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例谈唯物史观的培育

    时间:2021-02-09 14:04: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马正美

    [摘   要]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较的成功的一次变法活动。在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变法中,秦国取得了最大成功,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引用一些史料促进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唯物史观;商鞅变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63-02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历史学科是起始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学好历史,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面临的课题。商鞅变法是我国战国时期较为成功的一次变法活动,对后代影响很大,也是初中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秦国和后世的影响,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商鞅变法,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让学生初步具备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段1】

    师: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有哪些?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后回答。

    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师:除以上几点,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生1:是建立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秩序的需要。

    生2:当时的君主都想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

    师:大家知道这些历史背景里体现了哪些唯物史观吗?

    生:不知道,没有听说过。

    师:

    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得到进一步推广,为了适应这一先进的生产力,必须变革原来的生产关系。这说明生产力是社会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且生产力永远是向前发展、不断提高的,有时即使受到暂时的破坏,也是要前进的。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要提高和发展生产力,就要变革生产关系,也就是要变法,通过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多的财富。这里反映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不断壮大,他們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迫切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自己的政权。这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军事方面:要想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就必须要富国强兵,秦国不得不通过变法来实现。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属于自己的强大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军队属于上层建筑,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学生可能不懂唯物史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历史事实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认知规律,有效讲授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

    【教学片段2】

    师: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教材中商鞅变法的内容,思考一下这些变法措施有什么作用。

    一、政治方面

    生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这个措施确立了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了原来的分封制。这样国君就能够控制地方政权,把国家治理大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师:这个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的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有利于自己的改革,建立自己的政权,从而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这说明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是经济的保障手段。

    生2:“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这个措施削弱了奴隶主的势力,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

    生3:“改革户籍制度”,这个措施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师:编制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实行连坐、告奸等制度,轻罪重刑。这些措施都加强了对人民群众的统治。

    生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这个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减少人口损失。

    师:当时奴隶主之间常常因为争夺土地、财产、人口而发生争斗;或者村与村之间为了争夺水源、土地、山林等而互相争斗。这种争斗常常会导致人员伤亡和造成村与村之间的仇恨,使社会动荡,也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的措施规范了人民的行为,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经济方面

    生1:废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废除奴隶制和土地国有制,实现了封建地主阶级所希望的土地私有制,从而使封建地主阶级成为土地的拥有者,逐渐打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师:在古代土地极其重要,允许人们开荒种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成为私有财产,极大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土地所有制形式逐渐由奴隶主所有制变成了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

    生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多了,就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师:奖励垦荒,有利于农业发展,而免除徭役,就使得更多人从事农业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

    生3:统一度量衡,使国家有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标准,更便于货物的交换与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便于征收赋税。

    三、军事方面

    生1: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样就促使很多人参加军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军队逐渐强大起来。

    教师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提升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应用这些观点来解释、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呢?

    【教学片段3】

    师:请大家结合以下材料,谈谈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    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太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渑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灭商君之家。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

    2.怎样理解“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句话?商鞅之死说明了什么?

    3.商鞅变法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

    生1:他不畏强权、严格执法、公平公正。

    生2: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究会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商鞅虽然死了,但是其变法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其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存在的。有些改革措施至今仍有影响,如建立县制、统一度量衡、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回答第三个问题。

    生3(从进步性方面进行回答):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封建制改革,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推动了奴隶制社会的解体,加速了封建制国家的形成,符合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符合历史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提升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有力支持。

    生4(从局限性方面进行回答):商鞅变法中注重发展农业,导致了生产行业单一。虽然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是过于严苛,輕罪重刑、轻视教化、迷信暴力,加大了对广大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新的痛苦,导致了秦国统一后迅速灭亡。没有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化,在一定程度上摧残了文化,强化了对人民的思想统治。

    师: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变法失去强有力的支持,遭到了旧贵族诋毁,秦惠文王以商鞅谋反为由下令将其捉拿。商鞅起兵反抗并被秦兵所捕,后被秦惠文王车裂且灭商鞅全家,这也说明了当时轻罪重罚,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商鞅变法没有更多顾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导致其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运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商鞅变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   参   考   文   献   ]

    [1]  常攀登,张秋萍.小议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4):46-47.

    [2]  赵燕霞,李佳怡.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J].法制与社会,2019(8):242-243.

    (责任编辑    袁   妮)

    相关热词搜索: 唯物史观 培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