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与黑》于连的人物形象
时间:2020-05-30 03:34: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要:《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小说围绕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深刻描绘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最后阶段的社会现实。主人公于连是一个矛盾而又真实、复杂而又生动的结合体,是司汤达对法国小资产阶级青年形象的集中概括,他有着复杂的人物形象,经历反抗—妥协—反抗的变化,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热情、反抗和虚伪、妥协。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于连这个经典的文学形象以及他个人奋斗的魅力。
关键词:《红与黑》 于连 人物形象
一、反抗与热情
主人公于连的出场并不特别,他出身低贱,是个木匠的儿子,由于从小受父亲与哥哥们粗暴对待而极其敏感自卑,无法忍受哪怕一点点的轻视和侮辱,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于连,意志坚定,高傲倔强,想通过自身的奋斗改变命运,获取名利与地位。年轻的于连狂热地崇拜着卢梭的《忏悔录》和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回忆录》,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卢梭传递的自由平等思想深深改变了他,英雄拿破仑的经历让未经世事的他充满了幻想与激情,他渴望时代能赋予他施展才华的天地,不愿在门第和金钱主宰的世界里碌碌无为,在这种社会现实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勇敢反抗,此时的他身上有着红色的特质,热情、拼搏、反抗。担任维利埃市市长家的家庭教师成为他奋斗路上的第一步,而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是他苦修苦练换来的,于连有着敏锐的头脑,超乎常人的记忆力,为了出人头地,他情愿压抑自己的本性,去做一件又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他根本不信宗教,却强迫自己刻苦学习《圣经》并倒背如流。从这里不难看出,为了改变自身命运的于连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他的灵魂深处燃烧着反抗的热情,支撑着他的自尊与高傲。小说以于连的生活为线索,着重描写了小城、省城、巴黎和监狱四个场景,在小城市长家中,是于连不甘与反抗的第一步,也正是在这里开启了于连的第一段爱情。当他第一天来到市长府邸,内心感到恐惧,到了门口竟胆怯羞涩到不敢按门铃,而这一切都被德·雷纳夫人撞见,这让敏感自尊的于连感到无法忍受,以至于逐渐产生征服市长夫人的想法,在他与市長夫人的爱情中,读者似乎看到了他反抗中幻灭的曙光,在一次次狂热的征服中,显露出的是对封建阶级的报复与妒恨。
从于连在市长家做家庭教师的种种行为可以发现,他内心对改变命运、掌握人生的狂热追求,他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奋斗热情,然而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终不能得善果。
二、虚伪与妥协
在与市长夫人的恋情败露后,于连被迫进入贝尚松神学院,这里阴森恐怖的环境深深改变了于连,修道者的阴险、自私、虚伪,让于连应接不暇。为了应付险恶的环境,他慢慢开始妥协,隐藏他作为小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仇恨,反抗的光芒也逐渐黯淡。在这里,于连滋生了虚伪的品质,为了成功,他的一举一动都与内心相悖,在这里,他逐渐变得伪善,充满了野心,他在妥协的道路上似乎越走越远。
当于连第一次踏进德·拉·木尔侯爵府,就被眼前的金碧辉煌震撼到了,“于连在院子当中停下,惊讶得目瞪口呆”。初入上流社会的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住在这样富丽堂皇的地方,他想,‘怎么能感到不幸呢?”此时,他的心头被野心占据,那种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念头逐渐变质,他开始向他厌恶的环境、厌恶的人低头,他变得更加伪善,他不惜为他憎恨的复辟势力效劳,他的种种行为像是在说他妥协了。
三、法国小资产阶级青年的缩影
结合创作背景不难看出,主人公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小资产阶级青年的缩影,他身上有着反抗与妥协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们受着新思想的熏陶,渴望着资产阶级倡导的自由与个人;
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在复辟的封建势力中挣扎,他们反抗,就像于连一般,痛恨着贵族阶级,不肯向贵族阶级低头,宁肯以死表示对那个阶级的反抗,然而现实环境的恶劣,使他们无法完成个人理想,初入社会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大多野心勃勃,他们心怀热血想要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身命运,他们忍耐,他们坚持,他们伪装,在不知不觉中,有的人迷失了自己,在反抗中走向妥协,走向他们所厌恶的。主人公于连之所以可喜,在于他最终的坚持,他的性格随着经历和环境不断变化,他时而自尊,时而自卑;
时而虚伪,时而正直;
时而反抗,时而妥协。他的一生迎合了无数人,他将自己拉扯得不像自己,然而在生命的尽头,他终于认清了自己,直到最后他做回了最真实的自己,一个可爱的他,自尊高傲的他。于连的性格是多面的,初识为他的自尊高傲所惊艳,再读为他的隐忍反抗所感动,看着他被环境逼得虚伪妥协,似乎要迷失自己,终于在最后关头做回了自己,他的性格充满了矛盾,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
作品对于连的个人奋斗做出了肯定描绘,于连悲剧的典型意义在于解释了资产阶级倡导的个人主义与复辟的封建势力是有着尖锐矛盾的。
参考文献:
[1]司文心.浅析《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多重人格[J].汉字文化,2018(01).
[2] 陈凡凡,王芳.《红与黑》中的阶级对立[J].名作欣赏,2019(10).
(作者简介:董征,女,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