”帮扶责任,选派驻村工作人员192人,调整帮扶干部127人;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累计到位资金9823万元,启动项目89个,派驻援藏党政专技人才201人,构建起多方发力、全程支持的“大扶贫”格局。聚焦问题整改抓脱贫,实行“清单制+责任制”挂账销号,整改问题137个(整改率93.2%),脱贫成效持续巩固,顺利实现27个贫困村退出,799户2666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8%。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制定印发《黑水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整体布局、科学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农村公路246公里、污水处理点8个、公共厕所16个,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5处,改造农村电网12公里;有序推进西市窝村、足麻村、沙卡村整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完成藏区新居和农村危旧房改造833户、易地扶贫搬迁83户。完善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机制,发展村集体经济27个,累计流转土地5000亩,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个,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创新科技人员包片包点技术服务模式,开展农牧实用技术培训99期1.38万人次。大力实施乡村善治,创建“四好村”13个(省级4个、州级6个、县级3个),新建20个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农民夜校”3072期、培训7.5万人次,开展送文化下乡20场次、宣讲十九大精神86场次,传递正能量、形成新风尚。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全面完成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启动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投资2145万元,实施扎窝和慈坝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建成红岩寄小教学综合楼,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兑现教育惠民资金4924万元、受益学生6488人次,发放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02万元、惠及学生131人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839名、兑付资金111万元;深化“控辍保学”,推行“六长”责任制,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现象。交流培训教师1708人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专科上线率逐年提高。

      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制定出台《黑水县促进社会办医实施方案》和《黑水县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县医院功能提升改造、县中藏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建成投入使用。开展全民健康体检1.12万人次;累计救助贫困患者656人次、发放救助金63.88万元;减免贫困人口门诊及住院费99万元,县内住院自付费比例控制在5%以内,有效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顺利推进,正全力冲刺迎接国家评估验收。全民健康体检、乡镇医疗卫生服务“三个三分之一”经验得到省州充分肯定。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保护成效显著,荣获“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完成27个村文化室设备、25个农民体育场和5个村阅报栏建设,补充更新127个村(社区)和8个寺庙书屋书籍,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496场次,县城数字影院放映影片431场次;提升广播电视制播能力,建设“村村响”30个,更换“户户通”691户。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举办全民健身跑等活动,竞技体育发展迅猛,黑水运动员代表阿坝州三人男子篮球挺进国际精英赛菲律宾站四强,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2金2银优异成绩。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积极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23期1080人次,实现劳务输出1.8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重大突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医疗救助3044人次,兑付救助金303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1494万元,累计救助82457人次;发放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各类救助金238.46万元,累计救助12702人次。完成13个村活动场所建设,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4个。提高离任“三职干部”生活补助标准。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日趋完善。

      物价、保密、档案、史志、邮政、气象、防震减灾、粮食、红十字会、消防、人防、外事台侨、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科普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强化基层治理,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以深化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保民安、促和谐。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全力抓好9大领域139项具体改革任务,制定29个专项改革方案。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不断释放。国有林区改革进展有序,林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公布“四办”事项625件,办理“多证合一”执照694件。扎实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统计数据质量体系,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推进有力。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全面理清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完成税务机构改革,税收征管日趋规范。深化供销综合改革,更好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5起,查处治安案件81起,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坚持打防结合,开展外流贩毒专项整治,协助流入地破获涉毒案件8起,查处外流贩毒人数同比下降78%,基本实现“县内清零、全县摘帽”目标。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0件,提供法律援助513人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连续6年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严密监测340个隐患点;转移安置群众1204人,确保了安全度汛。及时启动“非洲猪瘟”一级应急防控,有效防止疫情传入。强化市场监管,依法查处食品药品、商标广告、网络交易等违法案件33起。

      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全面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创。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广大群众、僧人爱国意识。坚持“大民生”带“小民生”,投入196万元,配套完善寺庙基础设施;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寺庙财务监管更加规范。畅通群众信访诉求渠道,办理来信来访148批1007人次、办结率100%。旗帜鲜明反对分裂,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抓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开展双拥共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四、狠抓自身建设,执政能力不断提升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八个方面本领”,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谋求经济社会新发展,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严格依法行政。修订完善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坚持常务会议学纪学法,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草案2件、专题报告10件,县政协工作通报5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件、政协委员提案6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提高行政效能。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主动深入基层听民声、办实事、解难题,形成了放管服改革、生态建设、就业扶贫等11篇调研报告。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调整规范行政审批事项253项,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2.8万件;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接入省网并轨运行、按时办结率达100%,1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基本达标,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主动公开政务信息1万余条,推送政务微信30余期。

