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文质彬彬_妍美温润 文质彬彬

    时间:2019-02-08 04:30: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认识湖南画家王炳炎,虽是不久前,但在艺术上我们是老相识。他的工笔画《胜似亲人》(1984),早在20多年前湖南省工笔画进京展览时,即得到潘�兹先生和北京中国画界的一致好评,此作还在我的记忆中。王炳炎的《胜似亲人》在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荣获银奖,其后,他的工笔人物画在多次全国大展上展出、获奖。所以虽然没有见过面,作品早熟悉了。这次重读王炳炎的人物画,思考近年来的现状,启示良多。
      王炳炎1951年生于长沙,少年成长时期恰遇上世纪60年代政治动荡和“上山下乡”,插队在湘西农村,虽然学业荒废、前途渺茫,但是得到了接近普通少数民族老百姓的难得机会,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生产条件下和他们出工劳动,同吃同住同忧同乐,对于一个城市少年来讲,远离父母家人过一种农民生活的确是苦日子,但是,对于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来讲,确是难得的人生体验过程,比较文艺界时常挂在嘴边的“体验生活”,其角色身份的虚实感是大为不同的。后来,王炳炎又在湘西做过矿工,在工厂做美工、当宣传干事,可见王炳炎的美术天才开始显现和起作用。然后在1984年画出《胜似亲人》,获奖,然后在1985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并以高分毕业。直到1997年方才在湖南理工学院美术系任教,得以发挥其专业才能。以上是我从他的生平简历中看到的。我比他痴长十余岁,但人生经历却有许多相同处,其中况味是今天的青年难以尝到的。画家王炳炎的成长道路并不顺畅,他的朋友们称他是“苦学派”,恐怕不仅仅指他多年里处于业余作画的状态,更多的是指他在艺术上艰苦不懈、精益求精的顽强精神。
      中西绘画好像两股道上跑的车,方向不同,但有趣的是人物画都是最早发展成熟起来的品种。可见无论东西方,审美关注的都是人,人的活动、人的精神、人的美好。多年来,人物画积极融合中西的发展,再一次显示出作为中华文化的博大、宽容和吸纳一切优秀文化的胸怀气度,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前辈画家们学习吸取了西方写实技巧和系统的训练方法,建立起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对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980年代以后,北有潘�兹、南有陈白一、喻继高等尽力提倡,在不长的时期内,工笔画大有起色,不但画会、学会相当活跃,而且表现当代人物生活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像北方以何家英、南方以陈白一、徐启雄等人的作品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陈白一为首的湖南工笔重彩画家群体,主张面向生活,关心普通百姓,在平凡淳朴中寻求美、发现美,努力发掘人物的深层内心世界,刻画时代新人的真实形象。湖南工笔画群体再现的地域画派的特点,表现在共同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追求上,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画坛受到西方文化第一波冲击时保有难得的坚定和自信,坚持自己的道路,不为时风所动,湖南人的执著为大家瞩目。
      青年画家王炳炎,就是在80年代以出色的创作在画坛绽露头角,显示其绘画才能,尤其可贵的是把生活的底蕴和人生的感悟,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形象的能力,在他的早期作品里已经显露出来。《胜似亲人》在北京展出很得好评,好在突出了人情和亲情,摆脱了多年来大讲“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残酷,回归了人性的和谐,这是题材的感染力,人物形象的处理也恰到好处,不仅画面上的老人有发自内心的感动和亲热,而且少女的腼腆和淳朴表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我注意到女孩的左脚鞋子踩在右脚的鞋上,这样微妙的细节体现了肢体的表情,画家注意到、观察到了,画出来了,恰恰在这些点滴细节上把“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主题,无须标题地表现出来。一件作品距今20余年,今天看来仍有感人的魅力,十分难得。
      王炳炎1985年到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就读,已是大龄的大学生,这是那个特殊时代的常见现象,但是经历过坎坷的王炳炎更珍惜难得的机会,更加发奋刻苦,成绩优秀,收获很大。其后又到一个公司的岗位上干了近10年,直到1997年方始进入美术教学工作,做了教授。这又是迟到的机会,可是他很执著、很努力,致力于授业解惑之余,艺术上从未懈怠,不断有新作问世,屡屡获奖,说明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的攀登,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成就一个好的艺术家,在首要的天分悟性之外,重要的是方向确定之后更要有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而这又是新时期以来青年画家们时常遇到的情况,急于求成而难免躁动。90年代以来,王炳炎认定他的方向,沿着自己熟悉的道路,采撷生活里最美的花朵,奉献给他深爱的人民。用美好的语言,表现美好的心灵、美好的人物,创作人们喜闻乐见的图画,陶冶人们的性灵,装点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这是时代赋予我辈的光彩重任。人生是美好的,青春是亮丽的,幸福和快乐是无处不在的,王炳炎画中人物有盛装的苗族少女,待嫁的新娘,哺乳的少妇,爱美簪花的女孩,总之,几乎都是生活在山野田园大自然里清纯、洁净而美丽女性的身影,画家展示给我们的是喧嚣尘世里的一泓凉露,荡涤视听和心灵的一曲清歌。对善良、美好人性的讴歌,是王炳炎绘画艺术的基调。90年代以来,他的创作很多,其中如《母子情》(1990)《银色的梦》(1992)《甜妹》(1992)《丝瓜花》(1993)《大山的女儿――苗女》《大山的女儿――新嫁娘》(1994)《潇湘女》(1994)《海妹》(2000)等,得到大家好评并在历届全国大展中获奖。
      中国画是注重写意精神的艺术,就是说,它并不以精确真实的再现为目的,而是更注重内在的精神情感、思想意蕴的抒发,以简练、传神而富于意趣的笔墨,作以少胜多、文采斑斓、格调高雅的作品。中国文化推崇的中庸之道,老子讲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是中国画追求的至高境界。人们常把写意精神和文人写意画归到一起,其实工笔画的境界也离不开写意精神,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从历史的角度看,在水墨画成为主流之前的唐宋时期,人物画多为工笔重彩,但从流传画迹考察,仍属注重骨法的书写线条、简练概括的风格为主的艺术,不乏写意特征。近代以来西法融入中国画,画家的观念有不少的改变,包括摒弃写意追求写实,对于风格的多样化本无可厚非,但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少青年画家追求制作效果,一味细腻真实,“与照相机争功”,此种制作之风和水墨写意画有所低迷有关,和绘画的文化内涵淡薄、意象经营难于工匠手艺以及迎合市场媚俗趣味有关。所以,有识者近来呼吁提倡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很有意义的。王炳炎的画,不但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画题,更着意于人物内心情感和精神美质的表现,虽然有的作品因追求美的程式而难免形象泛化个性略显不足,但是,由于其生活体验积累的丰厚,故往往情胜于文,意在笔先,形成了他的工笔人物画优美而不失典雅、工丽而不乏简约、实感而颇具写意特征、温厚儒雅文质彬彬的难得的艺术境界。
      从王炳炎的作品里,从他简略的人生轨迹的介绍中,我看到的是一位热爱生活、关爱生命、潜心艺术、甘于寂寞、在当下纷繁的时流中坚定前行的艺术家,一位有成就的成熟的艺术家,一位为我们提供许多启示的艺术家。我们期待他的更多更精彩的作品问世。

    相关热词搜索: 文质彬彬 温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