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吃稿费|豆瓣稿费银行

    时间:2019-02-07 04:30: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饿着肚子是不能干革命的,所以我们要吃,要可着劲儿,吃,变着法儿吃,想着名目吃。这种对吃的热爱,在我的大学时代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我的本科时代是在南开大学度过的。学三食堂,是离我们宿舍最近的食堂,也是当时全国高校里的优秀食堂之一。但吃来吃去,就是那些菜。好一点的,也就是两毛钱一份的红烧腔骨或者溜肝尖、糖醋鱼块,但去晚了是连汤渣都看不见的。最常见的菜,都是一毛钱一份的,如素三丁、炒油菜、醋溜土豆丝、肉片土豆、西红柿炒鸡蛋。要是不小心看书看过了头,误了饭点,常常就只剩下稀饭和馒头了,运气好的时候,能够撞上剩下的一点儿水熬大白菜。
      学生食堂的饭菜,总是不抵饱。早上喝了一大碗粥,再啃完两个大馒头,还没上完第三节课,肚子就开始饿得咕咕叫了。因此,吃午饭的时候,一般都是风卷残云般的迅速。要是掌勺的大师傅颠过来的那一勺红烧腔骨上面多粘了一点肉,那心情立马就快活起来,回宿舍爬楼梯的脚步顿时轻快了许多。下午下了课去食堂排队打晚饭的时候,都还要伸长了脖子使劲张望,瞅瞅那个大师傅还在不在,要还在,就排到他在的那个窗口去。他要是晚餐还能够给我多盛点菜,那该多好。
      但大师傅舀菜的勺能够带来的惊喜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我们时刻都在期盼能够有机会打打牙祭,补充补充肚子里亏空的油水。一旦有哪位同学得了奖学金或混上了个学生干部,我们就会起哄架秧子,让他请客。对于任何一个吃请的机会,我们都异常珍惜。对于那些拿了奖学金的家伙,只要他有请客的意思,那意思立马就会在教室里或宿舍楼里作为特大喜讯,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发布出去。听到消息的人都急不可待地打探:去哪儿吃?几点?一般都等不到饭点,一大拨人就喜气洋洋、热热闹闹地杀将过去。
      可惜那时拿奖学金的名额很少,我们一个年级只有三个名额,而且一年只评一次。所以,让得了奖学金的人请客,也就只有那么寥寥可数的几次机会。没有吃请的机会,那就创造机会,自己请自己呗。
      大二的那年,《光明日报》举办大学生征文,说选上的稿件可以稿费从优。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稿费换红烧肉的场景在脑子里一下子势不可挡地闪现出来。对我来说,写点小文章,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但小文章能不能变成稿费,那还是没有尝试过的事情。
      于是决定试一下。当晚写了一篇千把字的小文章,寄给《光明日报》。文章寄出去的时候,就跟宿舍的各位兄弟们开出了远期支票:等俺文章发表拿了稿费,俺请大伙撮一顿红烧肉!众位兄弟有了期盼,就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盼着俺的文章先变成铅字,再变成钞票,然后变成红烧肉。全宿舍的弟兄们开始留意起宿舍楼下的阅报栏,看报栏里的《光明日报》登没登俺的文章。大伙盯了两三个星期的报栏,连俺名字的影子也没瞧见,只好把对红烧肉的思念一点点地咽回肚子里。就在大伙渐渐对这顿红烧肉失去指望的一个中午,老六突然一路狂奔冲进宿舍,对准备午睡的各位弟兄大吼一声:“咱的红烧肉有了!”说罢,从书包里掏出一份《光明日报》,指着二版第二条下面的作者名字,“看!咱老五的文章发表了!”大伙睡意顿失,争先恐后地抢着报纸看,开始盘算如何吃稿费。
      稿费很快就到了,是三十块钱!千把字的文章,能够换来三十块钱,大大超出我的期望,也超出宿舍里各位弟兄的预期。那时双职工的家庭,每月的收入也就是百八十块钱。对于我们来说,三十块钱简直就是一笔巨款,比我一个月的生活费还多。那时的一块钱,在天津可以买十五斤西红柿,或者买十套煎饼果子。
      从八里台邮局取了三十块钱稿费后,我们宿舍一行八人径直奔向天南街。天南街就是连接天大和南开两所大学的那条水泥路。这里有好几家饭馆,最有名气的是两家:朝鲜餐厅和玉华台。朝鲜餐厅,狗肉火锅和冷面很好吃,价钱不贵,最好的狗肉火锅也不超过三块钱,够三四个人吃的,是我们光顾过几回的地方。玉华台是有名的老字号,菜比较贵,不管谁请客,我们都不敢上这里来摆谱。每次经过的时候,我们都想等什么时候有了钱,一定来这里奢侈一回。有了三十块钱巨款在手,那就直奔玉华台!
      我们点了满满一桌菜,除了红烧肉,还有宫爆鸡丁、红烧带鱼等平常在学校食堂难以吃到的美食。结账时一算,还不到18块钱。
      有稿费吃真好!打那以后,我写稿的热情如野草般蓬勃。从《中国青年报》、《天津日报》、《天津青年报》、《追求》杂志、《山西青年》杂志等多家媒体换回很多稿费,几乎每个月都入账,少则二三十块,多则上百元。到后来,就很少从家里拿钱了。稿费,成了我大学期间主要的生活来源。
      拿的稿费多了,与同学老乡一起吃稿费的机会就更多。那时的钱真值钱,稿费也经吃。如今我还时常应邀写点东西,经常能从各种媒体那里拿到已经是“从优”的稿费。除了极其个别的媒体支付千字千元,大部分媒体支付的稿酬,都在千字两三百元。据约稿的编辑讲,他们对其他普通的稿件,一般都不超过干字一百五的标准。这样的稿酬标准,比起大学期间,自然是上涨了许多。可惜稿费涨得再高,也涨不过肉价,更涨不过房价。
      鲁迅先生当年开始写稿的时候,《晨报》的稿费标准是千字两元,徐志摩主办《晨报》副刊和孙伏园主办《京报》副刊时,把普通稿子的稿费涨到了干字三四元。商务印书馆给鲁迅先生开的稿费,则是干字三到五元不等。商务印书馆给郭沫若是千字四元、胡适干字三元,而梁启超则是千字二十元那时,北平城里的大米,是三分钱一斤,一斤肉只要一角二。老舍先生说那时一毛五就可以吃一顿很好的饭:一份炒肉丝,三个火烧,一碗馄饨带两个鸡蛋,外加一壶老白干。难怪那时一个月薪三、四元的普通巡警,不仅能够养活老婆(那时的老婆一般不上班)和孩子,租得起市内三间大瓦房,还能够偶尔和朋友喝点小酒。
      在大学里一起吃稿费的时候,常常招来同学、老乡羡慕的眼神。他们当时老跟我念叨:像父辈那样上班多累,一个月干到头,就几十块钱工资,哪里赶得上你写文章赚钱,又省事又来钱。你将来干脆专门写作得了。昨天带着老婆和儿子去川菜馆吃稿费的时候,我暗自庆幸,幸亏当初没有头脑发热,专门去从事写作。即使按照时下从优的稿费标准,如果靠写作赚钱,只怕是到了猴年马月,也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子。但我在为自己庆幸的同时也疑惑不已:文章这么不值钱,谁还愿意沉下心来专心写作呢?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鲁迅、胡适或者梁启超呢?

    相关热词搜索: 稿费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