      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全面加强政府系统惩防体系和防控机制建设,实行公共资源配置全程公开、全程监管。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不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全年立案55件,结案55件,党纪政务处分63人,组织处理83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7万余元。主动配合中央第九巡视组、省委第三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自觉接受国家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和财政部驻川办专项审计。

      各位代表,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振兴发展10周年,更是黑水举非常之力、蓄非常之势、立非常之功的关键一年,我们上下齐心、多线发力,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2018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荣获“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卡龙镇获评全省森林小镇,色尔古村入选“四川最美古村落”;我们集智聚力、先行先试,在全州率先开展生态扶贫,将生态管护模式从政府主导变为合作社主体、群众参与,真正实现了造林增绿、群众增收;我们极尽攻坚之力,啃下了脱贫历程中最难的“硬骨头”,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县委举旗定向、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国家交通运输部、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及省内对口帮扶和全社会共同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同心、合力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以及国家交通运输部、浙江省帮扶市县、省州帮扶单位、彭州市和关心支持黑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经济增长新动能培育不足,产业链条短、品牌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现代服务业及民间投资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民生社会事业领域还存在短板,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政府工作作风还需改进,工作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县委新战略新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躬逢伟大时代,我们无比自信自豪;面对历史机遇,我们备感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更新观念、振奋精神,在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方位中树标杆、做榜样、干在前、走在先!

      2019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州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扣州委为黑水量身定标的“民族团结进步、生态示范建设、全域旅游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五个干在前、走在先要求,按照县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总体部署和“12345”总体工作思路,统筹抓好生态、发展、民生、稳定、作风“五个关键”,专注沟域经济发展定力,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谐,加快建设“五个黑水”,奋力构建“一地三极”全域生态格局,为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贡献黑水力量。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粮食产量稳定在1.6万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县摆脱贫困、摘掉穷帽。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科学摆布力量,全力抓好十二项重点工作。

      一、坚守生态发展底线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扣县委“一地三极” 全域生态发展格局,健全生态机制,改善生态功能,强化生态保护。

      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改革,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履行环保社会责任。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持续开展“绿化全川”行动,森林抚育2万亩,完成6000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补栽。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完成草原禁牧49万亩、草畜平衡162万亩。扎实推进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干旱河谷1300亩,实施晴朗乡俄多沟、芦花镇谷汝村泥石流治理等4处地灾防治工程。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面完成拆旧区宅基地整理复垦。完成城乡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14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达标率。

      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鼓励实施种养循环发展。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加大河道巡查力度,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秩序,巩固砂场整治成果。加大环境监测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持续强化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始终保持沟域经济发展专注定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两化互动、多产共融”复合型经济发展格局。

      推进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晴朗扎窝万亩生态果蔬示范园建设,新改建产业示范园3个、基地5个,带动发展生态蔬菜2.4万亩、特色水果1000亩、道地药材1200亩,完成早实核桃低质低效改造1200亩,养殖藏香猪16万头、凤尾鸡20万只、中蜂2.5万群。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力争取得黑水羌活、黑水瓦布贝母等11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构建黑水地理标志品牌体系。扎实推进绿色食品加工区建设,改造传统落后工艺设备,提升农特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启动西厘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建设,围绕沙石多、知木林中蜂、色尔古凤尾鸡和扎窝、知木林藏香猪五大繁育基地,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深挖水电工业潜力,加快推进二古鲁、木苏等电站建设。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极协调争取丰水期富余电消纳和直购电政策,力争实现满发满送。积极做好“小升规”政策宣传和扶持引导,力争将华润新能源光伏发电(黑水)有限公司和阿坝新晨达古冰川泉水有限责任公司培育为规上企业。加强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开发项目储备,着力构建多点支撑的工业体系,确保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

      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持续深化投资审批、商事制度等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完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拓宽优质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加快“互联网”在旅游服务、文化教育、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支持发展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力争新培育3家限额以上企业。

