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浑源青瓷窑_山西浑源窑新发现的镶嵌青瓷

    时间:2019-02-14 04:34: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浑源窑的烧造品种有很多,大家更多地注意了它的黑釉剔划花作品,而青瓷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事实上,青瓷独居首位,因此也就有以瓷而名的今天的青磁窑村。青瓷以外,还烧白瓷、黑瓷、酱釉瓷、茶叶末釉瓷、钧釉瓷。我们在窑址区还发现有红绿彩瓷和绞胎瓷器,红绿彩瓷基本上可以确认不是当地生产,而绞胎瓷是否当地生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浑源窑青瓷在当时的烧造量较大,这可以从窑址废弃的瓷片中得到证实。其中镶嵌青瓷独占鳌头,体现了该窑最高的生产技术。碗、盘、枕、罐、瓶、盆、炉、瓮等日用器皿在这里都可以看到,甚至有作为其他器物装饰用的插嵌瓷板。以下仅就发现的镶嵌青瓷作一介绍。
      
      ●碗
      1. 碗心为叶纹和花蕾组成的团花。腹部有三层花纹。最底部为菊瓣,中间是五只口衔花穗的长尾鸾鸟。最上一层和第二层有界隔线,饰如意头的朵云和飞翔的大雁。双圈线边饰。口沿部位是未刮除的化妆土,使得沿边如扣。器外可以看出两次上釉。腹下部的单层釉稀薄,透明性较好,上部的两层釉则完全为青釉的标准(图1)。
      2. 碗心中间为变形菊花,外侧由大小叶纹相间排列,叶纹间填以小的花蕾(图2)。
      3. 碗心为变形团菊纹。腹底为一周菊瓣纹,腹部饰网状纹。器外可以看到二次上釉的痕迹(图3)。
      4. 碗底为两只首尾相绕的鸾鸟,鸾首的上下有云气纹(图4)。

      
      ●盘
      1. 盘底心为一平展的花朵,外侧由叶纹组成大的花瓣,叶纹间填饰分裂的变形花瓣。腹底转折处为连续短小的菊瓣。腹部在四条间隔线之间有三层装饰。下层为连续卷草纹,中间饰菊花和草叶纹,上层则为变形的朵花内外相错做边饰。口沿是没有刮掉的似扣饰的化妆土(图5)。
      2. 该类镶嵌青瓷在装饰技法上有别于其他器物。盘心和盘腹留化妆土并在其上剔划花纹,而盘心外的同心圆宽带则剔刮了化妆土,露出连续的卷草纹,采用的是该窑最常见的剔刮器表化妆土而显露花纹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青白结合的效果(图6)。
      
      ●枕
      1. 和盘类第2种装饰技法一致。在可以看到的两个枕侧标本,分别为剔花和剔化妆土显露花纹两种方法。该标本的青釉较淡薄,透光度也就比较好,因此,剔花的一侧草叶部分显露出白色的花纹(图7)。
      2. 枕面,嵌饰一朵折枝牡丹,线条流畅,匀称。在花之右上角嵌饰动态的蝴蝶。艺术水平较高(图8)。
      3. 图9、图10的枕头标本显示的信息使我们有理由认为,浑源窑的镶嵌青瓷枕的产量比较大。装饰技法和碗盘类器物较一致,主要为花草。造型上有长方形、多角形、圆形等多种。图10右侧的枕面嵌花部分有别于其他镶嵌青瓷的发色,呈赭黄色,应当是烧造时温度过高,胎体中的铁份析出所形成的。
      
      ●瓶
      1. 图11为肩腹部残件,也有可能是葫芦瓶。在浑源窑中常见葫芦造型的器物,笔者曾见到私人藏品中有30多厘米高的剔花青瓷葫芦瓶。该瓶最上部嵌饰叶头向下的覆莲状叶纹,叶间填以变异花瓣,再下为卷草纹。卷草纹下是由朵花和叶纹组成的成组嵌饰。可以看到的最下部还有装饰,虽然只有极小的部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该瓶的装饰是多层次的,是一件精工之作。
      2. 图12为瓶的腹部。从标本体现的特征看,推测为梅瓶类器物。上部为大瓣的覆莲瓣,莲瓣间依空间填以长短不一的竖线条,可以视为一种变形的花草。莲瓣的上下都是横向的多条线纹。釉为青灰色,当是烧造温度的问题。
      3. 图13推测为盆,平底,厚胎,器内嵌饰花纹。盆中心为一变异形朵花,外侧一周嵌饰叶纹和鱼纹。内外纹饰有双线条间隔。器物内壁可以看到花纹的残留痕,但没有嵌白,只是划花纹。
      
