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小学生网瘾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0-11-23 20:18: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柳水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调查报告统计,我国10岁以下网民总数大约在300万人左右。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8月18日发布《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初现,比例达到7.1%;大城市中8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网络,“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昆山市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一、必须把关注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1. 充分认识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目前,根据专家的探讨初步确定,在过去的12个月内网民只要具备下列症状的三种以上即判定该网民属于网瘾:

    (1)耐受性增强。通常需要不断地增加上网时间才能够达到同样程度的满意。

    (2)戒断症状。如果暂时中断上网(数天或数小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抑郁、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尽快上网。

    (3)多次计划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

    (4)因亲友的抱怨而尽量隐瞒上网的种种行为。

    (5)虽然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继续在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2. 充分认识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1)网络成瘾对学生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小学生上网成瘾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诱发眼病等多种疾病。同时,网络成瘾患者由于过分迷恋网络,与同学、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大减少,人际关系淡薄,导致抑郁水平和孤独水平升高,成为抑郁症、社交恐惧症、自我封闭人格、强近症等心理疾病产生的前奏。同时,网络游戏一般以“攻击、战斗、竞争”等为主要内容,学生长期玩飞车、爆破和枪战等游戏,不仅会模糊他们的道德认知,还会诱发他们的功击性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

    (2)网络成瘾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负影响。上网成瘾的学生由于花费过多的时间沉湎于网络,过分迷恋于网络世界,从而导致思维迟钝、精力不足。有的学生甚至搞起了“网恋”,根本无心上课,学习成绩大大下降,甚至旷课、逃学。有数据显示:认为上网上瘾,很难控制自己的小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55%;认为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玩游戏会使学习成绩受到影响的占60.4%。由此可见,网络成瘾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二、必须把“预防为主”作为应对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基本策略

    1. 重视对小学生进行网络信息素质教育,有效提高网络信息的利用能力

    网络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所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其内涵包括使用和创造网络信息的意识,获取与传递网络信息的技能,正确评价网络信息的方法。目前,小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较低,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而我们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完善的网络设施对其进行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其次,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抓手,使学校德育工作充满活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在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可以围绕一个德育主题,组织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达到自我启迪、自我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汶川地震”主题探究活动,通过网上查询汶川地震灾情、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探究防震救灾成功原因后,根据个人的学习探索,制作出形式多样的多媒体作品成果,在校园网上作展示传播。

    2. 重视分析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原因,有效采取攻心为上的矫治策略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自身因素是成瘾现象的内因。学生网瘾的形成跟其所特有的心理特征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求知欲望强烈,追求时尚。例如认为不玩网络游戏就没有与同学交流的谈资。(2)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网络游戏可以获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3)少年儿童性开始发育,如缺乏科学的引导,容易在网络中寻求感官刺激,满足性心理生理需求。(4)不少少年儿童沉迷于网络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或挫折,但又缺乏应对困境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借助上网摆脱烦恼,沉迷于网络。

    因此,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对其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聘请一批心理学、教育学专家担任在线心理咨询师,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通过咨询、诊断、干预的治疗来帮助他们缓解其存在的网络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并进行心理常识的宣传、心理问题的诊治,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3. 重视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易感者,有针对性地抓住网络成瘾现象的难点

    哪些学生更容易走入网络成瘾的误区呢?《调查报告》显示:首先,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其次,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网的,以及父母“允许孩子去网吧”的学生中更多的成为“网瘾用户”。“网瘾用户”偏爱“网络游戏”以及成人化题材的节目,对家长的限制行为更多地作出叛逆反应,对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更弱。

    所以,实施预防为主的策略,应该把以上对象作为重点和难点。

    一是提前打好“预防疫苗”。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坚决杜绝上黄色网站,控制不玩或少玩网络游戏;二是丰富日常生活。组织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学校等方面举办的各种有益的活动,注意培养其良好的兴趣、爱好。引导其多与家长、老师和同学交往沟通,及时获得心灵上的慰籍与成长,产生感染、促进和推动作用,实现改变认知,改变心态,获得心理上的提升;三是及时遏制上网有瘾的苗头。当这些学生出现上网成瘾的苗头时,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控制、决不宽容,有力阻止上网成瘾症的发生。

    三、必须把“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作为应对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系统工程

    1. 学校必须在应对网瘾现象的工作中起主导作用

    首先,我们学校要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要进一步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提高德育有效性的突破口,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积极实施“预防为主”的基本策略。其次,学校要树立“大德育”的理念,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努力办好家长学校。通过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有效地提高家长的网络素养和教育水平。再次,要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认真应对小学生网瘾的苗头性,坚持正面引导,及时疏导,确保本班学生健康上网。

    2. 家庭必须在应对网瘾现象的工作中起主体作用

    孩子有了网瘾现象,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首先要克服家庭教育中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要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大环境中,正确与人交往,以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其次,孩子要有良好的品德,家长上网应该有示范表率的举动。要正确对待孩子,尊重其人格,对孩子要既不放纵,又不粗暴。要放下架子,把孩子看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分子、一成员,与之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给予家庭式的温暖和关怀。第三,用赏识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要处理好亲子关系,与孩子交朋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沟通,充分发挥孩子的专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把求知欲引向健康的轨道。同时有必要引导孩子正确的交朋友,交有良好品德的孩子为朋友,这样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最后,还必须通过限制电脑游戏类型、规定电脑游戏时间和地点等加强监管,并制定奖罚措施,否则就会失去威信。

    3. 全社会必须高度关注少年儿童网瘾现象

    首先,调查表明,超过六成的家长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来保障儿童的绿色上网,超四成的家长认为“设立家庭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以及“设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基金”是搭建儿童绿色网络空间的好办法。其次,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力度的关注和重视网络上那些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资源,要对这些网络信息资源加以整理、开发和利用,使他们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少年儿童。同时更要努力建设一批健康、文明、对青少年能起正确导向作用并富有吸引力的网站,力求内容广泛、生动、形象、有趣、科学性和知识性强,在功能上应考虑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第三,有关部门和网吧老板应严格控制和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网监部门要经常巡视网站,及时设立防火墙,对不健康的内容进行阻隔,避免孩子看到不良信息。关工委和社区也可以聘请义务网吧监督员,加大对少年儿童上网的指导和监管。同时,各级媒体也应加大力度宣传网瘾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引导学生自觉做到正确上网。

    总之,应对网络成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进行综合治理。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生 网瘾 现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