      三、坚决打赢脱贫摘帽硬仗

      突出“脱贫摘帽”头等大事,围绕“五个坚持”要求,调动力量,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全力备战脱贫“大考”,确保4个贫困村退出、971人脱贫、整县“摘帽”的目标任务圆满实现。

      聚焦户脱贫目标。紧扣“一超六有”标准,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培育稳定增收产业。扎实推进生态扶贫,规范生态管护和造林合作社管理,持续开发生态公益性管护岗位,确保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实现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全面落实教育、卫生扶贫政策,用好用活扶贫救助基金,确保贫困群众上得起学、看得起病。

      聚焦村退出目标。紧扣“一低五有”标准,用好用活产业扶贫资金,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统筹抓好134户藏区新居建设,全面完成维古乡西市窝村、麻窝乡沙卡村等4个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强力推进维古乡足麻村等25个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道路、电力、广播电视、活动室、文化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推进“四好村”创建,办好农民夜校,推动移风易俗,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聚焦县摘帽目标。紧扣“一低三有”标准,加快乡镇卫生院、中心校、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确保全面达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和22个专项扶贫资金,计划实施扶贫项目670个,全方位推动脱贫攻坚。认真处理“七种关系”,实行未脱贫和已脱贫“双向发力”,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巩固好60个贫困村9057名贫困群众脱贫成果。继续压实“6+1”帮扶责任,实行指挥前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汇聚脱贫攻坚最大合力。

      四、努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扎实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夯实民族团结基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大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力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团结奋斗、共同发展,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藏区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注重创建工作与生态产业培育、重大项目建设、决战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典型评选表扬活动,加大节庆民俗活动推介力度,以活动凝聚群众,以典型带动群众。计划创建17个州县示范单位、60个州县先进单位,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创建达标率60%以上,乡镇达标率70%以上,村(社区)达标率80%以上,学校、企业、寺庙、军警营达标率100%。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依法治寺、以戒管僧,严格佛事活动审批,扎实推进寺庙财税监管,巩固提升文明和谐寺庙创建成果。倡导推行寺庙升国旗、挂国家领袖像制度,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实施“社会大民生带寺庙小民生”工程,不断改善僧人生活环境。依法处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语言文字发展。

      五、加快全域旅游发展

      突出“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核心主线,统筹资源、整合要素,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坚持全方位谋划。依托沟域经济总体布局,修订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三奥雪山、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小黑水河和毛尔盖河生态流域开发,深度挖掘“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路,积极创建达古冰山5A级景区、奶子沟彩林公园4A级景区,努力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天府旅游名县”。

      坚持高标准推动。着力配套完善旅游“新旧”要素,计划投资6400万元,扎实推进三奥雪山、奶子沟彩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色尔古、羊茸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实施卡龙镇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雅克夏雪山·涤心谷”民宿小镇、嘎尔庄园茶窖精品民宿酒店等项目建设,鼓励支持乡村客栈、藏家乐改善接待条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围绕六大沟域差异化特色,加快“三微三态”建设,深化文旅、农旅、林旅、体旅融合,积极培育消夏避暑、露营探险、康养体验、红色教学等旅游新业态。

      坚持立体化营销。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平台等媒介,加强旅游产品推介宣传,办好第七届冰川彩林季,擦亮“冰川·彩林”金字招牌。强化与大九寨、大草原的整体营销,积极搭建浙江桐乡、海宁职工“疗休养”合作机制,助力黑水旅游资源营销,进一步提升“圣洁冰川·多彩黑水”知名度。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增长3.7%;实现旅游收入10.97亿元,增长3.7%。

      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梯次储备、联动争取、专班推进、选择招商、高效落地”的项目工作思路,持续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确保全年115个项目如期开工,为县域经济行稳致远提供坚强支撑。

      加快构建“四向通达”交通体系。抢抓全省“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契机,开工建设G347线“三改二”茂红路黑水段和松黑路改造工程,积极争取黑理路开工;加快推进扎红隧道、三奥雪山大本营公路、热水塘温泉旅游路建设,畅通内部环线;依托国家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机遇,扎实推进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着力增强乡村道路安全通行能力,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构建“内畅外联、快进慢游、安全高效”的交通网络。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推动“多规合一”,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修编,布局“综合功能、产业园区、旅游服务”三大功能分区,推动“小而精、特而优”的城镇化发展。加快完善次级城镇服务功能,实施色尔古镇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卡龙镇供水设施建设。规范运营县城污水处理厂,完成芦花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加快电力通信设施建设。推进马尔康至黑水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积极做好红原至黑水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10千伏石马线、奶垭线电力线路迁改项目。推动通讯4G基站建设,实现所有贫困村、重点乡村道路沿线网络全覆盖。

