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全球“首位新冠换肺出院者”,超长“宕机”后的中国奇迹

    时间:2020-09-24 04:07: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杜巍巍 肖琦

    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市民崔志强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很快发展成重症患者,必须使用ECMO+呼吸机维持生命,一度被认为救不过来。

    然而,从他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以来的近100个日日夜夜,崔志强的家人和所有医护人员不放弃,帮助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4月20日,在经过了62天的超长“宕机”后,崔志强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双肺移植手术,重获新生。7月21日,66岁的崔志强康复出院。据悉,他是目前全球已开展的10例因新冠肺炎接受肺移植手术后,首位出院患者……

    慈爱父亲罹患新冠肺炎,惊痛一颗女儿心

    2020年除夕夜,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花楼街的崔志强,刚刚和家人吃过年夜饭,感觉有些不适。他对女儿崔瑛说:“我好像发烧了。”崔瑛给爸爸测了好几次体温,他一度烧到了39.6℃,心急如焚。

    那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笼罩着每个武汉人的心。崔志强此时发烧,一家人如临大敌,生怕他得了“那个病”。

    崔瑛,1982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她的爸爸崔志强,今年66岁,原是武汉汽车起重机厂的电焊工人。退休后,他帮崔瑛带孩子,给妻子做饭,是个疼爱妻女的好男人。

    当时,武汉市各家医院发热门诊人山人海。崔志强去社区医院输液,开了点药就回了家。然而,在家隔离和自行用药一周后,崔志强的症状还是没能缓解。

    2月1日,崔志强去了江汉区东方红医院就诊,CT显示肺部有感染。2月7日,在社区的帮助下做了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随即,他住进了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家属无法探视。

    崔瑛一直觉得爸爸住进了医院就有救了,可谁也没有想到,此后3个月,她竟再也没有见过爸爸,只接到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

    入院后,崔志强的病情迅速恶化,他开始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崔瑛在家坐立不安,每天都要通过手机问爸爸的情况,可手机的另一端,崔志强渐渐说不上几句话了,回复微信的次数也少了。

    直到2月16日,崔瑛与爸爸彻底失去了联络。那天,崔志强发来信息,说不知怎么回事,人特别难受。第二天,崔瑛从医护人员那里得知,爸爸上了有创呼吸机,已不能说话了。2月18日,呼吸机也无法维持崔志强的血氧饱和度,他的命交给了ECMO(人工肺)。

    每天,崔瑛和家人都提心吊胆,想打听爸爸的病情,又怕接到医院的电话。崔瑛很害怕,很担忧,生怕见不到爸爸最后一面。一段时间后,崔瑛摸到规律:电话那头的医生,大多是在半夜3点左右通报病情。每天夜里两点多,她就不停地往那个手机号码上发信息,希望能“看爸爸一眼”。也许是被她的孝心和执着感动,有一天,电话那头的医生“破例”发过来一张照片。

    崔瑛看到,昏迷中的父亲脸色发黑,浑身上下插满了各种管子,特别是脖子和手臂,肿得很高。虽然心里很难受,但她很感激那个“违规”发来照片的医生,觉得如果爸爸真的就这样撒手人寰,她也算见了他“最后一面”。

    让她欣慰不已的是,与此同时,医院也对崔志强进行了最大力度的抢救,频繁与崔瑛沟通治疗情况。对于医生的尝试,崔瑛从不质疑。

    有时候,在内心深处,她已经被迫接受了父亲可能不会醒来的结果,甚至还劝慰母亲:“爸爸要是走了,你和我还能再活100年吗?人早晚都会走到那一步,谁也逃不了。”但她又怕遗憾,每天都要给父亲发短信、微信。“爸爸,求求你加油好不好?”“爸爸,我会好好照顾妈妈!”崔瑛多么希望,爸爸能够回复她,就连做梦,她还梦到爸爸一直给她回复短信。

    直到3月17日,崔瑛意外接到醫院的电话,告知她,崔志强要被转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接受救治。想到那边的救治水平高,崔瑛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之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崔志强先后接受四川华西医疗队和东院重症医学科的接力救治。两省医务人员竭尽全力稳定他的生命体征,直到崔志强的核酸检测多次呈阴性,已然是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大伙才松了一口气。可进一步的CT检查发现,新冠肺炎已导致崔志强的双肺出现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呼吸衰竭,他始终无法脱离呼吸机和ECMO辅助,生命危在旦夕。

    接力救治永不言弃,至暗时刻也有光亮

    那段时间,在崔瑛眼里,武汉的天空是灰色的。好在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中国著名的重症医学领域的顶级专家、华西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也第一时间驰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第一次见到崔志强,康焰主任就非常想救这个患者,因为除了肺不好,崔志强的心脏、肝肾等功能都很好,很有希望。康主任尝试帮崔志强摆脱ECMO。他把仪器的指标调低一点,期待他的肺多少能发挥点功能。但结果是,一点都不行。