      ●瓷板
      正面主题纹饰为一朵牡丹纹,下面则为朵花和折枝草叶纹。背面可以看到存留的“仲祥”二字。瓷板背面和两侧边无釉,推测是嵌在其他器物上使用的。该瓷板的线条在镶嵌青瓷中最为纤细。(图14)。
      
      ●熏炉
      宽唇口外侈,下部有竖条状镂空,推测为熏炉。宽唇口下饰卷草纹,纹饰为剔刻减地分格,叶间划经脉。从经脉无嵌白和剔地部分低凹的白色嵌填物看,在制作上有别于线刻嵌白的其他镶嵌青瓷(图15)。
      
      ●坐墩
      正八角形,仅存底部。内粗糙无釉,推测为坐墩。底无釉。从器壁八面残留较小部分看,嵌饰基本一致的草叶纹(图16)。目前所知,瓷质坐墩始见于元。但在考古所见的南宋资料里已经有坐墩使用了。

      
      ●瓮
      器表嵌饰不规则的圈线纹,刮修粗糙,残留有嵌饰花纹以外的白色化妆土。标本厚大,这类带有嵌饰花纹的器物往往同时有剔花装饰手法,推测为瓮(图17)。
      
      镶嵌青瓷的胎呈黄白色和灰色,有的介于黄白色与灰色之间。断面略粗,有小气孔和小的石粒以及黑色斑点状杂质,胎质疏松,胎体的质地比较差。釉质多数润泽光亮,釉色青黄。两次施釉,其中单层釉下透见稍深的胎色,两次施釉处呈青黄色。因为这里的镶嵌青瓷装饰手法的原因,除碗盘类器物的口部还留有没有刮掉的化妆土作扣饰和少部分剔化妆土为纹饰的器物外,其他器物和部位的青釉下不施化妆土。在装饰上可分为三种手法。第一类最为多见,也是这里作为主流的装饰法――单一的线嵌纹饰。第二类是线嵌和剔划化妆土形成花纹相结合的装饰,如图6所示盘和图8所示枕,在一些大的瓮类器物上也见这种装饰。第三类是如图16熏炉展示的剔划花装饰。这类的嵌瓷不是线性的花纹,剔刻部分是单独填嵌的白彩,而以线显示的经脉则没有嵌彩。其制作方法是先在胎上划出线纹,然后挂白色化妆土,之后按其所需,刮掉化妆土,最后挂青釉,化妆土嵌入胎体,烧成后由于坯体和化妆土的呈色不同,形成青地白花的效果,这是浑源窑镶嵌青瓷的主流。少量器物是在坯体上剔划出纹饰,再在剔划部分填嵌如白彩。在装烧方法上采用支珠支垫摞烧法,其他白瓷、黑瓷等器物多采用此法支烧。窑址有大量的瓷质支珠堆积。青瓷以外的器物作为支垫的支珠在碗盘类器物的底部留下大量的支珠痕,而镶嵌青瓷盘、碗的外底以及内底一般有四个明显的支钉痕迹,个别器物略多。由此可以看出,镶嵌青瓷在这里是比较讲究的烧造品种。
      浑源窑镶嵌青瓷是金代晚期装饰技法较为讲究的艺术作品,是目前所见出土地点明确、时代也比较清楚的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是以往陶瓷考古中所罕见的一个品种。其特色鲜明的装饰特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朝鲜半岛的高丽“象嵌青瓷”。就此,已有学者对其直接或间接进行了对比或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为清晰的轮廓和脉络呈现出来。
       (责编:耕生)

    相关热词搜索: 浑源 青瓷 山西 镶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