      七、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因地制宜、创新思路、重点突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强力推进示范引领。准确把握乡村发展特征,精心编制“1+9+3+3”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明确空间格局、时间进度,科学指导乡村振兴发展。启动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推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推进农村“六网一中心”建设,全力抓好沙石多乡州级示范乡镇和扎窝乡、色尔古镇2个县级示范乡镇及知木林乡维多村、晴朗乡仁恩塘村、色尔古镇色尔古村3个县级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为整县推进提供“样板”。

      强力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治理体系,稳步推进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新改建470个农村厕所,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延续山水田园与村落相融相合的肌理形态。实施“村容村貌六化”工程,深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宜居村寨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健全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守护农村生态家园。

      强力推进机制建设。落实“县级指导、乡镇主体、群众参与”工作机制,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完善急需紧缺人才援助机制,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进一步优化财政供给结构,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八、不断强化民生保障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紧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直接的利益,努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完善资助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高中入学率达到85%。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卡龙中心校综合用房、扎窝和慈坝中心幼儿园等4个项目;扎实抓好“一村一幼”建设,保障学前教育全覆盖;开展“美丽校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快建设健康黑水。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逐步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成县中藏医院业务用房建设。加快发展中医药及民族医药事业。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确保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及全民健身活动,实施“高清黑水·智慧广电”工程,完成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乐享健康生活。积极申报黑水传习所建设项目,完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体系。积极申报县烈士陵园入选国家重点红色文物保护单位。培育壮大文化创意、民族演艺等产业,鼓励创作反映黑水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的文艺作品。

      加大就业保障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职业化、技能化、专业化培养,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转移就业能力。加大外出务工人员管理,鼓励诚信经营、合法经商。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居家灵活就业,加强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5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着力强化社会保障。扎实开展全民参保工作,稳步推进“五险统征”,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86%、97%。切实优化退伍军人服务管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关爱援助政策,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九、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压茬拓展改革深度和广度,致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格局,不断增强社会发展潜力、内生动力、创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瞄准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全力推动9大类139项改革任务,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领域改革落实落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全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积极发挥国有投资平台公司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持续深化交流合作。依托成阿、德阿“飞地”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区、色尔古返乡创业园,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全员招商”和“返乡创业”回引工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抢抓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机遇,加强与成都彭州、浙江桐乡、海宁等地的沟通交流,深化产业、劳务、人才等领域合作,促进优势资源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深化县校合作,支持企业高校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托G347线“三改二”、黑理路、松黑路等国省干道建设,构建与周边县市“互联互通”的开放格局,主动融入大西南、大西北片区,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核心要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加强社会治安管控。深入实施“依法治县”战略,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保持禁毒高压态势,巩固外流贩毒专项整治成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严惩“村霸”“砂霸”等黑恶势力,依法打击非法阻工、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法律政策七进”活动,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基层法治创建,争创州级法治示范乡村19个。加强“三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制度,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乡村善治工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加强公共安全监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交通运输、公共消防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建设。持续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建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十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依法高效履行政府职能。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民主决策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自觉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强化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优化行政职能配置,提高行政办公效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办事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强化政务公开,完善政府网站、政务微信服务功能,做好热点敏感问题舆论引导。严格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切实提升工作实效。

      十二、持续推动作风转变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政府。

      着力改进工作作风。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全面开展“两联一进”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出机关、进村入户,推动乡村基层治理实现新突破。严厉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以忠诚、干净、担当形象取信于民。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州县八条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强化过紧日子思想,集中财力保运行、惠民生。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戮力同心、砥砺奋进,以不胜不休的精神状态,以勇争一流的豪迈干劲,以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为实现脱贫攻坚整县“摘帽”、全面建成“五个黑水”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一州两区三家园: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家园。

      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一屏”即全域生态屏障;“四带”即按照“区位相邻、资源相似、功能相近”原则,把全州划分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大生态建设和发展示范带。