    康焰不死心,他给崔志强的肺拍CT片,继续监控仪器的数值,但结果令他无奈。4月6日,华西医疗队撤离武汉。康焰不放心,提前去找院领导谈,要把5名重症患者托付给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

    此后,周晨亮主任接管了崔志强。他与CCU主任周晓阳等救治团队对崔志强实施“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尽全力挽救他的生命。

    那时,崔志强已经使用ECMO一个多月了,细菌通过穿刺插管进入他的血液,引发严重感染。若是感染得不到控制,他会在几天内死亡。

    面对全新的敌人,他们没有特效药,没有参考文献,只能带着尽最大可能挽救每一个生命的医者仁心在黑暗中摸索。周晨亮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11年,有着非常谨慎的职业精神,但这次他决定“冒险”——给崔志强更换新管子。

    这存在巨大的风险。因为换管出血量大,ECMO还要停机,患者很有可能撑不住。此外,“喷溅操作”还有可能让医护人员感染病毒。可周晨亮还是申请外科支援,开了动员会:“一定要救回来。”

    4月11日,周晨亮和几位同事戴上正压面罩,开始为崔志强更换ECMO管线。插入静脉的导管有小拇指那么粗,拔出后需要按压穿刺口止血。崔志强长期使用“肝素”,凝血功能不正常,周晨亮用上了鱼精蛋白,试图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

    可手术中,崔志强还是出现出血严重的情况。失去ECMO支持,他的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周晨亮一边用纱布按压止血,一边摸索着崔志强股静脉的位置,锁定原穿刺孔下方1厘米处,“盲穿”一次成功。ECMO重新上机,崔志强的血氧饱和度终于上升。那是周晨亮职业生涯中第一次ECMO换管,止血纱布满病床都是。即便是见惯了这种场面的医护人员,也感觉到视觉冲击力太大。

    好在崔志强的血液感染控制住了,周晨亮很开心。随后,本着“应治尽治”原则,国家卫健委协调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对崔志强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考虑对其实施肺移植。

    早在2月底,关于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移植手术,国家肺移植专家组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林慧庆教授就向医院提交了可行性报告,3天后院领导签字“同意”。

    此前,她曾去金银潭医院现场评估两位患者,她理出一份“新冠肺移植评估要求”。这是一组相当苛刻的条件,包括心肝肾功能要基本正常、凝血功能正常、细菌感染得到控制、多次核酸检测(鼻咽拭子、肛拭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持续阴性等。在卫建委专家组一位教授提示下,林慧庆又补充了“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同意”的条款。

    但林慧庆没有做过病毒性肺炎的肺移植手术,国际上可查的相关文献也只有4篇。两天后的傍晚,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的陈静瑜教授踏上了武汉市汉口火车站的站台。这位著名的中国肺移植专家此前已经完成两例新冠肺移植手术。他们不遗余力、不惜成本、不惜代价,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救治崔志强的生命,给他生的希望。

    2020年4月17日,崔瑛接到周晨亮主任的电话。周主任告诉她,崔志强通过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的综合评估,问家属同不同意给他做肺移植。

    崔瑛记得过去,爸爸曾要她答应,万一有天不行了,千万别给他插那么多管子。爸爸上了ECMO之后,她还流着泪发短信向爸爸道歉。

    这次,尽管对父亲即将承受的痛苦有所预料,但在生命的曙光面前,她还是欣喜万分,同意了肺移植手术。因为直觉告诉她,爸爸有救了,她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挽救爸爸,但医生告诉她,治疗费用不需个人负担。而医院里,9个上了ECMO的病人,只有2个人符合肺移植标准。

    那还有什么可犹豫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她也要试一试啊!4月18日,崔瑛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林慧庆教授与她详细沟通后,她签署了器官移植知情同意书。

    最后一搏的中国奇迹,超长“宕机”后重获新生

    2020年4月18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处副处长马旭东组织肺移植专家组团队,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崔志强病例讨论,明确肺移植适应症与禁忌症,并通过器官移植伦理审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各部门紧急开始肺移植手术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术前评估、围饶手术期管理与术后治疗方案,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4月20日,云南一例脑死亡患者爱心捐献的肺源与崔志强配型成功。当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医生王博专门飞到昆明,把器官转运箱带回武汉。救护车在天河机场等候,警车一路护航,仅用40分钟即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下午5时43分,供体肺源送达东院负压手术室。陈静瑜任组长的肺移植国家专家组团队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黄杰教授团队、心外科王志维教授团队、麻醉科夏中元教授团队等多学科专家,正式开启了这场双肺移植手术。

