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阳坬学大寨

    时间:2020-11-21 03:59: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插队时期,也是“农业学大寨”的年代。作为北京知青,谁都知道大寨和陈永贵,也都知道大寨人修梯田、大战狼窝掌等许多事迹。

    村里的年轻人或许会知道些,但他们的父辈就不一定了。有线广播的喇叭里时常宣传大寨的事跡,但觉得没有在社员心里引起什么反响。虽然知道学大寨的口号,可是具体到我们生产队怎么学,学什么,好像并没有认真讨论过。

    虽然不记得有过什么讨论和学习,但队里响应号召,实际行动还是有的。那时候宣传大寨“与天斗、与地斗”的经验就是打坝、修梯田,防止水土流失。记得我们知青向书记队长问过,是不是咱们也可以修梯田?队领导说我们队的山地太陡,不好修,而且修了梯田后土地面积缩小,比较浪费地。打坝造地比较适合队里的实际情况,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平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从我们村子往后走,有一条沟叫松沟,沟面相对宽敞,地势也较平坦。队里决定在松沟打坝造田。坝址选在沟里一处比较狭窄的地方,两边是峭壁,用镢头把峭壁上的黄土刨下来,平铺一层,再用石夯把铺的土砸实。石夯四四方方,上面掏有一孔,把一根木把(且称之夯把)插进去,四角接上绳子,一个人握住夯把,四人拉绳,高高将夯抛起,重重落下。一遍一遍地重复铺土、夯土。经历连续劳作,夯土逐渐加高,土坝就有了模样。记得坝有一人多高,两米多宽,十几米长。坝打成后,还砍了许多捆柴堆放在坝下,洪水来时会起到减缓冲击的作用。看着打成的坝,想象到它能挡住洪水、冲下来的泥土能淤成平地,平地可以种上玉米,尤其是因为这个坝有自己劳动的成果,成就感在心中油然而生。但事与愿违,我们和老乡一同奋斗筑成的土坝,当年就被洪水冲垮了。记得雨后到松沟,看到坝顶被冲开深深一道沟,辛勤劳作的成果化为乌有,心情很沉重。

    科学种田当时也在提倡,我们知青小组参与其中,推广试种优良品种。

    这还要感谢后来在公社当书记的“老马”——马天新,当时他是延安农技站的技术员,“社教”时候曾在我们队蹲过点,以后和生产队常有联系。插队的第二年,老马拿来一些优质玉米种子,有好几种,现在只记得有一种叫“白马牙”,让我们知青小组播种看管。生产队把村里为数很少的平地给了我们一小块作试验田。我们将种子播下去,老马亲自把品种名字写在小木牌上,我们把它们按品种立在田里,知青试验田就这样诞生了!这块试验田我们上下工每天都会路过,看着它们破土发芽,抽叶长大,绿油油的比其他玉米都长得好,希望它们能结下更多的优质种子,推广后提高产量,多打粮食。

    插队时还参加了一次特别的活动,见到了大寨人。

    那是插队第二年的一天,大队书记周开伏让我和他一起去延安城,说是大寨代表团来传经送宝,让去听报告。去后才知道,不是每个生产队都派人去,这也是马天新特意给我们队的两个名额,是特殊关照的!那算是我平生第一次出公差吧!也是极有特色的公差:背一床被子,从生产队走到延安。招待所里只有床板,没有铺盖,自己带着被子凑合了一晚。我们到延安的时候,老马已经在招待所等我们了,在一家小饭馆请我们吃了饭,记得是用炒的一个什么菜拌面条。晚上在大礼堂有演出招待,是一场秦腔现代剧,只是基本没有听懂。

    第二天上午在延安大礼堂,欢迎大寨代表团。代表团进场的时候,礼堂里的人们起立,鼓掌欢迎这些大寨人,场面相当热烈。不记得延安方面是谁主持,郭凤莲介绍大寨人如何用毛泽东思想战天斗地,如何取得成功。期间逐一介绍了代表团的成员,介绍到每个人都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好多年后在电视里见到郭凤莲,和她当年做报告联系起来,觉得她没怎么变样,和在延安时的样子差不多。回想那次开会,有些活动细节还历历在目,当时的心情被热烈的场面感染,着实兴奋了好久。

    张伟成,北京156中学1969届初中毕业,1969年2月到延安县李家渠公社阳坬大队插队,1970年9月招工到铜川陕西省汽车运输公司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大寨 阳坬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