      一地三极:“一地”即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三极”即全州生态屏障支撑极、生态经济增长极、生态文明辐射极。

      “12345”总体工作思路:紧盯脱贫致富奔小康“一个目标”,破解交通、水利“两个瓶颈”,补齐教育、卫生、精准扶贫“三块短板”,拓展生态效益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绿色能源工业、现代服务业“四大路径”,建设活力黑水、法治黑水、生态黑水、开放黑水、幸福黑水“五个黑水”,让各族群众早日过上“三好两富”幸福生活。

      两化互动、多产共融:“两化互动”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多产共融”即一、二、三产业互补互融、复合发展。

      飞地经济: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绿化全川:指以开展植树造林、推进扩绿增绿、恢复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统筹实施绿化行动,实现全川绿水青山、蓝天净土,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三化”草地:指草地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

      河(湖)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六大产业:指生态蔬菜、藏香猪、道地药材、黑水中蜂、早实核桃、凤尾鸡。

      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个一”责任主体机制:指“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月研判、一周汇报、一抓到底”的项目责任主体机制。

      “五定五保”项目保障机制:指“定目标、定进度、定措施、定人员、定奖惩”和“保落地、保要素、保进度、保安全、保效益”的项目保障机制。

      “双月双述”项目督查推进机制:指“月评审、月通报、述问题、述整改”的项目督查推进机制。

      “1+9+3+3”乡村振兴规划体系:“1”是指县域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9”是指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产业发展,宜居乡村建设,乡村生态环境,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和古树名木保护,乡村组织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等9个专项规划;“3+3”是指重点乡村建设规划。

      四好农村路:指建设好、管理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农村“三大革命”:指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

      六网一中心:指推进农村路、水、电、气、信、防“六网”建设,提升农民公共服务中心。

      四好村: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农民夜校:指在农村开办夜校,利用农闲时间,帮助农民和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明理守法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实行县级统一管理,由各学校招聘上岗,使教师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旨在更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控辍保学:指学校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数量,切实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六长”责任制:指县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层层担负责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放管服”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四办”事项:指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网上办。

      多证合一:指按照四川省统一标准,从2017年9月25日起,将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商务、交通运输、旅游等部门的15个涉企证照事项,与原工商行政、质监、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等部门已整合的5个涉企证照事项一并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二十证合一”。

      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指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阳光政务、效能监察、互动交流等功能为一体,覆盖全省、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三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有机融合,使公共法律服务标准统一,协调一致,使群众的需求得到一网通办、快捷办理。

      五险统征: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在一套系统内实行统一参保登记、统一基数核定、统一基金征缴。

      五个坚持:即坚持把现行标准作为基本导向,坚持把精准施策作为根本抓手,坚持把高质量脱贫作为首要目标,坚持把问题整改作为脱贫攻坚坚实导向,坚持把处理好“七种关系”、高质量脱贫、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联系起来。

      一超六有:指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一低五有:指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

      一低三有:指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低于3%,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

      “6+1”帮扶责任:指每个贫困村有1名县级领导、1个帮扶部门、1个驻村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1名驻村农业科技人员、1支“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监督组和1名联系帮扶党员的帮扶机制。

      七种关系:指干部帮扶与群众主体、村退出与户脱贫、贫困户与亚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脱贫与奔康、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正在脱贫与已经脱贫“七种关系”。

      十免四补助:“十免”即对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一线药物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健康服务、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四补助”即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以及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的0-6岁贫困残疾儿童给予对症治疗补助。

      三个三分之一:指在乡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中,三分之一的医务人员到辖区所在村开展义诊巡诊,三分之一的医务人员在所在卫生院坐诊,三分之一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

      旅游“新旧”要素:传统旅游六要素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新六要素为“商、养、学、闲、情、奇”。

      三微三态:“三微”即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三态”即生态、业态、文态。

      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八个方面本领:指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八个方面本领。

      两学一做: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三个离不开: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五个认同:指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一核三治: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

      四个自信: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两联一进:指联户联情、联寺联僧和法律政策七进。

      三重一大: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

      两个责任:指党委担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法律七进:指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村“三职”干部:指非国家公职人员的农村或社区基层干部,包括村(社区)支部书记、村(社区)委会主任、村会计。

    相关热词搜索: 黑水县 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