    这台手术采用了三级防护,医生全程戴着3层手套,戴着四五斤重的正压面罩,好像身处隔音层,其他感官也被一层层裹起来。所有医护人员无法用语言交流,生命监护仪器的提示音量被调到最大。

    当医生们切除病肺,再将新肺接入崔志强的胸腔,完成“供受体吻合”,之后,崔志强被新冠病毒摧毁的肺进入了标本盘。一支早就做好准备的转运团队马上接管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本”。押运人员穿着三级防护衣物,将密封的病肺带上生物标本转运车,送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此刻,一切到了最后阶段。供肺主要由陈静瑜教授进行吻合,要求血管不狭窄、不扭曲、不成角、不撕裂。这一步要使用无损伤血管钳,在吻合肺动脉与左心房,特别是左心房时,钳子的位置不能太靠近心脏,也不能太远。难度可想而知。

    时值初夏,武汉的气温迅速攀升,已经逼近30摄氏度。手术室里的所有医生在三级防护下,无法进食进水。当手术进行到四五个小时,正压面罩电量耗尽,还要更换电池……

    直到8个小时后,崔志强体内的管路全部接通,胸腔里淡灰色的供肺,瞬间变成柔和的粉红色,运转正常,医生慢慢放开血流,让它逐渐适应……

    终于,崔志强的循环、呼吸系统恢复正常。一直在东院门口守候到第二天凌晨1点多的崔瑛,终于等到了手术室里传来的好消息:手术成功了,爸爸得救了!那一刻,崔瑛泪流满面,在心里对爸爸说:“爸爸,好样的!我为你骄傲,你一定要继续加油,相信我们父女很快就能相见了。”回家的路上,太阳冉冉升起,崔瑛终于意识到,这个冬天就要过去了,被新冠笼罩的雾霾也终将散去……

    4月22日晚8时,在接受双肺移植手术44小时后,医护团队帮助崔志强成功撤下了辅助他呼吸62天的ECMO。随后,在东院ICU、CCU以及浙大一院、浙大二院联合专家组等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下,他接连闯过移植后抗排异等多重险关。

    撤离ECMO后两天,崔志强已经完全恢复了意识。虽然暂时不能说话,但他的求生欲望强烈,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医生的治疗。崔瑛也一直接到医生反馈的好消息:4月27日,崔志强拔除左侧胸管,第二天,拔除右侧胸管;5月1日,崔志强拔除尿管、PICC管;5月4日,崔志强开始尝试靠坐,开始坐位平衡训练……

    终于,经过50多天的磨合,移植肺已经完全适应了崔志强的身体,他的氧合指数已经达到380以上,达到了正常人的肺功能了。

    5月上旬,在时隔3个月后,崔瑛终于再一次见到了爸爸。父女相对,那种穿越生死重获新生的喜悦和激动,在病房弥漫开来,即使彼此间一句话都还来不及说,但泪水却在彼此眼里打转,最终“滴答”落下,滚烫而炽热。

    直到此时,崔瑛才得知,爸爸是目前世界上实施肺移植手术前,使用ECMO维持时间最长的器官移植受者,也是湖北首例新冠肺炎核酸转阴者终末期肺移植手术的受者,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不过,由于褥疮、肌力不足以及其他基础疾病,每天上午和下午,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康复科汪军民教授等组成的康复团队,为崔志强制定包括感觉听觉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本体感觉刺激、关节活动训练等一系列周密的康复计划,医院还调配了一张专门用来站立训练的床。

    一个多月后,崔志强的肌力恢复从原先的0级,慢慢恢复到3-4级,他可以尝试着自主站立了……

    康复中的崔志强已经转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院区,他每天最喜欢的事就是和外孙视频,整个人容光焕发,有说不完的话。最让崔志强感慨的是,从2月入院到现在,医疗费已经用了300多万元,家里没有出一分钱,都是国家和医院在支付。6月15日早上,已撤下呼吸机的崔志强,找医护人员要来笔和纸,提笔写下了“感谢大家”4个大字,并郑重署上自己的名字。2020年7月21日,奇迹出现了,崔志强成功康复出院,崔瑛与爸爸相拥喜极而泣。据悉,崔志强是全球10例新冠肺移植中首位出院者。

    國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表示,肺移植不是新冠肺炎的常规治疗手段,但肺移植是目前临床治疗终末期肺部病变唯一有效方式。国家卫健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理念,将尽一切可能、利用一切手段来挽救生命。

    这是一个国家对一个生命的爱,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嘱托!

    编辑/包奥琴

    相关热词搜索: 首位 出院 中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